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五代河北諸藩鎮當中,以魏博士卒的戰鬥力最強,並且在軍中實行父子相承、親朋互助的制度。
對於藩帥來講,這種現象固然可以保障軍隊的戰鬥力和忠誠度,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士卒之間抱團作惡的現象,稍有不順心便會作亂。
從中唐到五代,在150多年的時間裡,魏博士卒經常發動兵變,小則威脅、勒索藩帥要求賞賜,大則驅逐或殺死藩帥,氣焰極度囂張。
唐朝末年,羅紹威做節度使時,因為難以忍受魏博士卒,尤其是最精銳的『牙兵』的挾持,天祐三年《906年》曾勾結大軍閥朱溫圍攻『牙兵』,將八千勁卒悉數斬殺。
經此一事,魏博軍鎮的勢力大不如前,但由於積弊日久,士卒驕悍不法、動不動便搞兵變的傳統並未消除,依然經常威脅到河北乃至整個帝國的安危。
其中,後唐初年由兵痞皇甫暉發動的叛亂,便是典型案例。
皇甫暉本是魏博軍鎮一名普通士兵,生性驕悍不法、好亂樂禍,而且超級喜歡賭錢,由此在軍中結交了一大批賭友。
後唐建立後,為了防備契丹的入侵,莊宗李存勖曾派出大批魏博士卒前往瓦橋關戍守,皇甫暉也在其中。
按照最初的約定,戍期結束後,士卒們將會回到魏州跟家人團聚,並能得到相應賞賜。
然而等到戍期結束,士卒們按照約定回返魏州時,『歲滿當代歸,而留屯貝州』既然無法回家,士卒們在百無聊賴之際,便隻能靠賭博來消磨時光。
某日,皇甫暉跟賭友照舊耍錢解悶,結果由於手氣太背,沒玩幾把便輸得精光。
為了翻本,皇甫暉便向賭友們伸手借錢,但卻沒有一個人借給他。
皇甫暉因為輸紅了眼,又借不到錢,竟然糾集幾個同樣輸光錢的賭友,打起了發動兵變、搶劫貝州的主意。
河朔三鎮
皇甫暉雖然是個無賴,但腦子並不傻,知道僅憑著兩三個人、幾把刀槍起事,無異於癡人說夢。
正因如此,皇甫暉便在軍中進行大肆煽動,以『返回魏州,跟家人團聚』為幌子,鼓動大家跟他一起幹。
魏博士卒們早有此心,但一直沒人敢挑頭,如今見皇甫暉登高一呼,便一窩蜂似地加入其中,很快便聚集起上千人。
皇甫暉自知資歷不夠,恐怕不能服眾,便把都將楊仁晸抓來,想讓他擔任首領,但遭到後者的拒絕。
皇甫暉一氣之下將楊仁晸殺死,隨後又找來一名小校,想讓他帶領大家攻打貝州,但同樣遭到拒絕。
皇甫暉殺掉小校後,又將裨將趙在禮抓來,威脅他充當首領,後者因為怕死,隻能俯首聽命。
叛軍擁立趙在禮為首領後,便連夜火燒貝州,隨即又舉兵向東南,很快便攻進防守空虛的魏州。
等到進城後,趙在禮自封為鄴都留後《魏州又稱鄴都,留後即代理節度使》,並任命皇甫暉為馬步軍都指揮使。
很快,魏博士卒兵變的消息傳至洛陽,李存勖迅即派大將元行欽率軍平叛,結果後者在魏州城下遭遇慘敗。
李存勖
為了平定叛亂,李存勖隻能派出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出征。
李嗣源在後唐創建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但在建國後卻屢遭李存勖的猜忌,如今率領大軍平叛,難免會心生非分之想。
果不其然,李嗣源抵達魏州後不久,便與趙在禮、皇甫暉聯合,隨即率大軍南下進攻洛陽。
李存勖獲悉李嗣源造反的消息後,親率大軍征討,結果還沒達到汴梁,士兵便潰散大半,無奈倉皇地退回洛陽。
不久,侍衛大將郭從謙為響應李嗣源,便率士兵火燒興教門,並圍攻李存勖。
李存勖眾寡不敵,最終被流箭射死,年僅42歲,時在同光四年《926年》四月。
李存勖之所以落到兵敗被殺的下場,『導火索』竟然是賭徒皇甫暉輸紅了眼,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李嗣源稱帝後,為獎賞皇甫暉的『功勞』,便任命他為陳州刺史。
後晉年間,皇甫暉一度入朝擔任衛將軍,後來又外放為密州刺史。
後晉被契丹所滅後,皇甫暉逃至南唐,擔任奉化軍節度使。
顯德三年《956年》周世宗親征南唐時,皇甫暉率軍抵禦,結果被對方大將趙匡胤擒獲,後因重傷不治而死。
此時。
距離皇甫暉在貝州發動兵變,正好過去3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