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這是況鐘先生面對官禮的態度。
當年的貍貓換太子是件讓人無從下手的冤案,劉妃與內監郭槐用貍貓換取李妃的新生兒,包拯以自己的能力為李妃平反冤案,迎接李妃回宮,成為千古流傳。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人物,斷案不走尋常路,卻真實的反應他做官的另一面。
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原本是作為太原的一位看守長官,也就相當於太原的一位父母官,為彰顯自己為官清廉,與百姓心中的地位,每次有需要訴訟判決的關於百姓的案例,他都要一一過目,樹立在百姓心中的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婦人前去報案,訴說到有駐紮城門的將士,在他們家門口停下休息的時候,馬匹將她們家的稻谷吃完了,導致家中無法生活。
這關系到的就不僅隻是一場官司的輸贏問題了,更是一場關於民與軍之間的判決,影響到的是百姓心中對軍官的印象。
石敬瑭為展示自己為官清廉,立馬將士兵喊來調查此事的真實性。
被叫來的這位士兵並不承認有此事,報案的婦女也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附近的村民都沒有看見士兵的馬吃稻谷。
按照這樣的情節發展下去,農婦無人證亦無物證,那麼士兵自然不用承擔責任,這件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因為始終是農婦自己沒能掌握更多的證據來舉證,因此婦女也沒有太大的意見。
石敬瑭卻想要樹立好名聲,亦不願百姓認為軍中仗勢欺人,石敬瑭始終改不了自己莽夫的人設,既然農婦沒有人證物證,士兵也不承認此事,真相如何或許隻有馬才知道,那就隻能把馬給殺了,看看到底腸子裡有沒有稻谷,孰是孰非,一眼便能定案。
這個主意一出便馬上有人附和,但又覺得有不妥之處,為看看是否真實存在的一點稻谷,就要殺死軍中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馬匹,這已經是得不償失,且恰好婦女又認不出那一匹馬是哪個,那麼是不是要將馬匹全部殺掉才能判斷是不是吃了稻谷呢?但怎麼可能為那一點的可能虛無縹緲的真相而去損害軍中的利益呢?
婦女便想了想也不值得,畢竟軍中的戰馬才是重要的,這概率太小,勝算也太小,思考後便說不告了不告了。
士兵也很慌,畢竟馬匹陪伴自己這麼久,也有感情,一聽要殺掉馬匹,想著這麼一點損失,賠償一點就好,也不必小事變大事。
如果石敬瑭就這樣結案,想必他的名聲也會傳遍十裡,此事亦會變成一段佳話以流傳。
但石敬瑭終究抵不過莽夫的氣質,一聽這樣一個好機會怎麼能夠錯過,篤定的說必須殺,有稻谷就殺士兵,沒有稻谷就把說謊的婦人給殺死。
石敬瑭此舉無異於是在擴大此事的嚴重性,也沒有公正廉潔的對待,更是缺乏所謂的公正嚴厲,有的隻是做官的盲目官威。
此時,婦女和士兵都甚感絕望,沒想到事情會變得如此嚴重,還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石敬瑭的行動力也是十分強,二話不說,戰馬便在他眼皮也不眨的情況下,被刨開肚子,倒在血泊之中,士兵和婦女也被此舉嚇到昏迷,馬腸剖開後,肚中沒有稻谷,於是婦女被殺。
此事被記載到《舊五代書·晉書·高祖本紀》中,數年來,人們都以此事來稱贊石敬瑭,說他在斷案方面明斷是非、不敷衍了事,沒人能夠隨意欺騙他。
這個案例發生以後,便再也沒有人敢去找他處理案件,斷案斷出的是百姓對他的一種惡劣的魯莽,而不是公正廉潔,也沒人造次。
這樣的辦案方式也絲毫沒有可取之處,有的隻是百姓對石敬瑭的偏見魯莽的認識,存在的隻有一種濫殺無辜的影響。
參考資料:
《拒禮詩》
《舊五代書·晉書·高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