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能擊敗呂佈的人屈指可數,拋開最後因為部下叛變導致被曹操活捉以外幾乎沒有什麼敗績,難道就沒人打得過呂佈麼?
其實孫堅就曾擊敗過呂佈,因為孫權並不擅長親自上陣殺敵,所以孫家的戰鬥力也被忽略了很多,其實孫權的父親和哥哥都非常的驍勇善戰,如果沒有孫堅和孫策那就不會有東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不復存在了。
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劉關張虎牢關『三英戰呂佈,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爭霸天下,在世人的心目中,眾多諸侯以曹操成就最大,劉備最為勵志,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能力遠勝這二人的諸侯,那就是孫堅,實際上,真正斬華雄、擊敗呂佈的人正是孫堅。
提起孫堅,我們大致知道他是東吳孫權的老爹。
其實孫權是富二代,孫堅歷史上說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不過真假就不好說了,因為歷史上他的對手曹操還說是漢相曹參之後,劉備不是還給自己找了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中山靖王當做招牌,混個劉皇叔的名號,打天下就出師有名了。
《三國志》記載孫堅年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
他十七歲那年,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遇見海盜搶掠,孫堅緝捕了海盜而聲名大振,擔任代理校尉之職, 黃巾起義以後,孫堅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
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開始了征伐建功,作戰悍猛,常置生死於度外。
黃巾平定以後被任命為別部司馬,中平二年(185年),孫堅為為車騎將軍張溫參軍事,張溫以皇帝的詔書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晉見張溫。
張溫責備董卓,而董卓應答時毫不恭順。
孫堅上前附在張溫的耳邊悄聲說道:『董卓不怕獲罪,反而氣焰囂張,口氣很大,應該按照軍法‘受召不及時到達’一條,申明法令,予以處斬。
又為其指出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但是張溫不忍心動手。
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同歸於盡,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
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付伐董卓。
孫堅也參與其事。
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李傕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並且讓孫堅開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孫堅義正辭嚴拒絕董卓,
但是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
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恨。
當他的孤軍殺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對董卓趕盡殺絕之時,聯軍中的群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群雄自己的領土。
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
雖然殺斬殺華雄,大破董卓軍隊,擊敗呂佈,但是這場討伐董卓戰爭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
孫堅戰敗呂佈以後揮兵洛陽,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堅得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
後來與劉表的戰爭中,被黃祖暗箭射中身亡,後來17歲的長子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平定平定六郡為孫吳以後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本。
可惜孫策與父親一樣也是中箭身亡, 孫吳二代將星就此隕落,為歷史留下了遺憾,如果討伐董卓袁氏兄弟不勾心鬥角背後捅刀子,如果孫堅與孫策不早死可能也沒有以後的三國,沒有曹操,劉備,孫權的三國鼎立的開始,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