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藍玉奉朱元璋之命,率軍深入漠北,直取北元朝廷老巢捕魚兒海。
當時的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自認為遠離中原,明軍輕易打不過來,每天依舊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還時不時派兵騷擾明朝邊境。
因此並沒有設置多少防禦兵力。
此戰,藍玉率軍輕裝簡從,效仿霍去病當年閃擊匈奴的戰法,出關後長途奔襲,直撲北元大本營而去。
也是老天幫忙,藍玉率軍突襲的那天,大漠上刮起狂風,漫天黃沙阻擋住視線,正好起到掩護明軍的作用。
結果當明軍沖到脫古思帖木兒的營帳外圍時,他們才猛然驚醒,但一切都顯得太晚了。
明軍取得大勝,脫古思帖木兒的二兒子被捕、100多名嬪妃公主和3000多名大小官員淪為囚犯。
此外,藍玉還俘獲草原牧民7萬多人以及生出馬匹10多萬頭,其餘輜重糧草不計其數。
北元朝廷的核心權力層中,隻有脫古思帖木兒本人以及太子、丞相等人逃脫。
可以說,自明朝開國後,藍玉率軍遠征漠北,取得的戰果最輝煌,隻看這方面的功績,他甚至超越了徐達、李文忠、馮勝等人。
正因如此,明朝開國時期並不屬於『6公28侯』之列的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後,徹底擺脫『常遇春妻弟』的名頭,憑借真本事征服朝野,一舉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軍事將領,後來還被封為涼國公。
說起藍玉的爵位也很有意思,原本應該是『梁國公』,以『梁』作為封地,說明君王對功臣的重視,比如西漢開國名將梁王彭越以及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但藍玉後來為什麼變成了『涼國公』?
雍涼地區自古以來十分荒涼,屬於不太好的地區,朱元璋這樣做豈不是存心惡心藍玉?
想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還得從捕魚兒海之戰前1年發生的意外事件說起。
這裡要額外提一下,藍玉因戰功在洪武十二年被封為永昌侯,但和徐達、馮勝、傅友德等名將相比,資歷和地位還是有較大差距,多數時間隻能作為下屬將官的身份隨軍出征。
洪武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藍玉迎來了的軍事生涯轉折點。
這年,朱元璋派馮勝領兵出征漠北,傅友德和藍玉擔任左右副將,主要目標是討伐納哈出部。
納哈出的遠祖是鼎鼎大名的木華黎,蒙古鐵騎西征的時候,他以東面戰場主要負責人的身份,指揮兵馬和金國、南宋等政權對峙,是成吉思汗最倚重的人。
元朝覆滅後,納哈出曾經被明軍俘獲,因拒絕歸降被放回到草原上,他竟然拉起一支人馬,繼續和明朝對抗。
這次出戰,明軍先是依靠強大的軍力,在戰場上取得幾次小規模勝利,然後采取安撫政策,試圖招降納哈出部。
納哈出是個識時務的人,自知無力抵抗,就決定投降明朝。
馮勝大喜過望,立即派藍玉前去主持受降儀式,藍玉抵達目的地後,命人擺好酒宴款待納哈出。
但是當納哈出敬酒的時候,藍玉表示拒絕,卻也不說原因,而是將自己的戰袍接下來,示意對方穿上。
這個舉動的意思,就是納哈出首先得向明朝稱臣,然後藍玉才會接受他的敬酒。
納哈出不太情願,當時就和身邊的隨從交頭接耳,有懂蒙古語的人偷偷告訴站在旁邊的常遇春之子常茂,納哈出等人似乎正在商量逃跑。
常茂遺傳他老爹,也是個火爆脾氣,當即沖上前去拉扯納哈出,雙方隨即爆發沖突。
在混戰中,納哈出受傷,等馮勝得知此事,並親自安撫納哈出的時候,他那些部下卻很不服氣,還在半路設下埋伏,讓明軍先頭部隊全軍覆沒。
原本是一件化幹戈為玉帛的好事,卻因為常茂的魯莽,導致大量明軍將士陣亡。
這件事過後,馮勝為了自保,竟然把全部責任推到常茂身上,朱元璋聞訊大怒,下令對兩人嚴加懲處。
緊接著,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大將軍,由他繼續指揮明軍攻略漠北。
於是就發生了著名的捕魚兒海之戰,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藍玉仍然處在上升期,只要他謹小慎微,向徐達學習為人處世之道,那麼將會譜寫有一段君臣恩遇的佳話。
很可惜,藍玉並不是個低調內斂的人,在論功行賞的時候,由於藍玉隻得到了『太子太傅』的稱號,仍然排在馮勝和傅友德兩人之下,頓時心生不滿。
藍玉私下裡大發牢騷的事情,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原本定好的『梁國公』變成了『涼國公』。
別看隻是1個字的改變,實際上是朱元璋給藍玉的警告,在君臣相處中,隻有皇帝賞賜的份,從沒有臣子主動索要爵位的份,要不是看在捕魚兒海之戰的功勞,藍玉恐怕早就被朱元璋殺了。
但藍玉終究不是徐達,隨著地位的提升,他變得愈發飛揚跋扈,豢養義子,欺壓百姓,貪污腐敗對他來說隻不過是家常便飯。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心中的不滿也在不斷積攢,終於到了噴發的時刻。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上告藍玉謀反,並供出多位朝廷功臣的名字,朱元璋立即下令逮捕藍玉,然後滅其三族,共計1.5萬人牽連被殺。
當然,藍玉違法亂紀沒有任何疑問,但說他謀反實在有些牽強,這樁案子實際上視為胡惟庸案的延續,是朱元璋為了保住朱家江山,消滅功臣集團,為皇太孫朱允炆翦除威脅,故意制造的冤案。
但歸根結底,藍玉的驕縱不法和自恃功高,把自己送進了墳墓,我們也不能責怪朱元璋絕情,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留著藍玉遲早會是大威脅,因此不得不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