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繼承五代十國的最大戰略劣勢是什麼?《網路歷史》

中原王朝當中,宋朝歷來因軍事上的羸弱而遭到後世的詬病,當然,其重文抑武的國策和有些畸形的兵制屬於趙宋朝廷自身所造成,但是,北宋上承五代,政治和軍事基礎最早是在朱溫的後梁打下的,這種歷史的延續和繼承性同樣給王朝帶來先天上的不利因素。

宋朝在立朝之初便在戰略上面臨著如下幾個嚴重的不利因素:1,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給了契丹;2,西部的吐蕃坐大;3,大理國已經鞏固了其在雲南的統治;4,漢唐立國之本的關中地區極度疲敝。

在上述原因當中,一般都將燕雲十六州的丟失當作最嚴重的問題,但實際上在戰略上更加重要的山西絕大部分都還在宋朝手中,李淵依靠太原基地創建了大唐王朝,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由此建立自己的後唐王朝,由此不難看出,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遠沒有想象中的重要。

至於吐蕃的坐大,由於吐蕃王朝內部早已四分五裂,不復當年的強盛,僅僅是個松散的部落聯盟而已,算不上多大的威脅,這也是吐蕃部落首領的唃廝囉主動接受宋朝管轄的原因。

宋朝不但長期從吐蕃購買戰馬,甚至招募吐蕃士兵參加與西夏的戰鬥,可見一斑。

大理國從立國之初,便呈現一個典型的偏安政府的特征,完全沒有對外擴張的欲望,當然,也沒有擴張的能力,自立朝到被蒙古攻滅,都沒有對宋朝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甚至一度在後理時期主動向宋朝稱臣。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第四個因素,即漢唐立國之本的關中地區的極度疲敝。

關中地區自秦國崛起之時,便在中國的政治和軍事上占據了主要地位,其孕育了秦國,促成了秦朝的統一,大漢與盛唐都是在這塊土地上崛起,便是最好的例證。

首先,關中地區不但土地肥沃,而且擁有良好的灌溉系統,故而農業發達,物產豐饒,能供養大量的人口。

其次,關中的西面和北面都與草原相連接,民風質樸又驍勇善戰,是優秀的士兵——自古秦軍耐苦戰!

再次,關中由於長期農耕為主,又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作為京畿存在,漢民自始至終都在數量上占據優勢地位,對中原王朝的認同感遠遠高過同樣有多民族聚居的山西。

最後, 關中地區處在歐亞大陸通道的東端,既有貿易上便利,又能更早的吸收到技術擴散的成果。

然而,在大唐帝國的最後階段,關中地區尤其是京師長安,先是被黃巢軍隊反復蹂躪,接著朝廷又征集大量軍隊去討伐李克用,慘敗而還,後期又跟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軍隊交戰,最後朱溫又率軍入關,大肆屠戮——經過幾十年的無休止的征戰,關中地區的居民死的死、逃的逃,曾經的富庶之地,最終變成了土地荒蕪,人煙稀少的荒涼所在。

沒有了人口和資源支撐的關中,且易攻難守,而失去了關中,便失去了整個西北的人口、馬場和通道,失去了勇猛頑強的『秦軍』,不能再控扼西北,潼關從天險變成了通途……

綜上所述,宋朝先天上最嚴重的戰略劣勢乃是關中的疲敝,而不是燕雲十六州的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