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不堪。
對此,陳獨秀有一句名言:兵靠大帥以生活,大帥挾兵以橫行,兩相結合,遂造成中國之大患。
這句話意思很簡單,一旦將領掌握了軍權,後果將不堪設想。
換句話來說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
陳獨秀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五代十國時期,唐朝滅亡後,中國出現了一個大分裂時期。
後來,隨著北宋的建立以及趙匡胤的東征西討,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我們知道,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來實現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稱帝的方式,在兩千年封建社會堪稱一個奇跡,是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完成的。
趙匡胤為何如此容易就登上帝王,杜太後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政由柴氏使幼兒主天下,羣心不附故耳。
若周有長君,汝安得至此?
』
杜太後認為趙匡胤之所以輕易獲得天下,原因是後周柴榮死後,幼子當國,導致主少國疑。
當然,趙匡胤最終取代後周,周世宗柴榮需要為此負責,是他選中了趙匡胤。
顯德元年《954年》十月,柴榮吸取了高平之戰中出現的『《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開始整頓軍務。
通過強有力的整頓,使得後周禁軍成為一支無比強大的軍隊,趙匡胤因此得以升為殿前都虞侯。
當時這場規模空前的大改革,竟然就是趙匡胤主持的。
在這之前,趙匡胤上面有兩個人殿前軍的長官都指揮使張永德和副帥都虞候李繼勛。
尤其是張永德,他在高平之戰中立下了打工,而且還是柴榮的妹夫。
那麼,柴榮為何放棄了張永德,轉而重用毫無背景的趙匡胤呢?
用現在的話來說,三個字,『接地氣!』趙匡胤長期擔任基層軍官,對周軍普通士兵的生活非常熟悉,這一點是張永德無法比擬的。
在柴榮看來,如果讓趙匡胤參加軍隊改革,那將是水到渠成。
事實證明,柴榮的眼光非常毒辣。
趙匡胤對禁軍進行了『刮骨療傷』般的改革,最終的結果是這樣的,『一概簡閱,選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
老弱贏小者去之,諸軍士伍,無不精當。
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在趙匡胤的大刀闊斧改革下,禁軍的面貌煥然一新,這也為後來趙匡胤的南征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