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人認為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華夏民族的屈辱血淚史,尤其是近代以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中國不是割地賠款就是在割地賠款的路上,無數的屈辱、欺凌和抗爭在華夏大地上演。
再往前推,明代戚繼光抗倭、南宋嶽飛抗金、五胡亂華,幾千年來中原王朝似乎一直飽受異族入侵,隱忍、內斂、柔和成為漢民族的代名詞。
但我們回首過往,把視線停留在兩千一百年前,漢武大帝劉徹的時代,會發現漢族人民也曾雄起、血性,他們主動出擊,開疆拓土,威服四夷。
一幕幕蕩氣回腸、血脈噴張的英雄史詩在華夏大地上演,成為一個為所有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時代。
王者無外——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
在古代,以中原王朝為代表的農耕文明和以蒙古草原為代表的遊牧文明的矛盾構成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對外關系。
如同中原的王朝更替,北方草原的主人也在輪番更替,華夏帝國與草原遊牧勢力在幾千年裡相愛相殺,愛恨交織。
在這場千年博弈中,第一個登場的就是西漢和匈奴。
西漢我們並不陌生,前202年,佈衣天子劉邦提三尺劍奪天下,結束秦末亂世,建立嶄新的大漢帝國。
然而此時的北方草原也出現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冒頓。
冒頓在殺死父親繼承單於後,東征西討,吞並周圍部落,幾乎統一整個蒙古高原,一個強大的草原帝國出現在漢朝北疆。
東亞南北帝國的兩大雄才大略的統治者不可避免地相遇了。
為了鞏固江山,劉邦親率三十萬大軍出征匈奴,但卻中誘敵之計,被圍困於白登山,最後通過賄賂冒頓寵愛的閼氏才得以逃脫。
此後在七十年時間裡,漢朝一直處於守勢,匈奴不時南下騷擾,漢朝隻能通過和親維持和平。
前156年,漢武帝劉徹繼位,一改漢初的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力圖實現『王者無外』的『大一統』的局面。
他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消除匈奴的威脅,劉徹堅信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在這之前,劉徹於前138年出兵閩越,小試牛刀,結果不戰而勝,這極大激勵劉徹征伐匈奴的決心。
同時強調
『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危者望安,亂者不治』
,即漢朝是天下萬國的宗主,具有征伐四方、扶危平亂的使命,以此震懾朝廷中的反對勢力。
在經過幾年的秣馬厲兵後,劉徹於前133年打響漢匈第一戰,引誘軍臣單於深入漢境,並在馬邑谷中設伏。
不料該計劃因行動不周而被匈奴看破,計劃失敗,此後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長達十幾年的漢匈戰爭拉開序幕。
收復河套,胡馬再不度陰山
前129年,匈奴大軍南下主動出擊,決心教訓一下劉徹,劉徹巴不得打仗呢。
他任命自己的小舅子衛青為車騎將軍,與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各領兵一萬分四路迎戰,這是衛青的首次出征。
但實踐證明劉徹沒有看錯人,在另外三路中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的情況下,衛青冷靜果敢,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
在龍城之戰中,俘虜七百人,取得勝利,
雖然戰鬥規模較小,但卻是半個多世紀來漢朝對匈奴的首勝,意義重大,
劉徹非常高興,封衛青為關內侯。
在前129年至123年的六年間,劉徹派衛青六次出征匈奴,除了龍城之戰外,還有兩次比較重大的勝利。
前127年,不甘心失敗的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殺死遼西太守,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消息傳回長安,劉徹大怒,血債必須血還。
隨即派遣衛青出擊,目標是匈奴盤踞的河套平原,衛青沒有硬碰硬,而是聰明地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
繞到匈奴的後方,切斷了駐守河套的匈奴牡羊王、樓煩王同單於王庭的聯系,然後迅速南下,利用優勢兵力完成對其包圍,打了一場漂亮的圍殲戰,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
由於這一帶水草肥美,戰略位置突出,為了牢固控制,劉徹在這裡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來此定居,還修復了秦代蒙恬所築的邊塞和防禦工事。
不但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還建立起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使漢朝疆域拓展千餘裡。
此後漢朝反守為攻,前124年,劉徹再次派遣衛青率軍三萬餘人深入草原腹地攻打匈奴右賢王。
右賢王哪裡會料到柔弱戀家的漢朝士兵會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大漠苦寒之地來主動找麻煩,於是他整日喝酒,夜裡,趁右賢王酩酊大醉之際,漢軍殺到並包圍其大營。
右賢王嚇得酒醒了一半,獨自同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騎兵連夜逃回漠北,漢軍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
這次大捷讓匈奴認識到漢朝不再保守怯懦,而是咄咄逼人,充滿侵略性,從此漢匈攻受轉換,匈奴隻有被動防禦的份。
除了衛青,年方十八的霍去病也在漢匈之戰中脫穎而出。
奪取河西走廊,匈奴遠遁漠北
在大將軍衛青馳騁於草原之時,劉徹再一次慧眼識珠,於前123年提拔衛青的外甥,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為剽姚校尉隨同衛青出征匈奴。
霍去病年齡雖小,可謀略膽識卻不在舅舅衛青之下,大軍進入草原後,霍去病率八百輕騎兵領先衛青大軍數百裡,對匈奴發起長途奔襲,殺死匈奴一千餘人,包括匈奴的相國、單於伊稚斜的祖父和叔父。
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即勇冠三軍,劉徹封其為冠軍侯,在小編看來,霍去病就是為戰爭而生、為這個時代而生。
我們十八歲的時候還未步入社會,可能剛剛邁進大學校園,而霍去病已經建功封侯了。
前121年,劉徹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兩次進攻河西走廊,這兩次出征霍去病是唯一的主角。
在春季攻勢中,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出隴西,先是擊敗單於的兒子,再越過焉支山,轉戰六天,急行軍一千多裡。
最終在皋蘭山下《今蘭州南部》與匈奴軍激戰,重創匈奴,殺死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殲滅其精銳,共斬首八千九百六十級。
同年夏季,霍去病孤軍深入,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過小月氏,攻抵祁連山。
共斬殺匈奴三萬餘人,生擒匈奴單於的閼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等六十三人,匈奴的實力受到極大的打擊。
從此西北邊境再無匈奴進犯,
同時漢朝控制了河西走廊,為打通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奠定基礎。
匈奴為此悲歌道: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封狼居胥,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大漢軍隊重創匈奴,別說匈奴無法像過去那樣隨意南下劫掠,就算是原地待著,都會被衛青、霍去病找上茬收拾一頓。
面對動不動挨打的局面,單於伊稚斜無法忍受,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那就跑吧!
