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中的梟雄爭霸,朱溫VS李克用,到底誰更勝一籌?《網路歷史》

如果問五代十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歷史人物是誰,答案一定屬於朱溫和李克用這對棋逢對手的『絕代雙雄』。

兩人曾經是相互幫助的親密戰友,但最後卻變為不共戴天的死敵,相互之間你打我、我打你地鬥個不停,可誰也沒能把對方吃掉。

這場由二人所引發的梁晉爭鋒的大戲,也幾乎成為了五代前期的主旋律。

那麼,這對一生的夙敵究竟誰孰強孰弱?

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分析一番。

個人勇武的比拼

先來比較一下兩人的武力。

朱溫屬於典型的實戰派,他少時便以豪雄英勇自許,整日以和他人打架鬥毆為樂,鄉裡人多數對他很反感。

但日積月累下來,其豐富的打架經驗為他打下了很好的武功基礎。

後來黃巢起義爆發,他和兄長朱存一起加入起義軍,靠著軍功一步步往上爬,最終成為了黃巢手下的第一名將。

打仗時他常沖鋒在第一線,攻堅克難從無懼色,這股好狠鬥勇的勁頭連黃巢都欽佩不已。

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靠著刀頭舔血贏得高位,這在歷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見的。

和朱溫相比,李克用則是標準的天賦派。

到底是出身於馬背民族,李克用不僅身體強壯,少時便弓馬嫻熟。

十三歲時,見兩隻野鴨在空中飛翔,他張弓一箭,兩隻野鴨應弦而落。

到十五歲時從父出征,沖鋒陷陣必在眾將之前,攻無不克,人送綽號『飛虎子』。

後來雖然一目失明,但仍能騎著快馬在百步之外射中掛在樹上的馬鞭子,故而又被人稱為『獨眼龍』。

可見,兩位都是那個時代中第一流的猛將。

相比而言,朱溫靠打架鬥毆積攢起來的功底畢竟屬於野路子,不似李克用那般遺傳了馬背民族的戰鬥基因。

而且古時武將征戰,最看重騎射的本事,李克用一目失明仍可百步穿楊,這樣的身手的確十分了得。

而朱溫雖然也不是善茬,但史籍上到底沒有留下他箭法高超的記載。

這一回合的比拼,李克用獲勝。

征戰天下的謀略

朱溫和李克用交戰二十餘年,雖然誰也奈何不了誰,但總的趨勢卻是朱溫的宣武集團《汴軍》越來越強,而李克用的河東集團《晉軍》越來越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和二人在征戰謀略上的天壤之別有著至關重要的原因。

處於四戰之地的朱溫,很明智地采取了聯合一批、吃掉一個、平定一方、再圖其他的方針,

因而能夠有步驟地消滅秦宗權集團、朱瑾朱瑄集團,控制魏博,而後向北爭鋒,基本上做到了平定一處、穩定一處,把周邊的威脅陸續清除,建立了穩固的大後方。

而李克用雖然也聯合或扶持了一些藩鎮,但由於他舉措失當,最後這些幫手大部分都變成了他的敵人,

比如幽州的劉仁恭和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都讓他頭疼不已。

而且其內部還經常發生叛亂,這就進一步削弱了河東集團的實力。

就戰術執行上而言,朱溫從不四面出擊,也不長途跋涉、勞師遠征,隻是在行將滅唐之際,才揮軍進入關中。

這樣,他就能以河南為根據地,打下一處便控制一處,不斷擴大勢力范圍。

即便失敗,也能夠迅速撤軍而回,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損失。

而李克用自恃其勇武無敵,麾下兵悍將猛,經常率沙陀鐵騎假道於人、千裡奔襲。

這樣勝不足以取其地、敗則往往傷亡慘重。

加之其軍紀敗壞、將領驕橫,時常大敗虧輸。

所以李克用幾次進軍關中,都是無果而終。

故而最後朱溫實力漸強,李克用卻四面楚歌,這是二人謀略強弱最直接的體現。

這一回合的較量,顯然朱溫獲勝。

管理隊伍的本事

朱李麾下諸將,都有不同程度的明爭暗鬥。

但相比之下,朱溫帶隊伍的手段要更勝一籌。

他恩威並施,使汴軍內部在其有生之年沒有出現大的亂子。

盡管朱溫為人陰險狠毒,為掩蓋其弒殺唐昭宗的惡行,他嫁禍氏叔琮、朱友恭,毫不猶豫殺掉了這兩員大將,而且朱友恭還是他的義子,跟著他鞍前馬後多年,屢立戰功,卻被他果斷拋棄。

但籠絡起人來,朱溫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他的得力謀士敬翔,為讓這個『智囊』對自己死心塌地,朱溫不惜將寵姬劉夫人賜給剛剛喪偶的敬翔續弦。

