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薨逝後錢元瓘繼續發展吳越經濟,北宋建立後吳越納土歸降。《網路歷史》

我五代時期中原大亂,土地丘墟,人民流離失所,但是在江南卻有一個可以說是人間天堂的地方,這就是吳越國。

建立吳越的武肅王錢鏐,小名婆留,字具美或巨美,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

父親錢寬,以種出、打魚為生。

吳越的立國

錢鏐年輕時,厭惡生產勞動,好舞拳弄棒、射箭擊槊,讀了些圖讖之書,開始行俠仗義,替人打抱不平,然家鄉父老卻將他視為無賴。

靠拳棒解決不了糊口問題,在江湖朋友拉攏下,他加入了販私鹽的團夥。

當時已是唐末年代,農民、軍人揭竿而起的此起彼伏。

浙西軍官王郢引部造反,本地部隊的將官董昌以參加討伐為名,在鄉裡募兵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將頗有名氣的錢鏐招為偏將。

部隊擴建後拉上了前線,錢鏐立了些戰功。

王郢失敗後,黃巢起義軍的一部分進入浙東,逼向臨安,作為董昌得力將官的錢鏐認為:敵眾我寡,不宜硬拼,當出奇兵迎擊。

他帶二十名勇卒,在狹窄的山谷中設伏,挫敗了對方的先頭部隊,斬首數百級。

隨後,他將所部開進『八百裡』之地,以此地名虛張聲勢,使得對方放棄了臨安,繞道而走。

在和王郢、黃巢的爭戰中,董昌以保衛家鄉為名,順利地壯大了實力,控制了杭州地區八縣,他在每縣招募千人,置為一都,合為『杭州八都』,任命錢鏐為最高長官——都指揮使。

起義之事煙消雲散,江浙一帶的地方實力派各自為了擴張,矛盾日益加深,到最後無可避免地發生了火並。

越州《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劉漢宏,首先和董昌拉開了戰幕,兩軍隔錢塘江相峙。

錢鏐受命率軍渡江,偽裝成敵軍,攻入敵營,殺得劉漢宏棄軍易服扮成廚師逃走。

錢鏐

兩年之後,錢鏐領軍向越州進發,他長驅直入,所向披靡,搗破對方的老巢,將劉漢宏處死。

消滅了劉漢宏,董昌取代了他的職務,搬進越州。

錢繆接替董昌的職務,成了杭州刺史。

據有杭州的錢鏐,以足智多謀的成及為副手,以勇敢善戰的杜棱、阮結、顧全武為武將,以頗有名望的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為賓客,建立了一個文武兼備、人才濟濟的政治班子。

錢鏐本非人下之人,經過戰爭的考驗,他的自信心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他並不滿足區區杭州一地,一心欲向外發展。

然而南邊是浙東,為頂頭上司董昌直接管轄,無法染指,比較可行的,隻有往北向的江蘇地界開拓。

此時,長江以南的江蘇地面正值大亂:淮南將領徐約攻取蘇州;潤州《今江蘇鎮江》內部發生兵變,長官周寶被逐了出來,逃向常州。

擅長軍事的錢鏐面對這撲朔迷離的局面,高明地采取中間突破,然後兩頭開花的戰略:打出解危救難的旗幟,攻克常州,取得周寶為政治資本,隨後奪取潤州,再兵下蘇州。

連下數州,錢鏐名聲大振,,使得正在混戰的楊行密、孫儒不敢進入他的地界。

錢鏐的戰績,在董昌看來,這是他的成就,望著版圖的擴大,他開始得意忘形。

在術士應智、王百藝、女巫韓媼的鼓動下,他自稱皇帝,建國號為羅平,改元順天。

對於董昌的舉動,錢鏐不但沒有附和,反而認為這是脫離董昌系統,自己大展宏圖的好機會,從而向唐廷上了奏表,強烈譴責了董昌的謀逆行徑。

唐昭宗下詔削除董昌的官爵,晉封錢鏐為彭城郡王,授以浙江東道招討使之職,讓他為朝廷鏟除這個逆賊。

得到皇命,錢鏐得到了代表正義的旗號,然為了證明他絕非忘恩負義之徒,他出動三萬大軍結陣於越州城的迎恩門,並沒有發動攻勢,而是派說客入城對董昌曉以大義,勸他自行改過。

董昌根本沒想到錢鏐會反他,絕對沒有應戰準備,加上精兵強將多在錢鏐手中,他也無法應戰,當即做出了待罪的姿態,拿出二百萬錢犒軍,另將應智、王百藝、韓媼等人送給錢鏐發落。

董昌

面對故主如此的高姿態,錢鏐已說不出什麼,隻能撤軍返回。

待錢鏐走後,董昌重新恢復了帝號,調兵遣將把守各關隘,同時向楊行密發出求救。

錢鏐得到消息,再度進兵越州,和董昌及楊行密的援軍展開了長達幾年的征戰。

最後,在顧全武等將領的有效作戰下,並利用了董昌集團內部的分化,終於擊敗董昌,並生擒了他。

董昌無面目再見錢鏐,在被押往杭州的途中投水自殺了。

把董昌的皇冠打翻在地,錢鏐控制了整個杭、越地區。

錢鏐對朝廷建了『大功』,唐廷的回報是:授予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賜以鐵券,可恕九死;此後,相繼封為越王、吳王。

