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是懸在中原漢民族政權頭上的達摩利斯之劍,中原的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北方草原的主人也換了一個又一個——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但是南北對抗、華夷之爭一直是中國歷史的主旋律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真正能夠立足中原上百年歷史的少數民族不多,而燕雲十六州則是橫亙在中原政權和北方蠻族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北方蠻族的騎兵可以隨時南下入侵,而中原政權的步兵根本無法阻擋。
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等十六州,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北部地區。
在五胡亂華時,燕雲十六州曾經落入異族之手,所幸後來統一北方的北魏被漢族同化,鮮卑族與北方漢族融合成了新漢族,燕雲十六州以這種方式又回到了漢族人的手中。
但是漢人第二次失去燕雲十六州則長達四百餘年,而且對其間的宋朝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宋朝在軍事上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國家富而不強,皆因為燕雲十六州被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異族捏在手中。
很多人對燕雲十六州如何丟失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出賣給了契丹,並且做了契丹的兒皇帝,很多人都認為石敬瑭是個大漢奸,他出賣了漢族的固有領土,讓漢族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
殊不知,我們『冤枉』了石敬瑭了,他雖然出賣了漢人的利益,但是我們真的無法稱其為漢奸,因為他壓根就不是漢族,他是沙陀人。
沙陀族是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是突厥的一支,因為生活在名為『沙陀』的沙漠一帶,因此被稱為『沙陀突厥』,簡稱為沙陀。
沙陀人以雇傭兵而著稱,起初依附於吐蕃人,並被吐蕃利用稱為侵略唐朝的先鋒,沙陀人作戰勇猛,為吐蕃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也讓雇主吐蕃產生了不安,於是他們想讓沙陀人離開自己的地盤到別的地方居住,因為受到猜忌,沙陀人覺得反叛吐蕃,歸附唐朝,於是沙陀首領朱邪盡忠和長子朱邪執宜於公元808年率領三萬部眾歸附唐朝,從此成了唐朝對抗吐蕃的雇傭軍。
唐朝末年,因為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沙陀人又成了唐朝皇帝鎮壓農民起義的急先鋒,沙陀人的領袖因為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姓『李』。
黃巢起義攻下首都長安,沙陀人奉命在李克用的率領之下入京鎮壓黃巢,最終李克用擊敗黃巢,黃巢被迫退出長安,李克用也因此被封為河東節度使,為之後其子李存勖建立後唐奠定了基礎。
而石敬瑭則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的部將,沙陀人,而且石敬瑭娶了李嗣源的女兒,成了李嗣源的女婿。
之後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與朱溫的後梁不斷爭鬥,並建立了後唐,消滅了後梁,之後李嗣源奪了後唐的皇位,也許是因果報應,李嗣源傳給自己兒子的皇位也被自己的養子奪去了,這個養子就是唐末帝李從珂。
而李從珂登基之後與石敬瑭互相猜忌,由於石敬瑭此時已經是鎮守一方的河東節度使了,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基本就是稱霸一方的土皇帝了,個別有野心有能力的節度使能夠從土皇帝變成真皇帝,比如朱溫和李存勖。
無奈之下,石敬瑭隻能起兵造反,但是他的兵力又不足以與後唐的兵力抗衡,所以石敬瑭病急亂投醫,做出了影響中原政權數百年的舉動——他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北方契丹對他的支持,最終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擊敗了後唐的軍隊,建立起了後晉,而石敬瑭在當上皇帝之後居然沒有忘記之前的承諾,毫不打折的將燕雲十六州如數交割給了契丹,這讓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不敢相信,如此戰略要地竟然這麼輕易的得到了。
也許因為石敬瑭是沙陀人,他對中原的土地本身就沒有任何感情,隻不過是他爭取權利的一個砝碼而已,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將會對中原政權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了漢民族的民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