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恒如初 紫色水晶球
一.
英雄如趙匡胤,當然早已看出趙光義恭順之下的不甘,隻是他低估了人性之惡。
人是善惡同在的。
真正的善良一定是智慧的,而這智慧的基礎就是對人性的清醒認識。
了解人性,你的善才有威嚴,才有光芒。
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諸葛亮把握的堪稱典范。
他至高的心性道德,使得他的善良同時兼具威嚴與智慧的巨大力量,令人由內而外深深的敬服。
二.
當初諸葛亮治蜀,用法嚴峻,人多怨嘆。
法正勸諫道:昔日漢高祖入關,廢除秦朝暴政,深得民心,江山穩固。
而我們是用武力得了益州,人民本來已有怨望,現在又用法嚴苛,恐怕會適得其反,人心思變。
諸葛亮微微一笑,緩緩說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法酷虐,民怨沸騰,劉邦寬仁,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是以人民感戴。
而劉璋是非不分、善惡不明的懦弱,紊亂了朝綱,模糊了倫常。
人們互相吹捧,善不獎,惡不懲,連君臣之道都要廢棄了。
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
所以致敝,實由於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
就是說,人,一旦用升官來寵信他, 升到最高職位的時候,職位也就顯得低賤了。
順著給他恩惠,恩惠沒有了,他就會輕視你。
造成這樣不良的後果,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我現在以法立威,知道法的威嚴,人就會知道感恩;有節制的給予爵位,人會把它當做榮耀。
施恩與名譽並用,才會上下有序,尊卑有序。
這樣治世,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法正拜服!
三.
諸葛亮以此治蜀,蜀國大治。
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能。
國庫充盈,百姓富足,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被他嚴懲過的人不但不怨恨他,反而能自省其罪,對諸葛丞相感恩戴德。
當諸葛亮歸天的消息傳到蜀中時,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多有哭死者。
長水校尉廖立因犯罪而被諸葛亮廢為庶民,當諸葛亮的死訊傳來時,廖立嚎啕大哭,不久悲痛而死。
而托孤大臣李嚴一向負責軍隊的糧草補給,與諸葛亮私交甚篤。
但他卻在一次諸葛亮軍兵出祁山即將大獲全勝的緊要關頭,為逃避自己糧草不繼的罪責,假傳聖旨招諸葛亮退軍。
之後,又在後主劉禪面前誣陷諸葛亮,陰謀敗露後被廢為平民。
諸葛亮不計前嫌,提拔李嚴的兒子李豐負責後方糧草。
聽到諸葛亮死訊,李嚴頓足痛哭,遺憾自己再沒贖罪的機會。
因悲痛過度,李嚴不久死去。
而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蠻軍首領孟獲,知聞丞相歸天,亦不思飲食,痛哭不已。
《三國志》裡,陳壽這樣評價道: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一句『邦域之內,畏而愛之』足以彰顯諸葛亮善德與威嚴同在的巨大力量。
而在這方面,趙匡胤顯然遠不如諸葛亮的智慧。
四.
趙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但因老大老五早亡,他便做為長兄。
因天性純良,他對二個弟弟格外愛護。
老四廷美安分守已,但老三趙光義卻一臉陰鷙,心計頗深,又善於察言觀色,粉飾太平,自杜太後臨終時留下《金匱之盟》後,更是時刻惦記想登上皇帝寶座。
他一直在暗中佈局。
趙匡胤很早就把都城開封交給趙光義掌管,趙光義把開封經營成了自已的地盤。
被封為晉王後,他的觸角越伸越遠,勢力越來越大。
趙匡胤當然知道他的心思,但卻不免以已之心度人之腹。
他覺得因為母後的囑咐,趙光義有覬覦之意也在情理之中。
自己只要注意約束他的權力,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就沒什麼大問題。
私下裡他對母後的《金匱之盟》並未太放心上。
因為當時三十四歲的趙匡胤,大兒子德昭已經十四歲,老二德芳也有十歲了,待自己去世時,兒子早已成年,不存在幼兒登基失天下的情況。
人有時總會用自己的觀念去揣摩別人,卻總是忘了,人心是最不能直視的。
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比比皆是,趙氏也不例外。
正如趙高對胡亥是一步一步試探底線,然後發展到指鹿為馬,最後一直到殺了胡亥一樣,趙光義對哥哥的試探也是逐漸升級的。
五.
