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武帝時期,出現很多的優秀名將,這些名將為漢朝立下無數功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衛青,霍去病,這倆人堪稱是漢朝歷史最傑出的將領,在他們倆人的帶領下,漢匈對峙的局面被改變,原本強大的匈奴被打擊得一蹶不振,失去和漢朝對抗的能力,從此漢朝開始主導整個東亞,真正成為東方霸主。
衛霍二人也靠著自己的功勞和能力,成為民族的英雄,和他們同期,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將領,那就是李廣。
其實李廣和他們倆算不上是同期,因為在衛霍活躍的時代,李廣年齡已經是非常大,算是他的生涯後期,他是文景時期的名將,等到武帝朝,早就已經過了自己最好的年紀。
可李廣在武帝朝也擔任過很多的要職,他也和衛青等人一樣,帶著大軍多次出擊來打匈奴。
可有些尷尬的是,李廣在武帝朝就沒有打贏過大仗,他多次帶兵出擊,每次都是失敗而歸,甚至有一次他還直接就當了俘虜,幸好自己能力強,能從匈奴人手裡逃走。
因此,總體來看他的軍事生涯,算是一個非常失敗的人,他和衛霍這樣的名將是沒有辦法比的,可在後世的文人眼裡,李廣卻非常有名,很多文人都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還經常會寫詩來懷念他,功勞和能力比他更大的衛霍二人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他們倆人算是有些低調的名將,後世的詩詞裡面也很少會提到他們,單從名氣上來看,李廣甚至要比他們倆人更強一些。
為何這麼能打的兩個人,在後世文人的眼裡還不如一個怎麼都無法打勝仗的李廣高呢?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李廣他的經歷正好觸動那些文人,我們看那些稱贊李廣的人,很少有人是在朝中取得成功,他們和李廣一樣,都是屬於沒有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李廣一生都沒有辦法得到侯爵,這不是他的運氣問題,也不是世界虧待他,而是他的能力不夠,沒有辦法靠著軍功來封侯。
可後來那些稱贊他的文人,單單是拿他一生無法被封侯來做文章,這些人心思也很明顯,他們自己也鬱鬱不得志,可他們認為李廣和自己是一樣,都有能力,錯的是世界不是他們。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司馬遷在自己的書中對李廣進行大幅度的美化,使得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變得太好。
司馬遷和李家的關系非常好,因此在作品中也非常照顧李家,李廣的真實事跡,其實不是那麼光彩的,尤其他最終的死亡,更是顯得有些小肚雞腸。
總得來說,李廣這個人身上的槽點還是比較多的,可在司馬遷的筆下,他不好的一面能掩蓋被掩蓋,一些好的細節則是被不斷放大,單單看司馬遷給他這麼多的篇幅,就能看出他被美化到什麼程度。
有司馬遷打下的這個基礎,後來的人們自然要對李廣印象更好一些,畢竟人們了解古代人物,主要都是通過史書或者一些傳說,司馬遷的這部作品,也是人們了解漢代人物的主要資料,他都這麼去寫,其他人也很難去推測李廣真實身份。
衛青,霍去病這類的名將,靠著自己的能力和關系取得成功,衛青他們都是在朝中有關系的人,屬於外戚階層。
後來的這些文人對這類權貴是不怎麼欣賞,這點可以參考曹操。
那麼李廣這樣的悲情人物,自然在他們心中的印象就更好一些。
衛青霍去病他們的功績實打實擺在那裡,就算是不用文人宣傳,他們也是那麼偉大,可李廣就不一樣,他隻是一個靠著文人吹捧出來的名將,因此他的這些事跡,是經不起仔細推敲,哪怕是很多的文人都願意吹捧他,也無法改變這些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