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授稱衛青霍去病浪得虛名,而影視劇卻大肆褒揚衛霍,到底該信誰?《網路歷史》

霍去病:要是呂大師夢回漢武,估計會比司馬遷都還慘!

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簡單介紹一下呂思勉是誰!

呂思勉,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之一,民國時期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其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等!

呂思勉評價歷史人物,其觀點是否正確,這個很難平叛!但是歷史評價都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沒有統一的答案。

呂思勉對漢武帝的評價,不是很好。

那麼呂思勉為什麼會說漢武帝用人不當,還是個敗家的皇帝呢?

首先是漢武帝用人,除了外戚,還有一些宦官,這在當時這種情況下能否屬實呢?

《漢書·公孫弘卜式傳》上記載: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佛及,如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群士慕響,異人並出。

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衛青奮於奴仆,金日碲出於降虜,斯亦囊時版築放牛之朋已。

可見漢武帝並非完全像呂思勉說的那樣用人不當,在搜羅人才方面,漢武帝還是非常下血本的,他不拘一格,兼容並包,尋求賢才重用八方名將!

在漢武帝時期,開辟了與眾不同的三個選拔人才渠道,察舉、征召、博士子弟,他的原則是唯才是舉,適時用才!

我想呂思勉說他用人不當,主要是指用外戚和奸臣這兩件事情,外戚無非就是衛青、霍去病、霍光等人了,在那個時候,你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並非那麼簡單的事情,比如同為名將的李廣和霍去病,為什麼李廣就不得重用而霍去病卻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為霍去病在戰場上能體現價值,更多時候漢武帝想立一個典型,為百年和親屈辱洗白!所以需要這樣一個人!

後來的巫G之亂時,用了江充等人,江充其人,是為佞人。

但是漢武帝在那個時候他能用什麼人呢?

有些事情需要小人動手,才能做得幹凈利落!漢武帝其實就想讓江充和太子鬥起來,這樣可以牽扯出太子黨羽,最後兩邊都一網打盡,這是一種手段而已!

另外呂思勉還是漢武帝是一個承載了前朝盛世的幸運皇帝,其本身並未有什麼能力,這種觀點也是有偏頗的,即使漢武帝幸運地繼承了前幾朝的成果,那也要有這個意志力讓其發揮最大作用才行,換成是後面的幾個皇帝,可能就能那麼大手筆去征服匈奴,開辟河西走廊,開通絲綢之路了!

呂思勉對於霍去病和衛青的評價,很大程度受到前面史學家的影響。

在司馬遷《史記》稱霍去病:少而傳中,貴不省士

說明霍去病確實存在某種程度的不顧士兵死活!霍去病的戰法是閃電作戰,快戰快決!所以在行軍打仗時,往往帶的糧食比較有限,經常會出現缺糧缺水的情況,霍去病也不顧這些,他強調的是意志和戰果,所以給人感覺是不體恤下屬的。

但是霍去病作為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精力旺盛,求攻心切,也正是漢武帝需要的那種狀態,也不能說霍去病有什麼錯。

換做今天的特種作戰,不也是資源有限,任務艱巨,還要達到目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古代階級堆累的過程,並非霍去病一個人這一做!

呂思勉說霍去病和衛青等人沒有什麼將才,主要還是說漢武帝舉一國之力征討匈奴,人口是匈奴的數倍之多,算不上什麼本事。

這就有點杠精的意思!

照著呂思勉的思路來分析,人口眾多就一定能打贏,那麼後來東漢劉秀三萬對決三十萬,曹操3萬對決12萬,輸了的那一方不是一文不值?

霍去病800人硬鋼匈奴幾萬人,還是要一點勇氣和能力的!

司馬遷說霍去病領兵:誠天幸而已!

那麼也要有這個幸運才行,否則找一個倒黴蛋李廣、韓安等人,那有可能半路自己迷路了,不用跟匈奴作戰,自己都有可能渴死在沙漠中呢?

不過話說話人,呂思勉還是看了很多史書,對歷史記錄還是非常了解的,隻是他的觀點,我個人不完全贊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