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歷經一場惡戰後,曹操率軍撤出漢中,劉備占領漢中。
七月,在群臣的擁戴下,劉備在沔陽《陜西省漢中市勉縣》自稱漢中王。
問題來了:劉備控制著益州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劉備的稱王之路與曹操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僅在於沒有在稱王之前先稱公。
曹操的封地是10個郡,劉備是5個,這是因為劉備的地盤遠不能與曹操相比。
曹操的10個郡封地裡,大部分屬於冀州,但他沒有稱『冀州王』或『冀王』,而是以其中最核心的魏郡取名,稱為『魏公』和『魏王』。
同理,劉備的5個郡封地,基本屬於益州,但劉備也沒有稱自己為『益州王』或『蜀王』,而是以封地裡最核心的漢中郡為基礎稱『漢中王』。
這是從形式上說的,從寓意上看,漢中王也更有象征意義。
劉備以漢室宗親自詡,以恢復漢室為口號,而漢室發家於漢中,劉邦因漢中而龍興,這裡是劉漢的福地,劉備在老祖宗發家的地方稱王,意義更不同一般。
總的來說,劉備不稱蜀王是因為蜀王這個稱號多多少少有貶義在裡面,他那時候又不敢直接稱自己為漢王,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稱自己為漢中王,既滿足了自己想爭雄天下的意圖又同時規避了被曹操指責僭越的謀反風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