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問道:後蜀國滅之際,花蕊夫人說『更無一個是男兒』,這是事實嗎?
歷史上的事情很多都說不太清楚,詩詞作品也是如此。
經過歷代的傳抄,有的作者都有爭議 ,例如《生查子·元夕》有人說是歐陽修的作品,有人說是朱淑真的作品;而李白的《靜夜思》短短20個字就有很多不同版本,有的是:抬頭望山月,有的是舉頭望明月。
歷史上的花蕊夫人據說不止一位,至於花蕊夫人的這句詩是不是她寫的,當然也說不清了。
一、詩話中的故事
關於花蕊夫人的故事在宋朝陳師道《後山詩話》有記錄:
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國亡,入備後宮。
太祖聞之,召使陳詩。
誦其〈國亡詩〉雲: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太祖悅。
蓋蜀兵十四萬,而王師數萬爾。
陳師道,北宋江西詩派三宗之一,這裡的後主是後蜀指孟昶,太祖是指趙匡胤。
陳後山說,花蕊夫人姓費,四川青城人,仿效唐朝的王建寫過百首宮詞。
後蜀滅亡後,被宋太祖收入後宮。
花蕊夫人的這首詩題目是〈國亡詩〉,陳師道說太祖聽到這首詩以後很得意,因為蜀國士兵有十四萬,而宋兵隻有幾萬,顯示出宋兵以少勝多的本事。
關於詩怎樣,宋太祖似乎就不關心了。
二、另一首大同小異的詩
清朝的王士禛寫過一本《池北偶談》,他說這首詩與另一首詩大同小異:
宋刻《鑒戒錄》載前蜀興聖太子隨軍王承旨 【 失其名。
】 詠後主出降詩雲:「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繫旗。
二十萬軍齊拱手,更無一箇是男兒。
」此與花蕊夫人詩大同小異,必有一誤。
王士禛見過宋刻《鑒戒錄》,這本書中說前蜀的降臣王承旨有一首絕句:
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
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詩中說前蜀皇帝投降的時候:銜璧牽羊倒系旗,手下20萬士兵一起拱手施禮,沒有一個像個男人。
這個古詩另外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中也有記錄:
前蜀王衍降後唐,王承旨作詩雲:』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
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
從這兩個故事來看,後蜀的花蕊夫人借鑒了前蜀詩句,後面兩句幾乎是照搬了。
三、歷史上的三個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這個名號,在五代十國間,至少有三個人 。
到底是哪一個寫過這首詩眾說紛紜。
其一 、前蜀花蕊夫人
前蜀隻傳了兩代:王建,王衍。
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
這位花蕊夫人原來姓徐,她的姐姐也是王建的妃子,姐妹倆被稱大小徐妃。
兩位徐妃禍亂後宮意圖幹政,滅國後, 花蕊夫人被後唐莊宗李存勖所殺。
有些花蕊夫人的宮詞是這位徐妃所作。
例如這一首:
法雲寺裡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
滿殿香花爭供養,內園先占得鋪陳。
李存勖就是那個喜歡唱戲的皇帝,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主人公。
其二 後蜀花蕊夫人
後蜀主孟昶的妃子, 孟昶降宋後,被虜入宋宮, 即陳師道所說的花蕊夫人。
百首宮詞中的大部分作品,是這位姓費的花蕊夫人所作。
《五代詩話》評價
世傳其《按指花蕊夫人》宮詞百首,清斯艷麗,足奪王建、張籍之席。
蓋外間摹寫,自多泛設,終是看人富貴語,固不若內家本色,天然流麗也。
這個評價很高,意思是說花蕊夫人自是富貴人,寫的是身邊事,當然比王建、張籍這些外人寫得要好多了。
看人富貴與自己富貴終是不同。
花蕊夫人有絕句雲:
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
日午殿頭宣索鱠,隔花催喚打魚人。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中,胡仔把這首是與王建同題詩作比較,認為王建差點火候:
苕溪漁隱曰:王建《宮詞》雲:『禦廚不食索時新……』花蕊夫人《宮詞》雲:『廚船進食簇時新……』二詞記事則異,造語頗同;第花蕊之詞工,王建為不及也。
其三 南唐花蕊夫人
清代學者趙翼《陔餘叢考》說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南唐亡後,被俘入宋宮,人稱小花蕊夫人。
這位花蕊夫人的故事就少一些了。
四、花蕊夫人〈國亡詩〉的高明之處
單獨看這首詩 ,有可能是後蜀的花蕊夫人化用了王承旨的作品。
先來比較一下: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 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
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承旨》
薛雪《一瓢詩話》說誇贊道
落句雲:’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何等氣魄?何等忠憤?當令普天下須眉一時俯首。
”
如果是花蕊夫人化用前人詩句,後兩句幾乎直接是』拿來主義『,則』何等氣魄?何等忠憤?『雲雲不是其高明之處。
兩首詩的區別在於空間不同。
王承旨詩中寫了投降的那個時刻,從空間上來說,僅僅是投降時城外的情形。
而花蕊夫人的詩,同一時間卻是不同的空間,這是其高明之處。
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看到的是電視劇,花蕊夫人的詩,是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鏡頭切換,而王承旨就單調些了。
結束語
不管哪一位花蕊夫人,他們好像都有作詩的能力,而且結局都同樣的悲慘,從背景看,都有寫出這首詩的可能。
至於到底是哪一位寫出了這首詩,老街以為後蜀的可能性大一些。
看到花蕊夫人的故事,老街總是想起蘇軾寫《洞仙歌》時做的序:
餘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
良辰美景,一對玉人相依而坐…..賞月而歌,多麼美好的日子。
難以想象『一旦歸為臣虜』時的淒涼與悲慘。
@老街味道
古人的抒情詩 古人在詩詞中如何表達我愛你
李白《將進酒》高堂明鏡悲白發 高堂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