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的疆域面積問題發展到今天的確也是一個十分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中國古代至少在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進入到中國引入經緯度知識之前的我們都是沒有對於天下地圖的記載的。
不同朝代的面積和實際控制的疆域也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今天的我們看到了,就連明朝時候的中國人都看到了,他們認為大明的疆域十分的恢弘壯闊,心中也生起了和歷史上強漢盛唐的比較之心,那他們當年對於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具體的理由在我們看來又站不站得住腳呢?
明朝文士鄭曉的觀點
鄭曉是明朝時代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他出生在明朝開國之後的第
131年裡,那個時候的明朝還沒有開始中衰,正是處於鼎盛階段之後的一個平穩發展時期,這個時候的文人雅士在享受了太平社會之後開始對自己國家的疆域和實際控制面積進行計算,來以此獲得自己心中的虛榮和滿足之感,這種事情不僅古人在做,今天的我們也是做。
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到底有沒有動手去實地考察。
鄭曉在自己還沒有做到大官的時候就開始埋頭苦讀,他是一個長期主義者,和很多好高騖遠的人是不同的,他知道自己是一定有機會的,不會像有些人嘗試了一兩次失敗之後就開始放棄自我,他在做小官的時候就利用自己官職的便利將官府之中的許多藏書都看完了,這裡面的藏書當然不是呆板無用的儒家經典,而是關於明朝天下地理
情況河各個
地方的人口產物之書。
看完這些書籍之後的鄭曉在明朝的時候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了,明朝時候的中國不像今天信息時代的信息更像的那麼快,很多地理位置和地方知識你只要記憶力夠好記住了掌握之後就可以使用一輩子,而在明朝地理史學家鄭曉之後的書籍之中就寫出了自己對於自己朝代疆域的看法,不像自己做大官之後那群同僚一樣沒有實地調研,沒有行動就空口白牙的喊大明是古往今來的第一聖朝。
鄭曉十分清晰的指出了明朝疆域的實際控制情況是超過了宋朝,和唐朝可以成為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但卻是遠遠不及強大的漢朝。
鄭曉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後在士大夫群體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指責他年輕氣盛不識大體,但鄭曉卻是在很多方面舉例說明了自己地理知識的實際情況,自己做過了實地的調研,當時的隆慶皇帝對於鄭曉的這種說法都是比較贊成的,那鄭曉口中的大
明超過
宋朝,打平唐朝,不及
漢朝在
我們今人看來你會贊同嗎?
宋朝最小沒有爭議
宋朝是
從唐朝滅亡之後差不多六十年的時間才走出來的,他繼承的完全就是一個五代十國之中已經打爛了天下,作為這些藩鎮將軍的繼承國家,宋朝最大的作為就是統一了當時的華夏主要地區,到宋太宗的時候才堪
堪
滅亡掉了北漢政權,在面對後面的契丹的時候是一點力量都使不出來,趙匡義嘗試失敗之後的北宋後續皇帝在直接選擇了躺平享受太平。
整個北宋時代燕雲十六州和從漢朝以來的遼東地區就完全沒有收回來,遼東地區的歷史悠久,從周朝分封天下讓燕國定都在這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了華夏的文化熏陶,此後的秦朝,漢朝更是不斷的開墾遼東,雖然和少數民族接壤,但這裡卻是正兒八經的漢地,宋朝收復不了遼東真的是讓人看了都憋著一口氣。
50年之後,安西都護
府最後
一支軍隊覆沒標志著這裡完全陷落,五代十國的時候各個小國都忙於中原內鬥,根本沒人收復西域,所以到宋朝繼承傳統疆域的時候這裡也是不屬於宋朝的。
河西走廊原本應該是宋朝的,但北宋的開國兩位皇帝到宋仁宗和宋真宗的時候讓西夏成了氣候,可憐一個諾大的宋朝,經濟
實力第
一連絲綢之路上的河西走廊都淪落到了西夏國的手中。
西南一帶唐朝曾經控制的雲南和貴州被後來的大理國把持著,宋朝對於這裡也是不敢說話,南方漢唐控制的交趾地區歷來就是華夏領土,但宋朝卻是默認了交趾獨立建國的情況,所以宋朝的疆域面積不敵明朝是不可推翻的公論。
漢朝是農業帝國的極限
漢朝從劉邦開始所控制的面積其實是不如
秦朝最
強大時候的,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漢武帝初年,為什麼啊?
