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進入關中之後,為何又要將大唐遷都至洛陽?《網路歷史》

朱溫在控制關中後,立刻對皇帝的嫡系團隊進行了一輪屠殺,而且被屠殺的理由,那是冠冕堂皇到了極點。

因為皇帝的嫡系團隊,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宦官集團。

清理宦官集團,從某種意義上,帶有天然的正義性,關鍵是,在中央政府出現分裂時,宦官集團公然站在了李茂貞一邊。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打敗李茂貞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清洗宦官集團了。

說出來有點諷刺。

東漢帝國宦官集團被清洗出局後,皇帝就牢牢坐穩傀儡的位置了。

大唐帝國宦官集團被清洗出局後,皇帝也開始牢牢坐穩傀儡之位了。

不管怎麼說,在朱溫這一通血腥的清洗下,宦官政治暫時成為歷史了。

但是大唐曾派到各地的監軍《宦官》,都得到了各地軍閥的保護。

最經典的就是,大太監張承業在李克用的保護下躲過了這一劫。

更具諷刺意義的還在於,李克用死後,李存勖之所以能夠在梁晉爭霸戰中取得勝利,最大的功臣竟然就是這個大太監張承業。

朝臣集團邀請朱溫進入關中時,大約是這樣計劃的,那就是借朱溫之手清除軍閥李茂貞對中央政府的影響力,然後再清洗宦官集團;再然後呢,就是尋找機會控制關中地區。

朝臣集團的這種盤算,是不是有些太異想天開呢?如果樂觀的估計,也不算太異想天開。

最簡單而言,如果山西、河北、淮南的軍閥,此起彼伏的反對朱溫,朱溫就隻能把關中地區,交給願意與他合作的朝臣集團打理。

而且朝臣集團擁有根深蒂固的資源,手上又握有皇帝,如果加以運作,就是有機會控制關中地區的。

問題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朝臣集團把朱溫請進關中後,再想把朱溫送出去,那可比較難了。

朝臣集團在朱溫的支持下,控制了關中,而且朱溫也承認長安中央政府的獨立性,從這層意義上,朝臣集團就是擁有繼續與朱溫博弈的資本。

但是,朱溫絕不是活雷鋒,所以朝臣集團必須得承認朱溫在中央政府的駐軍權,更得承認朱溫在中央政府的發言權。

接下來的事,就是朱溫、朝臣集團展開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了。

在這種博弈中,我們很難說朱溫一定會勝利。

因為朱溫的敵人實在太多了,而且朱溫的軍政重心在中原。

只要朝臣集團運作好了,樂觀的估算,就是有可能擺脫朱溫的控制。

當然了,前提是,朱溫在關東地區,會被各種反對力量弄得焦頭爛額。

朱溫軍事主力離開關中時,在長安城留下一萬駐軍。

但是這一萬駐軍,顯然不足以控制關中地區。

因為朱溫的軍事主力,長久的被牽制在關東地區,所以關中已臣服朱溫的軍閥,難免就會蠢蠢欲動。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留下的那一萬駐軍,就會更感覺明顯不夠用了。

在這種背景下,朝臣集團就對朱溫說,是不是可以適當擴張一下中央政府的軍隊呢?從理論上,自然是應該擴編的。

問題是,這裡牽涉一個問題,那就是擴編後的軍隊,應該歸誰管理呢?朝臣集團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顯然沒有讓朱溫侄子《朱溫留在關中的駐軍首腦》管理的意思。

因為現在朱溫軍事主力被牽制在東部地區,而且他在關中的駐軍的確太過有限,所以隻能同意朝臣集團擴編中央軍,更無力公開爭奪相關軍隊的控制權。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與朝臣集團的矛盾就開始加劇了。

因為這樣發展下去,誰也不敢說,朱溫在關中的努力,不會為朝臣集團作了嫁衣裳。

而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更讓朱溫與朝臣集團的矛盾無可抑制了。

話說,朱溫侄子《留在關中的駐軍首腦》,有一次打馬球時,突然落馬死了!這種死亡,本身就值得玩味,因為他是死於意外,還是死於朝臣集團的謀殺,這實在比較難說。

朱溫顯然認為,自己侄子是死於朝臣集團的謀殺,再看著朝臣集團在關中一味擴編軍隊,更感覺如果不采取行動,自己在關中的所有努力,就是有可能成為朝臣集團的嫁衣裳。

於是,朱溫對朝臣集團進行了第一輪打擊。

在這一輪打擊下,以宰相崔胤為中心的許多朝臣被朱溫殺掉。

這一輪打擊後,中央政府的實力進一步下降了;但是朱溫對關中地區的控制力,其實也下降了。

因為這意味著朱溫與朝臣集團的矛盾難以調和了。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朝臣集團突然與李茂貞合作了,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當然了,用帶有傾向性的話說,就是李茂貞隨時可能再度逼向長安,再度控制中央政府。

如果出現這種結果,朱溫有可能會馬上失去對關中的主動權。

此時的關中,對朱溫而言,就是有失控的可能性。

一方面鳳翔李茂貞蠢蠢欲動,另一方面邠州的楊崇本,也開始背叛朱溫;而朝臣集團與朱溫的矛盾也越來越難以調和。

這些事加在一起,意味著關中的利益集團,就是有可能再次實現反對朱溫的聯合。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得說一下邠州楊崇本。

