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柴榮有啥本事,得到歐陽修、司馬光好評,成五代史最牛皇帝?《網路歷史》

引言

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猶如一臺戲劇,你方唱罷我登場。

各個政權之間互相攻訐,湧現出來了許多傑出地英雄和帝王。

大多數

帝王,其評價都是有褒有貶,但是很少有皇帝,堪稱完美。

宋朝

史官向來是敢於直言,懟天懟地,對歷代皇帝的評價都很謹慎,但是隻有一位皇帝,得到了後世史學家的一致認可,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薛居正評價他是一代之雄主。

司馬光稱贊他是一代明君,歐陽修也稱他是一代雄傑。

筆者今天提到的這個人物,就是我們

後周的皇帝郭威

,可惜因為生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之中,在整個歷史人物的存在感不是很強。

柴榮的政治生涯短暫,還沒有活了多久便去世。

如果他沒有早早離世的話,趙匡胤基本上沒什麼事兒了,燕雲十六州也早已經收復。

從郭威義子到後周皇帝

柴榮出生於公元921年

,是刑州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人》柴榮的出身並不好,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家道中落。

姑姑嫁給了一個當兵的,就是郭威。

柴榮長大之後,從事經商。

後來在走投無路之下,就投奔了自己的姑父柴榮,柴榮也非常喜歡他這個侄子,將其

收為養子

這時候的郭威的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柴榮為了幫助姑父,就利用自己經商的頭腦,幫助其積累資本,還曾經做過賣茶的生意。

當然,在經商的同時,柴榮也不忘記學習,能文能武,將來的必定有廣闊的發展天地。

郭威當時侍奉的是後漢政權,做到了樞密使。

同時,柴榮也被封為左監門衛將軍。

在郭威的政治生涯當中,柴榮都是其堅實的後盾。

郭威畫像

公元951年,郭威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一躍成為了後周的皇帝。

而柴榮身為郭威的養子,被任命為澶州的節度使,重要的大將,權傾一時。

可見,郭威對他是非常看重的。

公元954年,郭威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因為自己的子女在戰亂當中被殺,自己膝下無子。

所以就將皇位交給了自己的養子,也就是我們的主角柴榮,

成為後周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

高平大捷,穩住局勢

按理說郭威已經算是走上人生巔峰了,但是歷史對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就在柴榮去世還沒有多久,

北漢

趁著他剛剛繼位,便來勢洶洶,帶領幾十萬大軍大軍,勾結契丹攻打後周,一直打到了

潞州

,也就是現在的高平。

在這危急關頭,以

馮道

為代表的大臣,都勸這個新皇帝應該輕舉妄動,讓普通的將領迎戰即可。

柴榮回到:唐朝的太宗李世民最後能夠平定天下,難道不是自己親自打下的基業嗎?

馮道回懟到:臣還想看一看,將來您是不是能夠成為像太宗這樣的皇帝呢?

雖然有反對的聲音很大,但是我們的後周世宗並沒有畏懼,他親自帶領軍隊,與敵軍在高平一帶作戰。

柴榮為什麼非要堅持自己親自作戰呢?

其實也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

要知道,在五代十國這樣紛亂的時期,許多的將領都是擁兵自重,稍不留神就會向君主倒戈相向。

正值自己剛剛稱帝,朝中的軍隊中必然都很多人對自己虎視眈眈,如果自己親自作戰,既能夠增加士氣,又不會延誤戰機,還能及時處理軍中的軍紀。

因此,柴榮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還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一舉將敵軍殲滅。

高平大捷之後,柴榮的皇位算是穩住,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算是遏制住了,也為後來的改革和對外作戰打下了基礎。

戰後,郭威對身邊親近的大臣說道:這次戰役啊,在面臨敵軍的時候,很多的將領都畏縮不前,不能勇敢的沖鋒陷陣,要不是自己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戰爭的結果估計就是慘敗了。

軍事政治方面的改革

高平大捷之後,郭威便開始著手整頓軍紀,在軍事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先是對軍隊中的成員進行的一番篩選,將許多精銳的將士提拔或者是留任,又淘汰了許多年老不中用的將領。

還招募了許多武藝超群的將士擔任殿前衛士,這些都提高了將士的戰鬥力,對後來的戰鬥打下了基礎。

柴榮畫像

除了軍事上的改革之外,柴榮還對後周的內政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他繼位之後,經常會思考治理國家的良策,以至於睡覺吃飯的時候都不停歇。

在經過良久思考之後,他自己認為自己的執政經驗非常少,常常會被蒙蔽,所以

十分註重納諫。

他常常鼓勵臣子們,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讓臣子們暢所欲言,即使講得不對也無所謂。

這樣謙虛的作風,身為一個皇帝來說,是非常可貴了。

柴榮在政務上,也絲毫不馬虎

,甚至比後唐的李嗣源都非常勤勉,國內的大事小事都時時親力親為,以至於朝中的大臣都有意見了,還以為皇上不信任他們,請求柴榮能夠把權力稍微下放一點兒。

除了改革政治方面,蔡榮還對後周的

農業進行多方面的改革

自從五代以來,軍閥混戰,百姓也紛紛遭殃,許多的農民都紛紛逃亡,導致最後留下了許多荒地無人種植。

但要想一個國家興亡,農業必須要發展起來。

公元955年,郭威下令,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

規定:凡是

逃戶

留下的空地,要是有人種植的話,可以向官府申請,收成之後,向國家交賦稅。

要是原來的主人認領的話,隻需要交很少的賦稅就可以…

對外作戰,英年早逝

除此之外,後周皇帝郭威還進行了滅佛的運動。

五代十國時期,寺院經濟飛速發展,這些寺院中往往占據大量的土地

,隻需要承擔很少的賦稅,以至於很多不願意交稅的人都進入寺院,對國內的經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在前代君主郭威的基礎上,後周皇帝郭威又進行了

大規模的滅佛

他下令,不是沒有經過政府知名認可的寺院,都得一律關閉。

還規定,要想當和尚,也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先是家人許可,而且要必須要熟讀背誦經文即可出家。

在一系列的滅佛行動中,

淘汰了三萬多個寺院

,許多的和尚被迫還俗。

但是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國力。

柴榮繼位之後的6年間,先後對

後蜀、南唐、契丹等政權

作戰。

柴榮為什麼會對先拿這兩個地方開刀呢?

其實我們的後周皇帝柴榮也是有自己戰略意圖在內的。

要知道,柴榮的最終目標是要

收復燕雲十六州

但是如果要向北征討的話,這兩個政權必然不會袖手旁觀,肯定會上來捅一刀,所以要想收復北方,就要先將這兩個政權收拾的服服帖帖,可以毫無顧忌的向北用兵。

再加上南方地區的經濟富庶,只要拿到這個風水寶地,糧食問題也不用發愁了。

但是天不遂人願,就在柴榮出征的途中便得了惡疾,沒有多久便因病去世,統一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就此擱置了。

一直到宋朝國君的手中,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成為統治者的心頭大患。

就連後世的王夫之都感嘆:

周主南伐江南,勞師三載,躬親三駕,履行陣,冒矢石,數十戰以及兵力,必得江北而後止。

江北既獻,無難席卷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饋鹽還俘,置之若忘。

嗚呼!此其所以明於定紛亂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讀通鑒論》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汪槐齡:《柴榮與宋初政治》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

期望用歷史垂訓鑒戒,塑造集體記憶,鑒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