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下場如何?《網路歷史》

自古以來,在權力鬥爭中,一直都是秉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規律,所以在歷史上的很多朝代中,勝利者對待權力爭奪失敗的那一方,通常手段都是比較殘忍的,比如明朝和清朝,明朝時期朱元璋對元朝皇室的清洗很徹底,清朝時期皇太極對明朝皇室的清洗更是慘不忍睹。

正是這些歷史教訓,讓人們更加明白成王敗寇的殘酷性,不過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其實並非所有朝代都是這麼殘忍的,總有一些朝代還是做了一些不錯的表率,比如宋朝就是如此,宋太祖趙匡胤在自己搶奪了周世宗柴榮兒子的皇位之後,對待周世宗兒子們的手段很是值得後世研究學習。

陳橋兵變

趙匡胤一直以來都是柴榮一手提拔的,正是在柴榮的不斷提拔下,趙匡胤才最終成為大將軍,幾乎可以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是柴榮依舊活著,顯然是沒有趙匡胤什麼事情的,畢竟柴榮這個皇帝也算是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隻是可惜柴榮年僅39歲就因病去世。

周世宗去世前自己有7個兒子,但是前三個兒子都在周世宗登基之前,就已經被後漢皇帝劉承佑殺了,四兒子柴宗訓,當時年僅7歲,剩下的三個兒子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更是年幼。

鑒於這樣的情況,最後隻能讓當時年僅7歲的柴宗訓成為皇帝,自己的養母,也就是皇後符氏輔佐新皇帝。

這樣的組合,在很多朝代都曾有過,可結局大多都是一樣,新皇帝年齡太小,母親能力一般,要是能力強的,諸如慈禧和呂雉,就可能直接取代皇帝,要是能力差一點,又無法控制朝中權臣,恰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楊堅和柴宗訓面對的趙匡胤。

趙匡胤的能力明顯已經超過了新皇帝母子的組合,所以很明顯,這個皇位是保不住的,雖然趙匡胤覺得不忍心搶奪皇位,但是趙匡胤的兄弟們可不甘心,因此趙光義和趙匡胤的手下就在幕後暗中策劃了陳橋兵變,趙匡胤被迫黃袍加身,成為皇帝,取代了柴宗訓。

當時的柴宗訓也許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無奈之中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那接下來趙匡胤對待這個亡國之君會如何呢?是否也是以殘忍手段解決?

周世宗兒子們的結局

柴宗訓是小皇帝,趙匡胤在接受他的禪讓登基之後,不僅沒有將其除掉,還封他為鄭王,允許其在封地之內,按照後周的一些服裝或者管理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封地。

趙匡胤不僅沒有傷害柴宗訓,還將柴宗訓的母親也尊稱為太後,按照太後的禮儀去對待,足以見得趙匡胤在處理前朝皇帝的手段上,還是比較仁慈的。

一直到建隆三年《962年》,趙匡胤才對柴宗訓重新安排,將其從封地搬到房州,並且叫了自己的老師辛文悅去房州監視著柴宗訓的一舉一動。

從柴宗訓到房州之後,關於他的記錄就沒有了,一直到幾年後柴宗訓去世,才有記錄,當時柴宗訓年僅20,死因無法考證。

柴宗訓之後的弟弟柴熙讓和柴熙誨兩人在正史中的記載是不知所蹤,而柴熙謹就早夭了,從此失去消息,但是根據一些民間文學作品來看,柴熙讓和柴熙誨的後來應該並非不知所蹤。

柴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新五代史·周家人傳》

比如北宋王鞏的《隨手雜錄》中記載了關於柴熙讓和柴熙誨的下落,據說當時在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他去到宮中尋找柴榮兒子們的下落,結果發現一個宮女抱著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就是柴榮的兒子柴熙讓與柴熙誨。

當時趙匡胤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置這兩個孩子,就詢問自己手下,趙普聲稱『去之』,意思就是說要把這兩個孩子殺了,可是趙匡胤覺得不忍心,不管怎麼說,柴榮對自己也是有恩的,不能就這麼殘忍殺掉他的孩子,要不然自己於心不忍。

隨後趙匡胤又詢問宰相潘美,潘美也覺得不該殘忍除掉兩個孩子,最後趙匡胤就讓潘美撫養兩個孩子,改姓為潘,此後沒有過多追問過兩個孩子的下落,潘美也沒有跟趙匡胤再多說什麼。

柴熙讓與柴熙誨的結局怎麼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可是關於趙匡胤對柴榮後代的善待,我們除了在其兒子身上可以看到之外,在北宋的皇室太廟碑文中,也可見一斑: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這就是趙匡胤對後代子孫的要求,必須善待柴榮後代,當然趙匡胤的後人確實也做到了,根據《宋史》記載,在宋仁宗時期,還曾下令尋找柴氏家族中最年長者封為崇義公,並且這個制度一直延續下去。

即使北宋滅亡,趙構建立南宋之後,依舊善待柴氏後人,比如趙構時期一樣沿襲了北宋對柴氏年長者封為崇義公的制度,由此可見,整個宋朝,趙家對柴家的善待,是沒有改變過的,這一點宋朝做得十分體面。

結語

雖然權力鬥爭是殘酷的,但並非就不能有人情味,宋朝300多年的歷史,我們排除掉那些屈辱之外,實際上也並非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比如宋朝時期的仁義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處於和平穩定的時期,這些東西,尤其重要,不管對人對事,我們都應該從中學到一二,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