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楚王劉英謀逆案,牽扯出佛教在中國傳播的脈絡。《網路歷史》

公元70年,一位名為燕廣的人告發楚王劉英與漁陽王平、顏忠等造作讖緯及圖書,存在謀逆的行跡。

朝廷派人調查,主管官員參劾劉英招聚奸猾,造作圖讖,擅自增減官秩,設置諸侯王公兩千石,大逆不道,奏請皇帝誅殺劉英。

漢明帝因為和劉英親近,不忍殺他,隻是廢除了他的王位。

第二年,楚王劉英到丹陽郡,不久就自殺了。

劉英死後,漢明帝開始『窮治楚獄』,審問牽扯其中的人員,牽連的范圍極廣,被處死或流放的有幾千人,被關在監獄的也有幾千人。

後來袁安任楚郡太守,才平息了此次獄事。

燕廣告發楚王劉英謀逆,到楚王劉英被廢門客被抓,期間牽扯出來了一股神秘勢力。

這股勢力一直不見於正史,直到劉英出事之後,才被正史所記載。

這股勢力就是已經在中國傳播數十年之久的佛教。

據記載,楚王劉英年輕的時候,喜好交接遊俠之士,迎納眾多賓客,到了晚年的時候更加嗜好黃老之學。

按照佛教史專家的考釋,佛教傳入中國前期是和神仙思想、祭祀方術混同在一起被民眾接受的。

劉英在招募能人異士過程中,也將那些信奉佛教的教徒招募進自己的府中,組成了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

之所以說楚王劉英招募了的賓客裡面有僧團,在正史中是這麼記載的:

公元65年,漢明帝下詔,讓各國犯死罪的人繳納生絹即可贖罪。

楚王劉英準備了黃絹白絹三十匹送給國相,讓他上奏朝廷說:『托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漢明帝下詔給劉英,上面寫道:『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

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 並把這道詔書頒示給各諸侯國中傅們。

將漢明帝的詔書翻譯過來,意思就是:『楚王誦黃帝老子之微言,喜好佛教的仁祠,薭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

將所交的縑帛退還,來幫助沙門近住之僧侶作一次盛饌』這裡明顯提到了僧侶,說明劉英已經招募了不少佛門中人。

那麼,為何漢明帝對待佛教的態度如此友好呢?

在佛教東傳史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當時,漢明帝夢見有西方大神,頭頂光環,於是派大臣到西方請神,後來請來兩位西域遊僧,用白馬載來《四十二章經》,漢明帝為他們建了中國最早的寺院——白馬寺,這就是著名的『白馬東來』的典故。

由此,漢明帝對佛教的態度才會顯得這麼友好。

然而,劉英雖然因供養佛教僧侶得到漢明帝的褒獎,但也因為這些僧侶,導致自己被扣上了謀逆的帽子,王位被廢黜。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劉英在漢明帝的詔書下達後,開始飄了,更加廣泛結交迎納方士,還作金龜玉鶴,並刻文字當符瑞。

而這些,則犯了朝廷的大忌。

燕廣正是由此告發劉英造作讖緯及圖書,有謀逆的企圖。

從史書記載看來,劉英確實沒有謀逆的野心,但卻因行事不當,遭到了朝廷的猜忌。

正如後世曹操說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那樣,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可能發生的危險。

因此,劉英就被漢明帝無情地拋棄了。

劉英雖然被廢,但佛教的傳播卻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反而在劉英當初的助推下,迅速在中國生根發芽,並且與中國本土的宗教相結合,同化成為中國本土的特色宗教,得到了廣泛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