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奪取了柴榮的後周江山以後,對柴榮的所有兒子都寬大處理,都讓他們得到了善終。
尤其是原先的小皇帝柴宗訓,趙匡胤一點兒也沒有為難他。
而且還給他丹書鐵券,讓他出藩房州,而不是留在京城裡拘押起來,對他非常放心。
但是朱元璋對待韓林兒,卻一點兒也不客氣。
當劉福通與韓林兒被張士誠的手下包圍在安豐的時候,朱元璋派出人馬,把韓林兒救了出來,並安置在滁州。
當時修了宮殿給韓林兒住。
但是後來,朱元璋派人把韓林兒接回應天。
不過就在路上,韓林兒卻意外地落水死了。
韓林兒的死,歷史上普遍認為,是朱元璋指使手下人幹的這件事。
那麼,趙匡胤可以容得下曾經的皇帝柴宗訓,為什麼朱元璋容不下曾經的皇帝韓林兒呢?
《朱元璋劇照》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朱元璋這個人,權力欲望極為強烈的緣故。
確實,朱元璋的權力欲望是非常強烈的,而且非常不自信。
正是因為他權力欲望強,又不自信,因此他當了皇帝以後,才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對功臣的大殺戮。
而趙匡胤剛好是一個例外,他幾乎沒有殺過功臣。
進行中央集權的方式,也是非常溫和的『杯酒釋兵權』。
而且采用金錢購買權力的方式,顯得公平合理。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有失偏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時去安豐救韓林兒的時候,是朱元璋自作主張去的。
當時劉伯溫是反對朱元璋這樣做的。
但朱元璋沒有聽劉伯溫的話。
劉伯溫反對朱元璋這麼做,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陳友諒正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對峙。
一旦搞不好,朱元璋就可能被陳友諒拿下,他還分出兵力去救韓林兒,本身就是一個冒險行為。
當然了,劉伯溫這樣說,還隻是不能救韓林兒的一個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如果救了韓林兒,則沒辦法處置他。
但朱元璋還是去救韓林兒了。
救出以後,還準備把韓林兒接到應天。
劉伯溫最終用『天命』說,才勸動了朱元璋。
也就是說,按照『半神』劉伯溫對『天命』的窺探,『天命所歸』的是朱元璋。
因為這樣,朱元璋才把韓林兒留在了滁州,沒再堅持接回應天。
後來鄱陽湖大戰結束,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基本上統一了南方以後,才派手下去接韓林兒,同時在半道上讓韓林兒落水溺死了。
《韓林兒劇照》
既然不能容忍韓林兒存在,是出自於劉伯溫的主意,這就說明,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韓林兒都是必死無疑的。
那麼,為何包括劉伯溫在內的人,都認為韓林兒是不能留下的呢?
實際上,趙匡胤與朱元璋對過往的皇帝有這種不同的處理意見,與兩個人的處境不一樣,是有很大關系的。
趙匡胤奪了柴宗訓的皇位的時候,實際上在之前,他就早已經把柴宗訓給完全架空了。
整個軍隊系統,幾乎都成了趙匡胤的人。
雖然李重進、韓通等人是反對者,但是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後,已經把這些反對者給消滅了,而趙匡胤也已經牢牢地掌控了整個朝廷。
朱元璋的這種情況,有點像楊堅當年奪位的情況.楊堅奪位以後,也沒有進行大肆殺戮。
而且正是楊堅沒有進行大肆殺戮,因此才確保了南北朝時期那種朝代不斷更迭的悲劇沒有發生。
《劉伯溫劇照》
趙匡胤也是采用了這種方式,確保了宋朝江山往下延續,五代時期的朝代更迭現象,沒有再發生。
但是,朱元璋當時並沒有建國,他還隻是一方諸侯。
尤其是在和陳友諒大戰之前,朱元璋是處在弱勢之中的。
當時陳友諒的軍隊人數比朱元璋多得多,朱元璋和陳友諒硬撞,究竟有沒有希望,朱元璋自己並不知道。
所以,雖然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救韓林兒很危險,他依然會那樣做。
因為救韓林兒在道義上占了主動,讓朱元璋因此可以獲得更多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當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以後,形勢就變了。
朱元璋已經獨霸南方,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統一全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留著韓林兒,難保沒有別有用心的人,會利用韓林兒來大做文章。
韓林兒一生都處在被別人利用之中,因此這樣的事情,肯定是會發生的。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因此朱元璋讓韓林兒『意外』死掉。
《參考資料:《宋史》《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