朱溫第一次討伐李茂貞時,邠州楊崇本就投降了朱溫,並讓自己老婆給朱溫當人質。

朱溫大敗李茂貞後,因為關中的控制相對鞏固了,所以就讓楊崇本的老婆回到了楊崇本那裡。

朱溫主力退出關中後,楊崇本突然說,自己把老婆送給朱溫當人質,朱溫卻把自己老婆睡了。

既然楊崇本這樣說了,那他與朱溫之間的合作,肯定就無法繼續了。

許多人在寫到這段歷史時,總會居高臨下的嘲笑朱溫。

總而言之,如果朱溫不犯這種低級錯誤,哪會面臨這種問題呢?對於這種事,我的觀點從來都是,它的真真假假,其實是難以判斷的,因為這種事,不要說千年之後了,就是當時,人們也無法分辨它是真是假。

對於類似的事情,我通常都是忽略無視的。

因為這種八卦事件,對歷史的影響,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從當時的利害關系去看,楊崇本突然背叛朱溫,主要是因為隨著朱溫勢力越來越大,各地的擁兵大佬,都越來越清晰的感覺到,如果坐視下去,他們也會被朱溫逐個擊破。

在這種背景下,各種叛亂力量自然是此起彼伏,楊崇本選擇背叛朱溫,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有沒有這種花邊的八卦內容,也足以促使楊崇本叛亂。

更主要的是,從情理上,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記。

因為朱溫幾輩子沒見過女人?為了一個女人,就願意承擔如此可怕的後果?如果朱溫就這種自制力,哪能殺過一輪接一輪的淘汰賽呢?關鍵是,在地盤越來越大,控制力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背景下,朱溫哪敢因為這種原因,就讓關中地區面臨如此不可控的風險呢?因為鳳翔的李茂貞、邠州的楊崇本實現了聯合,而且朱溫與朝臣集團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所以朱溫對關中的控制力開始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就會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是不是得讓中央政府遷都呢?我們知道,東漢董卓進京後,中央政府一直就在某個軍閥的控制之下。

開始被董卓控制,後來被李榷郭汜控制、再後來被曹操控制。

但是,大唐帝國在黃巢之亂後,中央政府一直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至少從來沒有哪個軍閥敢說,自己真正控制了中央政府。

就是朱溫大敗李茂貞後,中央政府依然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大唐中央政府之所以可以保持這種地位,是因為它一直也保持著作為一方軍閥的實力。

雖然在黃巢之亂後的近二十年時間裡,中央政府的實力一再下降,但是直到此時,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現在,這股力量與朱溫的矛盾加劇,而且鳳翔的李茂貞、邠州的楊崇本蠢蠢欲動,所以朱溫就強烈要求中央政府遷都到洛陽。

中央政府遷都洛陽後,李茂貞再試圖控制關中,就難以取得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巨大的利益集團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李茂貞試圖與朱溫爭奪關中時,難度就會增大。

中央政府遷都洛陽後,長安就不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了。

在這種背景下,朱溫派自己的嫡系人馬接管長安城,就比較名正言順了。

中央政府遷都洛陽後,朱溫嫡系人馬在接管長安城時,就不會受到一個影響力巨大、而且頭頂神聖光環的利益集團阻撓了。

只要朱溫的嫡系人馬接管了長安城,李茂貞等人想與朱溫爭奪關中時,難度就比較大了。

因為從理論上,坐鎮長安城的朱溫嫡系,是不可能與李茂貞合作的。

但是很不幸,在政治舞臺的角逐中,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敵人。

所以,朱溫嫡系坐鎮長安後,只要時機允許,也會與李茂貞合作的。

雖然中央政府一再試圖拒絕遷都,但是在朱溫的逼迫下,最終隻能選擇遷都洛陽。

在這種背景下,長安城自然徹底落入了朱溫手裡。

當然了,朱溫為取得這種勝利,背負的代價也是驚人的。

雖然說,此時的中央政府已越來越象草臺班子了,但它依然是天下人都承認的、名義上的中央政府。

朱溫強迫中央政府遷都,自然會給反對他的實力派,留下太多的口實。

而且說一千道一萬,朱溫此舉已挑戰了中央政府的底線,因為中央政府遷都洛陽的結果,就意味著他將要徹底淪為傀儡了,在這種背景下,朱溫與中央政府的矛盾,自然是越來越難以調和了。

在此過程中,中央政府最大的希望,自然是各地的軍閥,一起替中央政府出頭,但是很不幸,面對朱溫如日中天的勢力,顯然沒有什麼力量敢輕舉妄動。

到此為止,中央政府就徹底淪為傀儡政府了。

而皇帝,就更徹底淪為傀儡了。

因為他們現在完全就在朱溫手掌心裡茍延殘喘了。

但是中央政府的沉淪,並沒有到此結束。

因為更悲慘的命運,還在前面等著他們。

此時的朱溫,大約也有點迷茫了,控制了中央政府,你如何處理它呢?朱溫最初大約想把皇帝繼續留在長安,留下一支駐軍,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但是中央政府在關中有著不可低估的實力,所以朱溫漸漸發現,這樣玩下去,自己所有的努力,恐怕就是給中央政府作了一件嫁衣裳,所以他決定通過中央政府遷都洛陽的把戲,加強自己對關中的控制。

等皇帝遷都洛陽後,如何控制皇帝呢?昭宗那種剛烈的性格,讓朱溫實在缺乏信心控制他。

於是,朱溫終於決定殺了昭宗。

這一步走出,朱溫自然隻能越走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