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博大精深,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每個人物身上都有著自己的精彩事跡。
因為這些事跡,使得歷史更飽滿、更具體可感!
在易中天的《中華史宋元篇》中,作者易中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李煜慌了。
南唐《皇帝李煜》成為宋太祖的首要掃蕩之地。
李煜派能言善辯的徐鉉出使遊說,希望趙匡胤放棄攻打。
對於南唐使者,一生都未作詩的趙匡胤,卻以兩句詩讓徐鉉折服!
趙匡胤戎馬半生,一生隻寫過兩首詩。
然而,因為趙匡胤的詩詞格局大、寫得好,結果寫了兩句後不知後面如何接!這首詩在後來,被明太祖朱元璋續上了。
南唐是富庶之地。
趙匡胤一掃南唐勢在必行。
李煜聽聞,召喚辯才徐鉉出使宋朝,說服趙匡胤不要進攻南唐。
於是,後來便有了徐鉉的三次出使宋朝。
朝堂之人都曉得徐鉉的大才,沒有人願意接待。
無奈,趙匡胤親自面見徐鉉。
第一次,面對趙匡胤,徐鉉一點也不心虛。
『陛下,我們南唐將你當親爹一樣對待,有求必應!如今,你還要欺負我們,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趙匡胤聽聞,淡定一笑:『既然是親生父子,那我們為什麼要分家過呢?變成一家人不好嗎?』
第一次出使宋朝。
徐鉉敗北,他的機智在趙匡胤面前完全被碾壓!
第二次,徐鉉面對宋太祖,改變策略,她使出渾身解數搬出各種大道理,試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阻撓軍隊的南下。
朝中大臣為徐鉉捏了一把汗,大膽的語言,沒有顧忌別人感受,大家都以為宋太祖會殺了徐鉉。
然而趙匡胤隻是說:『不要廢話了,這天下是一統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第二次,面對趙匡胤的刁難,徐鉉又一次落敗。
徐鉉心不死。
李煜又一次派他出使。
徐鉉認為文化可以潤物無聲,徹底感化趙匡胤。
於是,他將李後主的名篇《秋月》。
趙匡胤聽罷,哈哈大笑:你們為了阻止我南下,十八般武藝全都用上了!迂腐文人酸溜溜的詩詞,我一點都瞧不上!
徐鉉看機會來了,一個激將法:陛下的意思是能寫出比我主李煜寫得更好的詩句?
趙匡胤:我戎馬一生,鮮有寫詩。
但有一次打了勝仗,醉倒在地頭。
等到晚上醒來時,發現明月當空,皓月皎潔。
兩句詩猶如靈感乍泄從天而降,你可願意聽一聽?
徐鉉:陛下說來,徐鉉洗耳恭聽。
宋太祖: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
徐鉉聽罷,佩服得五體投地。
趙匡胤的詩,不僅格局大,而且氣勢磅礴,非一般人能夠寫出。
然而,這兩句詩的確千古流芳,但因為高格調、大胸襟的開始,造成後面無法繼續接下去···誰也不曾想到,很多年後這首詩被朱元璋續上了!
未離海底千山黑 ,才到中天萬國明。
朗朗浩浩照長夜, 掩盡微微無數星。
滔滔宏願因之起, 挺軀來濟蒼生靈。
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記錄在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宋元史》當中。
類似這樣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作品中俯拾皆是。
作為最有影響力、也最具權威性的歷史學家和專業學者,易中天曾經憑借《講壇》中的『品三國』和『諸子』被大眾所熟知,也為全民帶來了一次知識大普及。
易中天之所以受人喜歡,離不開他幽默、詼諧的語言和直白的風格。
即使人生已經退休,可以安度晚年,但易中天卻隱姓埋名,蟄伏起來用 6 年時間寫成了《中華史》,填補了從先秦到明清歷史一條線史書的空白。
6 年時間,24 個春秋,這部巨著得以面世。
正如易中天本人所言:『寫史的目的在於讓人看得爽,只要讀者看得爽,作者就成功了!《中華史》是一部輕松好讀、引人入勝、波瀾壯闊的中華史詩!』
讀完《中華史》,你會尋到中華魂,民族根,被我們民族質樸、瑰麗的文化所吸引、蟄伏——夏的古樸、商的絢爛、秦的堅韌、漢的強勁、唐的盛大······
據統計,《易中天中華史》已經發售超過 700萬冊,2400 萬人在讀。
人民網評《易中天中華史》:易中天把歷史講得千回百轉,恣意汪洋。
歷史如鏡子,讀透歷史,我們可以看清過去、預知未來。
歷史,可以是酒桌上的談資,也可以是交際場上化解尷尬的潤滑劑,也可以是人生進階的梯子······
對於愛讀歷史,面對琳瑯滿目卻不知如何選擇史書的朋友,無論是歷史相關從業者,還是編劇、老師,抑或文化、文藝界人士,都可選擇《易中天中華史》。
『央視網』和『中青報』把關,既有專業權威性,而且內容豐富,知識性極強······#易中天#
可閱讀,可收藏,也可作為高格調、上檔次的豪禮贈送志同道合的朋友、領導或客戶···
-End-
文/長安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