因為秦朝的嶺南和北方的河套地區都被匈奴占據著,文帝,景帝,惠帝時代,匈奴人南下軍隊燒毀百姓房屋的煙火,漢朝皇帝可以直接在關中地區的甘泉宮之中看到,這等屈辱和疆域下的歷史從漢武帝開始一切都結束了。
漢朝軍隊不僅擊敗了南方的南越國,更是端掉了號稱『百蠻大國』的匈奴,成功收復河西,設立朔方和五原郡,從秦代設立的新秦中開始向東西方向縱橫,漢朝的疆域猶如一個居然一般展開了臂膀,東邊
陸續是
並州,幽州,遼東,雲中郡,太原等地方,而西邊則是河西走廊的酒泉,張掖,西域都護府等土地。
漢朝的疆域和實際控制面積曾經一度威服匈奴,漢宣帝時代斬殺匈奴單於頭顱之後,匈奴的新繼位者隻不過是為漢朝皇帝看管草原地區的一個附庸,南邊地區陸續收復了南越占據的兩廣和福建一帶,打通了前往東南亞的道路,在南海之中發現
了當年秦人
時代就書寫文字的『珠崖』。
並在這裡設郡管理,交趾和日
南出現
在最南邊,字面含義所取的就是大漢太陽所照之最南。
遼東在西漢武皇帝時候就已經被重新收復,考慮到當時的朝鮮是周朝比幹王子後人之地,這裡同樣是屬於華夏的文化圈子,而且當時的朝鮮君臣無禮漢朝使者,所以漢軍重新將這裡納入王化,設置了玄逸,樂浪,臨屯,
真藩等
郡進行管理,漢宣帝時代的時候,漢朝的實際控制疆域一直達到最大化,這種狀態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直到王莽
篡
漢之後才發生了改變。
明朝唐朝疆域的起伏
其實在我們今天人看來,漢朝的疆域面積固然很大,但要和唐朝比起來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明朝當年的文士鄭曉不應該是不知道這個情況的,畢竟他是通曉歷史和天下地理變遷的,前面幾個觀點即使到我們現代,都很難找出問題,安為何唯獨在唐朝的問題之上,產生了和我們今天人不一樣的看法呢?
這其實是鄭曉認為唐朝和漢朝相比較而言,兩個國家面對的敵人都是差不多的,南方和北方的疆域問題上大小也是一樣,斤斤計較是沒有意義的,唐朝的差距是在於東邊疆域和西邊疆域問題之上不如漢朝,河西走廊地區毋庸置疑,漢朝從漢武帝之後一直到東漢末年都是穩穩的控制在手中的,但唐朝就不一樣了,大概是從李世民時代金取得之後,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就完全陷落了。
而與漢朝西域都護
府相當
的唐朝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在唐朝手中都沒有控制多長的時間,這兩個都護府的設置是從武則天時代開始,到李隆基晚年就已經失去,前後不超過一百年的時間,而且大部分的管理都沒有得到唐朝官
修歷史
《舊唐書》、《新唐書》、《唐六典》的認可,而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從漢武帝之後一直到東漢滅亡的時候都穩當當的控制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所以鄭曉認為從這一點上面唐朝西部疆域是不如漢朝的。
再者從西南疆域上面來看的話,宋朝和明朝時代的文人在探究唐朝滅亡的原因的時候極其容易提及到一個叫做『南詔』的國家,宋朝之所以西南邊疆狹小就是不敢惹這個國家,害怕和唐朝一樣被拖垮滅亡,宋明時代的文士認為南詔國在雲南高原之上拖延了唐朝中後期數十萬大軍的多次征伐,最後拖垮了唐朝,而同樣西南邊疆問題之上,漢武帝收復了雲貴地區之後,
整個兩漢時代都的穩如磐石。
結語
明朝大學士,太子太保鄭曉認為明朝疆域面積不如強漢,但遠超弱宋,可以和盛唐持平,這主要是他從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之中去看待問題的,在交趾問題上畢竟朱棣之後也是控制了差不多五十多年,在北方問題上,七次征伐蒙古,
捕魚兒海之
戰大勝,蒙古大汗登基需要向明朝皇帝報告請求冊封,這些光輝歷史都讓鄭曉覺得明朝和唐朝在南北疆域上持平,至於東西方向的疆域問題則是一個收縮起伏的狀態,唐朝略強於明朝,但明朝
擁有奴兒幹
都司也不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