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佗同一時期的名醫張仲景,第一個攻克鼠疫的人,因此享譽歐洲。《網路歷史》

華佗在世,說起華佗兩個字,我們總是能聯想到醫術超絕。

更加之影視化的三國中,被曹操懷疑致死的原因,華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其實與華佗同時期的還有另外兩大名醫,董奉和張仲景,他們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其中的張仲景,更是史上第一個攻克鼠疫的人,對醫學的貢獻十分巨大

隻是張仲景的學醫之路,並不是很順暢

張仲景出生的家族,乃是世家官宦大族,雖然在他這一代沒落了,但仍然是書香門第。

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除了為官光耀門楣,其他的路都不可取

張仲景從小便被父親培養,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希望他將來能謀一官半職,重振張家。

在這個過程中,張仲景卻有些跑偏了,他愛上了醫書,愛上了藥理

在那個時代,醫生的地位並不高,一個世家大族的弟子,要去做身份低微的醫生,簡直就是奇聞,他的家人絕不會同意

好在年少時期,他還是跟著他的老師張伯祖,開始了自己的學醫之路。

張伯祖也很稱職,不但教他醫術,還帶他行醫。

加之張仲景自身勤奮學習,他的醫術進步極快

但是沒多久,家中幾位兄弟都死於疾病,張仲景的父親希望他能入朝為官,為了孝道,他最終也不得不屈服,選擇入朝

張仲景在孝廉考試中成績不差,被任命為長沙太守。

當然,張仲景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的醫學之術,到達長沙之後,除了忙碌公務之外,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研究醫術和看病

那個時代的長沙,本就屬於煙瘴之地,疾病多發,他不僅主動配藥,免費分給老百姓,還規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天,當地百姓可以到衙門求醫

正是在長沙的這段時間,張仲景認識了很多當地的名醫,醫術不斷地精進。

隻是為什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出來的張仲景,會愛上醫學呢?

這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張仲景小時候讀書,涉獵甚廣,當讀到扁鵲見蔡桓公的典故時,便對扁鵲十分佩服,做醫生的想法漸漸萌芽

小時候張仲景生過一場大病,差點因此喪命,幸得南陽郡名醫張伯祖,也就是他學醫的領路人診治,他才撿回一條命。

十一歲的他便跟著張仲景學醫

當然,這些都是培養他愛好的事情,非醫學不可的,其實還是另一件事情,這件事與他的家族有關

張仲景家族中,十分之七的人都死於一種叫傷寒的病,南陽郡更是東漢時期傷寒瘟疫盛行的地方。

從小到大都目睹這種瘟疫帶給人們的災難,他便萌生戰勝這種災難的想法

傷寒,在東漢時期,便是意味著死亡的不治之症。

這種病並不是起源於中原,而是來自北方蒙古草原,西漢和中原交戰,便被帶入中原

後來匈奴兵敗逃亡歐洲,又將這種病帶到了歐洲,被稱為黑死病。

在西醫裡又被稱為草原鼠疫病,也就是鼠疫

這種病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中世紀西方大規模的鼠疫災難,造成西歐四分之三的人口死在其中

在中原,自漢武帝時代開始,這種病就周而復始的爆發,每當有戰爭、饑荒、地震等災害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鼠疫

公元2世紀左右,中國又正好處於地質活躍的時期,整個中華民族都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厄運。

西漢中期達六千萬人口的中原,之後的幾世紀裡,都沒有再達到這個數

一直到盛唐時期,才真正地超越,可見這段時間裡,鼠疫對於整個中原的危害,有多少人都因這種疾病去世

所以張仲景一生,都在尋找治療傷寒疾病的辦法,通過他幾十年行醫經驗總結寫出的《傷寒雜病論》,就記載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

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傷寒仍然是大害,但是在張仲景的努力下,死亡率是越來越低。

後人又在他的理論上不斷完善,漸漸有了完整的治療辦法,特別是後來的大唐盛世,受益頗深

就連歐洲也得到了極大的好處,到過中國的一位阿拉伯人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翻譯帶到了歐洲,歐洲最早治療黑死病的方法,就是從中學的

歐洲學者李約瑟更是稱贊張仲景:『他是一個拯救了歐洲命運的人』,張仲景的名聲更因此享譽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