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能建立宋朝,得歸功於那些忠於他的部下。
如果不是其部下勸諫他發動兵變,他也不會做了皇帝。
因為是逼迫柴宗訓退位建立的政權,在處理柴榮的子嗣的問題上,趙匡胤就犯了難。
柴榮和他關系密切,他能掌握那麼大權勢,和柴榮對其很信任有一定聯系。
柴榮一死,他就搶了對方的江山,這樣不免會讓人在背後議論他。
實際上,柴榮能做皇帝,也是郭威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傳給他的,趙匡胤鑒於柴榮的皇位不是繼承下來的,他想做皇帝也說得過去。
不過於道義上,他還是不能將柴榮的子嗣斬草除根。
柴榮有七個兒子,前三個兒子在後漢的時候就被那時的統治者劉承佑下令殺害了。
四子柴宗訓繼承皇位,但那時他年紀尚小,朝中大臣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支持趙匡胤。
在那樣的眾望所歸的情況下,趙匡胤接受了部下的建議,自己做了皇帝。
他稱帝後,將柴宗訓降為鄭王,柴榮剩下的幾個兒子也受到了趙匡胤的妥善對待。
五子柴熙讓失蹤了,剩下兩個兒子都有個好的結局,柴熙謹被趙匡胤收作了義子,最後一個兒子柴熙誨被封了官。
在柴榮的這幾個兒子中,柴宗訓20歲就死了,這成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一種說法是,他是被趙光義毒死的。
趙光義這人心狠手辣,據稱趙匡胤也是被其所殺。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柴宗訓為了避禍隱姓埋名躲了起來。
不管柴宗訓20歲就死了的原因是什麼,他畢竟是前朝的皇帝,縱使趙匡胤已經給予了他較好的待遇,可能一些人還是會選擇支持他。
為了消除這種不穩定的隱患,趙光義就可能出於這個目的毒死他。
縱使趙匡胤給予了柴宗訓好的待遇,但這相比他奪走了柴氏的江山,隻能說是微不足道。
或許趙匡胤是響應部下的呼聲才做的皇帝,這樣他也不算故意篡取皇位。
然而柴宗訓也不一定是個沒有什麼作為的人,在他還未發揮政治才能之前,皇位就被趙匡胤奪走了,這樣的事在古代屬於謀反。
而柴宗訓還得表現出順從,如果被趙匡胤察覺他有謀反意圖,可能他就會被誅三族。
不管他怎麼掩飾,終難以真正做到怡然自得,古代的皇帝如果被迫退位,對於他們來說這相當於是羞辱。
這代表他們沒有能力,像柴榮後人還算好的,那些依靠謀反篡位的人,對待前朝皇帝往往就不會留情面了。
這就好比被打了一巴掌還得表現出無怨無悔。
不過對於旁觀者而言,趙匡胤的做法還算仁義。
相比宋朝其他皇帝,趙匡胤算是一個明君。
他建立宋朝後,東征西戰平定了地方勢力,結束了戰亂,百姓也能安穩過日子。
即使柴宗訓對趙匡胤不滿,只要趙匡胤受到百姓的擁護,他也沒法再奪回大權。
朝代變更是歷史發展的規律,趙匡胤能建立宋朝,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五代十國那個時期,哪個勢力更有實力,能夠統一全國,它就適合建立新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