趙匡胤滅後蜀時收了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就是那個奉旨做詩,吟出了『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才貌雙全,令趙匡胤大為眷戀,一度行坐不離,經常飲宴做樂,不知暗中卻遭到了趙光義的強烈妒恨。
那趙光義很是好色陰毒,花蕊夫人的美貌早就令他垂涎三尺。
可是自己卻隻能看不能摘,還要強忍妒火看著她和哥哥秀恩愛,趙光義氣得簡直要發狂。
憑什麼哥哥能到的美人我就不能?既然我得不到那還不如毀了她!
於是,在一次有花蕊夫人隨行的宴會上,在趙匡胤向弟弟趙光義勸酒時,趙光義故意說道:如果花蕊夫人為我折支花來,我就飲酒。
趙匡胤就命花蕊夫人摘花,待花蕊夫人彎腰采摘時,趙光義卻拿起弓來,一箭射死花蕊夫人。
舉座皆知。
趙匡胤駭然而起。
狡猾的趙光義卻馬上兩眼含淚,抱著趙匡胤的大腿假意哭訴道: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
好一個刁鉆陰險的小人!
他深知趙匡胤的弱點:重親情,好面子。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打著為了江山社稷的旗號殺了花蕊夫人。
如果趙匡胤大發雷霆處分了他,他就成了忠正不阿、舍身為國的親王,又凸顯了趙匡胤的好色荒淫。
如果趙匡胤不處理他,他就得寸進尺、更進一步,同時加快暗算的步伐。
果然,趙匡胤呆了半晌。
他知道趙光義的那幾句冠冕堂皇的假話,分明把他放在火爐上烤。
他進也不是,退有不甘。
權衡之下,他舉杯拾箸,飲宴如故。
縱有千般不忍、萬般惱火,也隻能暫且忍耐。
看著哥哥恨痛交加卻不得不咽下的神情,趙光義陰暗的心裡別提有多痛快,他仿佛看到皇帝寶座已經在向他招手。
六.
在不久之後的遷都一事上,趙光義又玩了同樣的把戲。
趙匡胤對趙光義人性之惡的錯估,令他失去了再一次改變壽數與宋朝命運的機會,遺恨無窮!
文瑩在《續湘山野錄·太宗即位》中記載:
太祖在後周一朝尚未發跡的時候,和一個道士交好。
道士沒有固定姓名,自稱『混沌』或『真無』。
每到缺錢的時候,就從囊裡掏,越掏越多。
混沌喜歡引吭高歌,歌聲響徹虛空,隨風飄蕩。
一次混沌唱道:『金猴年寅虎月頭四日,真龍得真位』
等道士醒來後,問他什麼意思,混沌說:『醉夢之語,不足為憑』
後來趙匡胤登基開國,正是庚申年正月初四。
太祖登基後,下詔在民間尋訪混沌,有人在轘轅道中,在嵩山、洛水一帶見過他。
開寶八年,太祖西巡洛陽前,三月三駕幸西沼,見道士醉醺醺地坐在岸邊樹下,笑著向太祖拱手作揖道:『別來喜安』
太祖喜出望外,急忙派人把道士領進行宮後院,傍晚與道士抵掌痛飲,一如當年。
太祖說:『這麼多年,我一直想見你。
有件事我一直惴惴掛懷,你看我的壽數如何?』
道士說:『隻在今年,丙子歲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夜或見雪,當辦後事,如果晴,就可以延壽一紀《12年》』
趙匡胤聽了,默默不語。
能不能過了這個劫,全憑天意。
其實有解,隻是很難,因為誰也不知道打開謎底的那把鑰匙究竟是哪一個。
遷都洛陽無疑是上上之選,隻是可惜…..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