要知道,朱溫好色可是出了名的。

但他關鍵時刻卻能忍痛割愛,其對待人才的態度可見一斑。

反觀李克用卻不善處理與部下之間的關系,他性情暴躁、迷信武力,常常把很多事情搞得一團糟,李存孝的反叛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李存孝作為李克用的義子,英勇無雙、功勛卓著,因而被李克用的另一義子李存信所妒忌。

李存信經常在義父前說李存孝的壞話,說李存孝要反。

李克用不加詳查,信以為真。

李存孝聞訊後,為求自保,隻得造反,兵敗身死。

死前,李存孝曾對李克用說,自己之所以反,完全是李存信挑撥的,但李克用充耳不聞,照樣重用李存信。

這說明,李克用作為一個集團的領袖,是不稱其職的。

這一回合,朱溫優勢明顯,再得一分。

治國理政的水平

朱溫身處飽經戰火、滿目瘡痍的河南之地,深知恢復生產、發展民生的重要性。

雖然他為人冷血無情,黃河暴漲時為不使河水沖垮城墻,竟下令決堤分流,致使下遊幾十萬戶百姓死亡無數;攻取它處城池時,他總是縱軍劫掠,無惡不作,千年古都長安也被其付之一炬。

但這個惡魔在對待自己的地盤時,卻懂得勸課農桑、獎勵耕織、輕徭薄賦。

特別是他重用張全義治理河南,使官兵衣食無憂,大大減少了軍隊對地方百姓的滋擾,穩固了後方,這是他能接連戰勝強敵的經濟基礎。

史書上稱後梁賦稅尤輕,應該不是虛言。

但稱帝後,朱溫卻沉溺於酒色,加之大興土木、窮兵黷武,在令百姓怨聲載道的同時,也使後梁的國力迅速衰敗下去。

李克用的晉軍向來以橫行不法、欺凌良善著稱,特別是其嫡系主力沙陀鐵騎更是軍紀敗壞、魚肉百姓。

他占據的河東本來未經大的戰亂,素稱富庶,可李克用卻不懂得體恤民情、安撫百姓,反倒鼓勵官兵劫掠民財、補充軍資,使河東百姓慘遭荼毒。

他的兒子李存勖《後唐莊宗》看不下去,苦諫父親整肅軍紀。

李克用卻不以為然,他說諸將隨我南征北討,勞苦功高,我要是對他們嚴加管束,隻怕他們會另謀出路,到那時誰來幫我們父子打天下呢?

好一個強盜邏輯!

這一回合,朱溫前後反差太大,本來是穩贏的一局卻自我葬送,

故雙方算是平手,各得一分。

對接班人的培養

後梁建立後,朱溫的統治進入末年。

他暴虐荒淫,遠超往昔,不但把國事搞得一團糟,也忽略了對接班人的培養,這對後梁的打擊是巨大的。

他久久不立太子,晚年時想立義子朱友文,卻並未對其有所培養,同時還很不明智地將掌管禁衛軍的朱友珪調到外州當刺史。

朱友珪感到不安,索性勾結禁衛軍將士發動兵變,殺死了朱溫,而後朱友貞又殺死朱友珪自立。

朱友貞在位時,疏遠敬翔、李振等頗有智計的老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師失地,以致亡國。

不知道朱溫九泉之下,得知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卻被不肖子孫斷送時,該作何感想。

再看李克用,他戎馬一生,經常讓兒子們隨軍出征,使他們在戰火中接受歷練。

如此一來,不僅使諸子鍛煉出一身武藝,個個能征善戰,而且很多人還在兵法謀略上頗具造詣。

像李存勖、李嗣源這樣的傑出後輩,他們久在晉軍陣中,熟知己方的優缺點,能夠有針對性地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進行改革,而李克用也不加幹預,只要不越權,就讓他們放手去做。

李存勖等整飭軍紀、發展生產、撫慰百姓,使河東的經濟得到一定恢復,這也是後來河東集團能夠反敗為勝、消滅後梁的重要因素。

連朱溫都對李克用的兒子們十分忌憚,他曾說,生子當如李亞子《指李存勖》,我的兒子和他相比,簡直就是豬狗一般!

這一回合,李克用扳回一分。

綜上所述,李克用作為一個沖鋒陷陣、勇往無前的將軍是合格的,作為一個父親也算稱職,但卻不適合當一個軍事集團的領袖,更不適合做一個帝王。

戰場上決一勝負,光靠勇猛是不夠的,這也是他屢屢敗給朱溫的主要原因。

朱溫雖然在個人武力上不如馬背民族出身的李克用,但他知人善用、註重經濟、馭下得力,因而其能從一個破落戶到最終成為大唐王朝的終結者,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過,他二人為了滿足自己稱霸天下的野心連年征戰,給當時的社會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也使無數百姓在兵連禍結中死於非命,這恐怕也是兩個一時梟雄在後世惡評如潮的原因吧。

作者:

林森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制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