政治正確的錢繆

成為一方諸侯的錢鏐,把他的政府定在杭州。

為顯示光宗耀祖的輝煌,他將故鄉改名為衣錦鄉,將發跡的營地先後改為衣錦營、衣錦城、衣錦軍,將家鄉的石鑒山改為衣錦山,將小時玩耍的大樹封為衣錦將軍。

功成名就的錢鏐衣錦還鄉,萬人爭睹風采,路衢水泄不通。

可他的父親錢寬卻避得遠遠的,錢鏐不解,下車趕去追問何故。

老父的回答是:『吾家世田漁為事,未嘗有貴達如此,爾今為十三州主,三面受敵,與人爭利,恐禍及吾家,所以不忍見汝』一身衣錦的錢鏐哭了,感謝老父的指教。

從下層殺出來的錢鏐,升騰在富貴鄉中,充分地及時行樂起來,把家鄉的第舍造得富麗壯觀,把宮廷的殿閣造得氣象萬千。

當然他沒忘記治下的民眾,為了農業收成有保障,更為了自己的長治久安,他也做了一些好事、實事,特別是廣泛地興修水利事業。

錢鏐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一件事,也是使後代相繼獲利的一件事,是沿錢塘江邊建築了捍海石塘。

在修築的過程中,因潮浪太大,施工極為困難,為鼓勵參修人員的信心,他令五百強弩手猛射潮頭。

高明的工匠則解決了具體的技術難題,用裝有巨石的竹籠和大木料相雜,層層疊疊地壘成了海塘 。

錢鏐審度天下形勢,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並不太雄厚,難以進步圖霸天下,而惟有和中原政權搞好關系,才能與強鄰抗衡,保住這一方土地。

由此,不管中原政治格局如何變化,他始終向中原保持了一份『忠心』。

梁太祖登位之初,鑒於錢鏐的態度,立即封他為吳越王 。

有人勸錢鏐拒絕梁朝的任命,公開打出獨立的旗號,可他笑著說:『我豈失為孫仲謀!』

錢鏐長壽,活到八十一歲。

臨死之前,他告誡他的繼承人說:『子孫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變而改國之大政』

錢鏐走的是從無賴到軍閥,又從軍閥到君主的道路。

他懂政治,也懂軍事,然而他的政治悟性要比他的軍事才幹更強。

在對待董昌稱帝的問題上,他巧妙地處理了道義和恩情的關系,遮住了他以下犯上的野心,把董昌逼上了絕路。

在對待中原政權問題上,他委曲求全,以少量的貢品和犧牲一點名分的代價,換取了支持,使自己在三面受敵的環境中站穩了腳跟。

錢鏐後的吳越政權

寶正七年《932年》,錢鏐第七子錢元瓘《文穆王》繼位。

 有患難經歷的錢元瓘,頗懂政治之道,他守著父親的遺訓,與中原王朝盡力搞好關系;對朝內的人事,以消解矛盾為主,促使將臣和睦,加強政治凝聚力;提倡儒學,設立擇能院,廣為選拔吳中文士;恤撫將士,提高軍隊的向心力,減除無主荒地的租稅,擴大耕地的開墾。

錢元瓘

在他的統治下,吳越經濟朝著繁榮的方向繼續發展。

然他生活奢侈,在建造宮室上花費了驚人的錢財。

而晚年的一場大火卻將他經營了一生的宮室幾平全部焚為廢墟,天福六年《941年》,因大火而精神失常的錢元瓘病亡,他的第六子錢弘佐《忠惠獻王》繼位。

這個十三歲的小君主,上臺之後,頗有些英明氣象,繼承了父親的不少優點,在剛厲果斷上則超過了父親。

元老宿將倚老賣老驕橫得很,他起初以大度忍讓,在自己立腳稍穩後,一舉除掉了四個高級將僚,使得全體朝臣畏服在他的腳下。

南唐平閩,閩將李仁達降而復叛,向吳越求救,錢弘佐力排眾議,出動大軍分水、陸兩路馳救,一舉擊敗南唐軍。

在位七年,錢弘佐亡故。

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其弟錢弘倧《忠遜王》繼承大寶,以弟弟錢弘俶任參知政事。

老將胡思進歷享尊榮,卻遭到了新君的輕慢,彼此漸起矛盾。

錢弘倧欲誅胡思進,後者先下手為強,把錢弘倧給廢了,另立錢弘俶作為君,時在當年的十二月。

錢弘俶得立後,應周世宗之邀,出兵合擊南唐,他遣將搶先進攻常州,竟全軍覆沒。

待周軍渡淮後,他盡出國中之丁壯為兵,組成龐大的水師,再應北軍。

他歷經後漢、後周二朝,貢奉不絕。

然對境內的民眾,卻加重了賦稅。

宋太祖立國後,詔錢弘俶入朝,他帶大量禮品進獻,得到了盡宋太祖一世可保吳越無虞的許諾。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詔錢弘俶遷居開封,​吳越結束。

吳越國歷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

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縱觀吳越政權,歷代君主雖然奢侈,但基本沒有昏君,而且都能體恤民情。

這也是其政權存在七八十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