霍去病,西漢著名的戰神。
十七歲為冠候,十九歲為驃騎將軍,衛青的親外甥,17歲從征,24歲病逝,短暫一生未嘗敗績,戰功無數!
北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詩: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在這裡,『封狼居胥』就是典出霍去病,這是霍去病征戰生涯的巔峰,也是中國古代武將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耀!
年僅17歲的封侯,一戰成名天下;19歲的時候橫穿河西走廊,讓匈奴大軍悲歌:”失我的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能食;失我的祁連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二十一歲的漠北之戰,使我的華夏大地為之一振。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軍事上的一位奇才。
盡管他24歲就英年早逝,但在他的一生中卻留下了太多的傳奇。
霍去病封狼居胥,北擊匈奴,威震天下,後人都以霍去病為偶像,因此,『封狼居胥』就成了古代武將的最高標準,而霍去病也因此而成為了古代武將的最高標準。
什麼叫『封狼居胥』?
公元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十萬大軍,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擊匈奴。
霍去病少年英發,率兵出征匈奴腹地2000多裡,與匈奴左賢王遭遇。
一場激戰,霍去病斬首七萬餘人,而後乘勝北進,一直追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
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風吹雨打。
他命人在山上堆土增山,然後登上山頂,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
從此以後,中國的成語中就有『封狼居胥』這一成語,作為對將軍們最大功績的褒表。
戰爭結束後,又有另一個關於霍去病的傳說,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漢武帝派使臣送酒到前線慰問他。
他對使臣說:『謝謝皇上的賞賜。
但是重創匈奴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全體將士的功勞』這就是大將之風。
但是這麼說來就有人問了,歷史上有誰的成就能夠接近”封狼居胥”呢?
實際上有四人,漢朝一人,唐朝一人,明朝兩人。
一、燕然勒石——竇憲
竇憲這個名字聽起來像豆餡,感覺這人就是個包子,但竇憲卻不是包子。
竇憲先後對匈奴發動了四次大戰,他曾是匈奴人的夢魘,匈奴人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會落荒而逃。
竇憲的四次大戰中,其中的稽落山之戰使他威震匈奴。
二、托塔天王——李靖
唐初,可謂是群星閃耀,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李靖了。
不管是唐代的內戰鬥爭,還是唐朝的對外戰爭,李靖都參與其中,而且都踴躍表現,李靖一生,大大小小打了無數仗,其中滅東突厥之戰,是巔峰之戰。
三、北上破元——藍玉
明初,同樣是群星璀璨,藍玉也是其中一員。
盡管元朝滅亡了,但是北元仍然存在,它仍然是朱元璋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北上向南破元,威震天下。
1388年,藍玉率領十五萬明軍北上征討蒙古,兵鋒直指漁兒海,即今天的貝爾湖。
藍玉帶兵直奔元主,想要活捉元主,但元主跑得太快,藍玉沒有跟上,於是俘虜了北元的王爺、牛羊等,將他們押解到京中去。
四、戰爭天子——朱棣
中國歷史上大約有四百個皇帝,能從生到死,一生征戰的,隻有一個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
當朱棣出生時,他的父親正與陳友諒作戰,他就是出生在戰爭中;朱棣能成為皇帝,也是他通過靖難之役,一步一步與陳友諒作戰;朱棣死在戰亂中,也死於戰亂之中。
不管後世如何評價霍去病,其功績難以復制。
而且,那些被辛棄疾寫成詩中『草草收場』的『倉皇北伐』,就是後世眾多富有雄心壯志的盛世君王,也不能再取得這一殊榮。
這裡,我們不妨嘗試做一個案例分析:
在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漢明帝劉莊決定征兵匈奴。
在有關史料中,對於繼承了光武帝劉秀對匈奴包容政策的劉莊,為何突然表現得如此激進,相關史料未作明確說明。
然而,《資治通鑒》中有詳細記載,時任主將耿秉對這次軍事行動的全面規劃。
直言不諱地認為,匈奴是中原北邊患,漢朝之所以長期不能降服,除了匈奴自身的軍事力量之外,還因為它得到鮮卑、烏桓等草原部族的支援,以及控制著被稱為『左襟之屬』的西域諸國。
所以,歷史上,漢武帝率先在河西走廊首次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並在居延、朔方等地駐紮,從而在匈奴『肥饒』中首次建立起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
根據此分析,永平十五年冬,漢明帝劉莊命耿秉和竇固分別率領副將、永平十五年冬率兵入涼州。
第二年,雪消冰解,度遼將軍吳棠率領人馬,從高句麗到今內蒙古烏蘭巴托。
原計劃投入西域戰場的耿秉、秦彭從武威、隴西、天水三郡募集的勇士及羌人、胡人等人,也被要求從張掖居於延塞方向配合吳棠的行動。
這就是說,在劉莊的錯誤戰略指導下,四分之三的漢朝軍隊在大漠上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武裝遊行。
漢明帝劉莊對匈奴奇襲的失敗,無疑襯托了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和歷史功績,狼居胥山,真不是你想封就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