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李陵說情,漢武帝震怒,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真是假?《網路歷史》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傳回長安,漢武帝極為憤怒,大臣們嚇得都不停地責罵李陵,隻有司馬遷認為李陵不是真心降敵,早晚還會找機會回報漢朝。

漢武帝更加憤怒,他認為司馬遷是為李陵說情,於是就把司馬遷投入監牢,罪名是『誣罔』。

『誣罔』是大不敬的罪名,按律當斬。

按照當時的法律,司馬遷有三個選擇:一個是接受被斬殺的命運,還有一個就是拿錢贖罪,第三個就是以腐刑代替斬殺。

此時司馬遷的《史記》還沒有寫完,他曾經向父親承諾,一定要把《史記》撰寫完成。

此時面對極刑,司馬遷知道自己不能死,但是他家中並不富裕,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贖罪,百般無奈之下,司馬遷決定接受腐刑,以保住性命完成巨著。

為別人說情反倒使自己遭受厄運,司馬遷的正直由此可見。

那麼,司馬遷為之說情的李陵真實情形又是如何,他投降匈奴到底是真是假呢?

1、 名門之後

李陵是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其中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先於李廣去世,李當戶留下一個遺腹子,就是李陵。

李陵出生於公元前134年,此時他的祖父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叔父李敢在軍中擔任校尉。

李陵長大成人之後,被選拔為建章監、侍中,專門監督管理建章宮中的羽林軍。

漢武帝的影視形象

李廣家族的人都擅長騎射,李陵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他不僅擅長騎射,也像他的祖父一樣待人仁愛,對兵士十分愛護,所以名聲很好。

漢武帝覺得李陵頗有其祖父的風范,就很放心地把八百騎兵交給他帶領。

後來李陵被提拔為騎都尉,他帶領五千精兵,駐紮在酒泉、張掖一帶。

2、李陵出征

漢武帝當時用人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任用外戚去攻打匈奴,好讓他們建功立業,以獲得封侯的機會。

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是這樣,衛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是這樣,衛青和霍去病能夠有機會成為西漢名將,顯然和衛子夫受寵、漢武帝給他們提供機會關系密切。

漢武帝後宮的寵妃恰如雨後春筍一般,總是層出不窮。

繼衛子夫受寵之後,最受寵的就是李夫人,隨著李夫人成為寵妃,她的哥哥們進入漢武帝的視野,二哥李廣利被封為貳師將軍,漢武帝多次派他遠征匈奴,希望他能夠在戰場上立下軍功,獲得更多加官進爵的機會。

公元前99年秋天,李廣利再次受命出征,他率領三萬騎兵去攻打活躍在天山一帶的匈奴右賢王。

漢武帝專門召見騎都尉李陵,命令他負責為李廣利督運糧草。

此時,李陵的祖父李廣已經在跟隨衛青出征時自殺身亡,叔父李敢為父報仇打傷衛青後被霍去病射殺。

資料圖

衛青和李廣利當然不一樣:衛青征戰匈奴,屢立戰功;李廣利戰績平平,毫無戰功可言。

但是在別人看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外戚』的身份。

這一點,在朝廷混跡多年的李陵非常清楚,祖父的悲劇、叔父的慘死,對於他的家族來說,更是永遠都不能忘記的傷痛。

有這些前因的鋪墊,接到漢武帝的命令之後,不知道李陵是不是想避免祖父的悲劇,他當即向漢武帝提出:『我所率領的兵士都是來自荊楚一帶的勇士和奇才,力量大,技藝高,所以我希望能夠自己率領人馬到蘭幹山南分散單於的兵力,以免他們專門攻擊貳師將軍』

《漢書·李廣蘇建傳》中的原文是:

『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於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漢武帝當即問道:『你是不是恥於做李廣利的下屬?

這次發兵多,我一時沒有多餘的馬匹給你!』

李陵回答道:『不需要馬匹!臣願意隻帶領五千步兵以少擊多,直搗單於老巢!』

漢武帝知道李氏家族成員一向勇猛,於是就同意了李陵的請求,允許他自帶五千步兵去迎戰匈奴,同時安排了路博德率領軍士迎候李陵的人馬,雙方匯合之後共同出擊。

讓漢武帝沒想到的是,曾經擔任伏波將軍的路博德不願意輔助李陵,他根本沒有和李陵匯合。

李陵不顧自己有沒有後衛,他帶領五千步兵一路向北,連續行軍30天,一直到遭遇單於主力,這支精銳部隊才停住急行的腳步,和匈奴直面對敵。

3、激戰

和李陵的五千步兵對敵的,是匈奴的三萬多騎兵。

李陵的影視形象

密密紮紮的匈奴人將漢軍團團包圍,以一對六的局勢,對李陵來說很顯然就是個死局。

李陵唯一的優勢,就是他手下服從命令的五千精兵。

擺開陣勢之後,在李陵的命令之下,千弩齊發,匈奴兵應聲而倒。

數萬匈奴兵在兇猛的箭陣之下退卻,隻有五千人的漢軍則緊追不舍,又擊殺了匈奴兵數千人。

匈奴單於一時以為自己遇到了漢軍的主力部隊,於是馬上又召集來八萬多騎兵,一共十一萬騎兵,將李陵的幾千人團團圍困。

以一對敵二十,李陵的兵力處於明顯弱勢,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下,他率軍且戰且退,最後被圍困在一個山谷之中,一困就是數天時間。

