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曾經講過一個寓意深刻的非常經典的故事《扁鵲見蔡桓公》,故事的主角蔡桓公的名字叫田午,這個家夥是個頗有些手段的狠角色,通過暴力手段幹掉了自己的哥哥而登上了齊國的大位,上位之後更是目空一切,對自己更是迷之自信
當神醫扁鵲第一次見到蔡桓公時,就發現其已經有了一些初始的病狀,於是就非常坦誠的指了出來,而蔡桓公卻十分自信的認為自己沒有病,認為扁鵲是騙子,於是就讓扁鵲滾蛋;十天之後,扁鵲又再次真誠的向蔡桓公指出病情已經加深,如果不加以治療,情況恐怕會很嚴重,而蔡桓公依然孤傲的拒絕了
如此反復數次之後,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自信的蔡桓公愈發的不耐煩,扁鵲也徹底失望了,最後一次見到蔡桓公後一句話也沒有說,掉頭就跑開了,蔡桓公大惑不解,於是派人相問,扁鵲回答說『小病中病大病都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湯藥等手段治好,而現在君上的病已經深入了骨髓裡,我也無能為力了』,五天之後蔡桓公病發不治,一命嗚呼
韓非子通過《扁鵲見蔡桓公》這篇言簡意賅的故事,將蔡桓公諱疾忌醫自大狂傲最終害了自己的愚蠢行徑刻畫得淋漓盡致,一個人如果狂傲自大而諱疾忌醫,必然會要了自己的命,這是童叟都知道的道理,而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個國家如果為了面子不正視自己的毛病及時加以修正,也會造成巨大的災難,無數的人都將會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個故事也非常清楚的闡釋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道理,『德』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眼界格局、智商情商以及是否能夠兼容並包等等綜合方面的能力,能否有『德』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無傷大雅,但是對於一位統治者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關聯著千百萬普通人的命運
作為統治者的蔡桓公占據著高位,卻沒有對下面那些馬屁精對自己的虛偽吹捧的明辨能力,馬屁精們都是齊國的精英,其實也知道蔡桓公有病,但是這幫竊據廟堂之上的無恥之徒為了自己的利益卻沒有人去指出來
這些精英們隻管自己閑庭信步,哪管它外面洪水滔天,天天吹捧蔡桓公仙福永享萬壽無疆,謊言經過重復後就會成為真理,時間一長,蔡桓公還真的就以為自己是百病不侵的金剛不壞之身,宇宙無敵了,其實蔡桓公還不是單純地諱疾忌醫而招致身亡,而是德不配位招致災殃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德不配位的統治者很多很多,這種人通常都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凡事都靠想當然,朱由檢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上位以來對自己的能力也是迷之自信,凡事都要乾綱獨斷,大小事情都要親自過問
最終導致上下離心離德,大臣們都唯唯諾諾,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說話,到了最後生死存亡的關頭,就是否遷都南京朝議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提出建設性意見了,大家都望著這位自信自大德不配位的領導,你最牛,你最偉大,還是你拿主意吧
朱由檢最後落得一個自掛東南枝的悲慘下場,而因為其德不配位帶來的災殃卻讓無數的人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從揚州到嘉定,再到南昌到廣州等等一系列的慘絕人寰的屠殺都與這位自大自信的統治者脫不了幹系
類似於蔡桓公這種自信自大不聽勸的統治者往往還喜歡想當然的意氣用事,親政後的光緒也是這樣,不顧老成持重的李鴻章的苦心勸諫而執意要與日本開戰,結果敗得徹徹底底一塌糊塗,讓整個國家背上了巨額的戰爭賠款
三年後的戊戌變法更是如此,年輕的光緒竟然在100天之內想當然的下達了兩三百條關於改革的上諭,囊括了教育、財政、軍工以及刑律等等方方面面,看似雷厲風行,頗有作為
其實是將國家大事當成兒戲一般,一拍腦門就下一條指令,很難想象這樣粗暴而激進的改革會給一個四萬萬人口的大國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這裡聲明一下,絕無意貶低戊戌變法和六君子,隻是針對光緒這樣的德不配位的老板的一點吐槽而已
作為專制王朝的統治者,皇帝們大多都是極端的自負和自大的,統治者的短視和愚蠢往往與千百萬人的命運休戚相關,而一個國家若要健康發展,就需要有扁鵲這樣的人,2000多年前的韓非子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說了實話後的扁鵲不但被蔡桓公討厭,同時也遭到了蔡桓公下面的那幫齊國的精英馬屁精們的聲討,扁鵲最終不得不遠走秦國,當一道光刺破黑暗的時候,那道光就有了罪,扁鵲就是那一道有罪的光,2000多年了,似乎還是那樣,致偉大的敬神醫扁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