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為什麼不願做漢朝高官卻甘願當魏臣
曹操於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為魏王,不僅獨立建國,還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員了。
曹操以拉隊伍起家,軍隊自始至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這將軍和軍隊也就整體上成為了魏國之屬。
有一個人情況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團當中資格老、職位高,在魏國成立時曹操想讓他繼續當漢官,這樣畢竟官職還可以高一些,但夏侯惇卻不幹,一直堅持向曹操請求,終於讓曹操答應他成為魏臣,被封為前將軍。
《夏侯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想當時情況,夏侯惇如果還做漢官,官職一定會比前將軍高,做一個車騎將軍、驃騎將軍的也說不定,但他為什麼一定要做魏國臣子呢?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起兵的人,並一直跟隨著曹操南征北討。
諸侯討伐董卓,曹操任奮武將軍,以夏侯惇為司馬。
司馬這個官職有點兒特別,由於將軍的軍銜不一樣,很難用現在的官職加以類比。
比如說諸葛亮北伐時期的司馬費禕,其職務明顯低於長史楊儀,而在此前的丞相司馬魏延,官職已經是涼州刺史,官位明顯高於其他人。
三國早期的將軍司馬,職務相當於一軍副職,是為將軍日常管理兵馬和後勤的人,比如劉備手下的關羽也是此類。
就是說,夏侯惇是曹操軍中的第二號人物,自始至終都是如此。
曹操成為兗州刺史,夏侯惇是東郡太守,曹操征伐陶謙,夏侯惇留守濮陽。
張邈背叛曹操把呂佈引來,又用計將夏侯惇劫持,他的部將韓浩解救時斥責劫持者說:『你等兇惡逆賊,竟敢劫持大將軍,你們還想活命嗎?
』這兒的大將軍隻是說明夏侯惇職位高,並不是實際軍職。
實際的軍職是,在平定呂佈後,夏侯惇就成為建武將軍,一受封爵就是鄉侯。
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成為伏波將軍,還有了『便宜行事』的特殊待遇。
到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征伐孫權時,夏侯惇已經有了獨立在外領兵,都督二十六支軍隊的大權。
其他方面像與曹操同車,可以出於他的臥室等特權,更是其他將軍難以享受到的。
盡管如此,由於受到王國職位的限制,夏侯惇到建安二十四年才被任命為前將軍,爵位也止於鄉侯。
那麼,夏侯惇為什麼不去做漢朝高官,而甘願做魏國之臣呢?
《魏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當時諸將都受到了魏國的任命有了魏國的官號,唯獨夏侯惇還是漢官,於是上書自己陳述不應該不是魏臣的道理。
曹操對他說,區區一個魏國,怎麼能讓你屈就做臣子呢?
夏侯惇堅持請求,曹操終於同意。
根據以上這段記載和夏侯惇的經歷來看,曹操沒有讓夏侯惇做魏國官員,未嘗不是一種尊重,因為夏侯家族和其他家族不一樣,比如說楊修那個楊家,如果一直堅持抱住漢家不放手,曹操可能隨時會讓他們去死。
夏侯家不一樣,在此之前,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和兒子夏侯楙已經被封為侯爵,這個夏侯楙還娶了曹操的女兒,即清河公主,說明夏侯惇一家和曹氏家族已經是密不可分。
但正因為如此,夏侯惇就更不能讓它有絲毫的疏離,而隻能是更加的緊密。
漢朝制度,非劉姓不能封王,曹操被封為魏王,說明這個漢朝正式進入死亡過程,剩下的一個漢獻帝,隻不過是一個彌留之際的將死之人而已。
在這個關鍵時候,夏侯惇絕對不能只要一個虛名而不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改朝換代這個大工程當中來。
政治上的問題有時候很微妙,曹操的尊重是一個方面,但夏侯惇還必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否則,後續的問題恐怕就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了,所謂形勢比人強嘛!夏侯惇繼續當漢官,老曹家當然不會難為他,最起碼,夏侯惇不會像此前的荀彧那樣受到曹操的猜忌,但此後的問題呢?
尤其是當新朝建立以後,這個為曹魏政權建立大功的夏侯惇將如何安置呢?
泰始二年《266年,晉武帝司馬炎年號》,繼承夏侯惇爵位的孫子夏侯佐死了,由於沒有子嗣,其國將要廢除。
司馬炎下詔說:『夏侯惇,魏國之元功也!』於是在他的近親屬當中找了一個人給他續香火,繼承他的封國。
連司馬氏都知道他和魏國之間的關系,難道自始至終經歷過魏國建立過程中的夏侯惇,他能不知道自己與曹氏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嗎?
所以說,這個夏侯惇不做漢官而堅持當魏臣,是他很準確地找準了自己的定位。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個夏侯惇政治上還是一個很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