此時,李陵的兵士已經有不少人身中箭傷,受重傷的隻能用車拉著行軍,受輕傷的士兵仍然堅持戰鬥,戰鬥力明顯變弱。

和李陵對敵的,都是匈奴的主力,為首的除了單於之外,還有左賢王、右賢王以及多位當戶和君長,在他們的率領之下,匈奴攻勢極猛。

即便是到了此時,李陵仍然率領士兵堅持戰鬥,每天苦戰幾十個回合,擊殺幾千餘名敵兵。

匈奴兵眼看不能取勝,正準備撤退之時,漢軍之中卻有一個軍侯前來投降。

原來,這位名叫管敢的軍侯被上司欺辱,他氣憤不過,於是就離開漢軍前來投降匈奴。

通過管敢透露消息,單於對漢軍的形勢了解得一清二楚,於是他一邊發動猛攻,一邊招降李陵。

李陵軍中帶來的50萬支箭射光了,士兵們就斬斷車輪輻條做武器,將戰車丟棄堅持向南而行,漸漸被敵軍逼進一座峽谷之中。

李陵和韓延年率領十餘名將士上馬突圍,卻被匈奴兵緊緊追趕,成安侯韓延年戰死,李陵感嘆自己再沒有臉面回去見漢武帝,於是下馬投降。

此時,李陵等人距離漢朝邊塞還有一百餘裡,漢軍逃回的兵士約有四百餘人。

4、漢武帝之怒

聽到邊塞回報的消息後,漢武帝認為李陵必定已經戰死,於是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召來,讓善於相面的人觀察他們的臉色。

相面人回報說,她們臉上並沒有死喪之色,不久就傳來李陵投降的消息。

聽到李陵投降,朝中大臣紛紛對他大罵不止。

此時司馬遷正在漢武帝身邊擔任太史令,漢武帝於是就問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

司馬遷沒有附和文武百官的責罵,他非常客觀地說道:

『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

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

轉鬥千裡,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

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當以報漢也』

司馬遷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士卒講信義,經常奮不顧身地奔赴國家危難,他所表現出來的,正是國士之風。

這次他雖然戰敗,但是那是以五千人馬深入敵後,抵抗敵人數萬軍隊,攻擊敵人死傷無數;他奔襲千裡,弓箭用盡,走投無路,即使這樣仍然帶領士兵赤手空拳與匈奴對敵,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吧?

現在他雖然投降匈奴,應該是為了保全自己,以後會找機會報效大漢的。

這次出擊匈奴,漢武帝原本隻是安排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糧草輜重,可是李陵偏偏想單獨領兵與匈奴對敵,這次戰役中,李廣利也沒有立下多少戰功,漢武帝認為李陵對此應該負有責任。

所以,當漢武帝聽司馬遷表達了對李陵投降的看法之後,認為他犯了『誣罔』之罪,是想要為李陵說情,於是就把他投入牢獄之中,不久就遭受了腐刑。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保全性命,隻為了能夠完成《史記》,他身受腐刑之後,忍下屈辱,最後終於完成了這部史學巨著。

5、李陵的結局

過了很長時間,漢武帝終於意識到,李陵之所以投降,完全是因為沒有救援導致的,於是他派出公孫敖,讓他帶領人馬到匈奴境內去接回李陵。

公孫敖不僅無功而返,還帶回一個不好的消息:李陵正在幫單於練兵,好對付漢軍。

漢武帝當即大怒,下令對李陵全家處以族刑,家族成員無一幸免。

結果,事實證明漢武帝殺錯了:幫助單於練兵的是另外一個投降匈奴的漢將,李緒。

李陵深恨李緒為自己招致了災禍,於是找機會派人刺殺了李緒。

李陵失去在漢朝的家小,匈奴的單於本來就很賞識他,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立他為右校王,李陵從此成為手握大權的匈奴貴族。

漢武帝去世之後,少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大將軍霍光和左將軍上官桀擔任輔政大臣,以前他們都和李陵關系很好,於是就派使者前去接回李陵。

霍光畫像

使者任立政是李陵的好友,他帶人來到匈奴境內,雖然見到了李陵,但是在匈奴大營之中,他們一時沒有單獨講話的機會,任立政隻能用目光和李陵交流,然後又撥弄佩刀上的環,向李陵示意『還』漢。

李陵見到故人,雖然很想隨他們回去,但是此時他身著匈奴服飾,留著匈奴發式,看上去已經是個地道的匈奴人了。

招待宴席之上,任立政故意把當時漢朝的情況做了簡要描述:『漢朝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他想以此觸動李陵,讓他隨自己回去。

李陵一時十分感慨,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過了許久,他才用手撫摸著自己的頭發,嘆息道:『我已經是個匈奴人啦!』

當陪坐的匈奴人出去之後,李陵向任立政問候霍光和上官桀,任立政懇請李陵隨自己回去,不用擔心富貴等問題。

李陵回答道:『我回去容易,可是回去之後恐怕還會受辱,那時又將如何呢?

』拒絕了任立政的請求。

李陵在匈奴居住了二十多年,直到前74年因病去世。

唐朝時,曾經有一支來自俄羅斯的黠戛斯朝貢團來到長安,黠戛斯酋長自稱他是漢朝李陵的後裔。

據史料記載,李陵在匈奴管轄的是堅昆一帶,堅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稱。

黠戛斯人大多是赤發綠瞳,但是自稱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卻是黑發黑瞳,具有明顯的與漢人混血的特征,是李陵後裔的可信度的確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