伊稚斜在河西之戰潰敗後帶領匈奴主力逃到漠北《今蒙古烏蘭巴托以北》,伊稚斜大致覺得跑到如此之遠,漢朝軍隊應該望塵莫及了。
可是他不了解劉徹的個性,不管你跑到哪,只要我想打你就一定找到你。
前119年,劉徹決定跨漠遠征匈奴,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除匈奴威脅。
他命衛青霍去病各領騎兵五萬人,分兩路出擊,並準備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兵作為後勤補給兵團。
這次遠征漢朝可謂傾巢出動,衛青大軍出塞一千多裡後,與匈奴單於主力遭遇,衛青命令李廣和趙食其兩軍從右翼進行包抄,自己親率公孫賀、曹襄從正面對抗單於主力。
伊稚斜率一萬騎兵奔馳迎戰,這時恰巧太陽落山,突然刮起大風,飛沙走石,遮蔽天日,兩軍都無法看見對方。
漢軍不畏危險,勇敢沖鋒,完成對匈奴的包抄,伊稚斜見漢軍勢眾,戰士勇猛異常,頓時心生畏懼。
因此,在傍晚時率幾百騎兵,徑直沖開漢軍包圍圈,向西北奔馳而去。
而漢軍主力繼續與匈奴廝殺,雙方死傷慘重,由於單於已跑,漢軍愈戰愈勇,匈奴大軍四散潰逃。
雙方一直廝殺到第二天天亮,雖未追擊到伊稚斜,但衛青斬俘一萬九千餘人,殲滅匈奴主力騎兵。
霍去病這邊更是發揮長途奔襲,閃電作戰的優勢,北進兩千多裡,與匈奴左賢王交戰,大破匈奴軍,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並在此舉行祭天封禮,兵鋒一直逼至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此役,漢軍斬首七萬四百餘人,自己損失一萬餘人。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使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
為表嘉獎,劉徹分別加封衛青霍去病為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並準許霍去病的俸祿地位與衛青相同,其餘將領也大都封侯拜將。
當然,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十四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士兵損失十幾萬,兵器鎧甲、糧食物資耗費無數,幾乎掏空了漢朝的國庫。
而霍去病在兩年後去世,年僅二十四歲,對於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小編相信他是為戰爭而生的天之驕子,戰爭結束老天就把他召回去了,劉徹對匈奴的攻勢也告一段落。
禍及當時,功在千秋
雖然對匈奴的戰事暫時結束,但劉徹又劍指其他方向,繼續開疆拓土。
前114年,殺死南越王,發兵消滅南越,設置南海九郡,將今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區並入版圖。
此後幾年裡,又陸續平定西羌、朝鮮、東越、西南夷等,將今青海東部、朝鮮半島北部、雲貴高原等地並入版圖。
從前在十幾年時間裡,劉徹發動二十六場大規模戰爭,帝國疆域急劇擴張,尤其是派遣李廣利遠征大宛,斬首大宛王,震懾西域,帝國軍力達到頂峰,武功赫赫震古爍今。
不過劉徹用兵數十年,造成民力疲敝,幾十年的積攢的家底幾乎被掏空。
前107年,關東流民超過二百萬人,不在戶籍者四十萬,出現『城郭倉廩空虛,民多流亡』『天下虛耗,人復相食』的局面。
很多流民演變成盜賊,全國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社會危機嚴重加劇,再加上李陵、李廣利等將領遠征匈奴全軍覆沒,使劉徹遭受執政以來第一次重大政治挫折。
宮廷內部也因廢立太子問題,導致矛盾嚴重激化,秦朝滅亡的場景仿佛再現。
好在劉徹醒悟及時,下輪臺罪己詔,休養生息,廢除嚴刑峻法,才導致漢朝起死回生。
可以說,劉徹在執政五十四年時間裡,大半時間在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就要流血,所以戰爭不管勝負,對於百姓而言意味著生死離別,家庭破碎。
另外打仗需要花錢,耗費大量財富物資,錢從哪來?
自然是稅收,這也加劇了百姓的負擔,很多家庭承受不住沉重的賦稅徭役而破產。
其實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生活在漢武帝的年代確實不幸,但劉徹卻用一代人的犧牲換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強大安全。
通過消除匈奴威脅,使漢民族在東方站穩腳跟並走向強大,沒有像羅馬帝國一樣走向消亡。
對朝鮮、南粵、閩粵、越南和西域的征服,使中國極大拓展戰略空間,打通絲綢之路,以世界性大國出現在世人面前,中華文明圈初步形成。
從長遠看,漢武帝稱得上與秦始皇並列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