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立下赫赫戰功,卻為何下場如此淒慘?《網路歷史》

韓信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能被他稱贊的人並不多,韓信就是其中的一個。

韓信,一個家喻戶曉的西漢大將,他是西漢開國的大功臣。

而劉邦也是靠著他一步一步的奪得天下的,文靠張良、武靠韓信,這也能看出韓信的作用了。

如果沒有韓信的話,那麼劉邦是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就能夠取得天下的,

韓信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他帶兵打仗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立下無數赫赫戰功,然而他不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剛愎自用,理想萬歲,所以他也就做不了政治家。

但這也是他的致命弱點——這些弱點為他以後的下場埋下伏筆!

後世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韓信少時是一個浪蕩不羈的人,他覺得自己有一天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事實上當時的他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起。

韓信從小很窮,很早就失去了父親、

但他性格又放縱不拘禮法,既不種地也不經商,所以沒有生活來源。

好在韓信是落魄貴族出身,從小讀了點書。

當地亭漲見他氣度不凡,常常讓他來家裡吃飯。

可是不久,就被亭漲的妻子拒之門外了。

韓信饑寒交迫,跑到河邊釣魚。

洗衣服的大娘見他可憐,就接濟給他飯吃,韓信感動,就對這位老太太說:『有朝一日,我必定要重重地報答你』

大娘聽了生氣道:『你一個男子漢,不能自己掙飯吃,我之所以給你飯吃是看你可憐,還希望你報答』

韓信聽了,非常慚愧…………

以至於後來還曾遭到過胯下之辱,

這就是年輕時候的韓信;

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劉邦得到了一個人的輔佐,那個人就是韓信。

韓信指揮過很多重大戰爭,最終幫助漢王奪取了天下。

韓信不同於常人的智慧和用兵的智謀,被後世很多兵家所敬仰。

不久後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貴族也紛紛伺機而動,韓信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就帶上身旁僅有的一口寶劍,參加了項梁的軍隊。

項梁戰死後,韓信歸屬項羽,當了管理車騎、門戶的小郎中。

這時候就經常借助與項羽接觸的機會給項羽獻計獻策,但都未得到重視,韓信覺得自己的才幹難以發揮,就想另謀出路,

秦朝滅亡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逼迫他去南鄭《今陜西南鄭縣》就職,就在這時,韓信離開了項羽,投奔到劉邦麾下,隨他到了南鄭。

劉邦一時沒發現韓信的才能,同時又覺得他出身卑賤,隻讓他當了治粟都尉。

後來韓信認識了劉邦的重要謀士蕭何,經過幾次交談,

蕭何很賞識他,發現韓信是個了不起的將才,

便多次向劉邦推薦都沒能引起劉邦的重視,

當時劉邦的部下大多數是江蘇人,士兵們由於思念家鄉,不習慣南鄭的生活,經常有人開小差逃走,韓信見得不到重用,也找了一個機會逃離了!

南鄭蕭何得知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腳,主公壞我大事……!於是都來不及向劉邦打招呼,立即騎上快馬,連夜去追趕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劉邦一聽說蕭何也跑了,非常生氣,但是過了兩天以後,蕭何又突然回來了!當劉邦聽說堂堂的丞相去追趕一個管理糧餉的小官時,忍不住斥責他說:『逃亡的將領都已經幾十個,你都沒有去追趕,現在你卻說去追趕韓信,你這騙人的話 ,誰會相信?

蕭何解釋說:『一般將領容易得到,可是韓信,卻是難得的奇才,你如果滿足於當漢王,用不用韓信沒有關系;如果要爭奪天下,就離不開韓信這樣極有智謀的人,希望你決定今後的志向』,

蕭何的話正中劉邦的要害,他趕緊表白說:『我當然想向東發展,怎能長期在這裡當漢王?

』蕭何見劉邦心動,乘機推薦韓信說:『大王決定向東發展,若能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為你出謀劃策;

劉邦如果沒有遠大抱負,不重用韓信,韓信他終究還是會逃走的』,

劉邦終於聽取了蕭何的意見,封韓信為大將軍還挑了個黃道吉日,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內心非常不快,因為當時義帝熊心曾許諾,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劉邦先入關中,項羽卻封他漢王,封漢中之地,他覺得很委屈,但是,又不得不去。

這時候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舉行完隆重的典禮,劉邦把韓信請到上座坐下來,然後就問他:『你有何錦囊妙計?

於是被拜為上將的韓信就給劉邦獻策,建議以漢中為後援,擇機『還定三秦』,

搶奪關中,再東征爭取天下。

接著韓信說出了項羽三大弱點,

第一,匹夫之勇,

項羽勇武過人,比如在戰場上大吼一聲,能夠讓上千的人當場癱倒在地……! 勇武過人但是他不會用人,這叫匹夫之勇;

第二,婦人之仁,

他看見受傷的士兵,項羽就流淚,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著吃飯,但是因為他勇武過人,錯誤的認為功勞都是他自己的,卻舍不得給有功的人封賞,沒有用人之德;小恩小惠,所以是婦人之仁;

第三,失去民心,

為人殘暴,坑秦兵二十萬,殺人如麻,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點。

最後韓信提出來著名的『漢中對策』,

總共也有三條。

第一,以仁義昭示天下。

用劉邦的仁義來和項羽的殘暴來做對比;

第二,以誠意封賞功臣,把城封給功臣,別人都願意跟著;

第三,以老兵表率士兵,從沛縣來的老兵作為今天新兵的表率,老兵當先身先士卒。

所以只要能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

韓信的漢中對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因為漢中對策有兩點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它揭示了劉邦是由弱轉強,項羽是由強轉弱的這麼一個發展前景,這是從戰略高度來提的。

二,提出來

先奪關中再取天下

這樣一個總體的戰略,

這是中國古代戰略思想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也是劉邦以此定三秦的一個總策略。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的軍事才能終於全面爆發,

劉邦正是靠著韓信的漢中對策,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贏取最終的勝利。

某種程度上劉邦也為韓信提供了施展的舞臺,這方面韓信還是感激劉邦的,這在以後的成為齊王後依然聽從劉邦命令的原因,但是就是恰恰是那時候劉邦對韓信產生了懷疑!

正所謂功高震主,劉邦擔心有一天被韓信取代……

此後出師關中,連滅五國,在楚漢相爭中漸漸占上風。

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在垓下決戰,韓信佈下十面埋伏,命令士兵齊唱楚歌讓楚軍士氣崩潰。

項羽大敗,最終自刎於烏江。

在楚漢相爭的角逐中,劉邦之所以能夠最後勝出,貴為天子,與他的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是分不開的。

有一次,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的酒宴上劉邦曾經總結過: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眾人深以為然……!

這段話,也算是對於韓信能力的一個中肯的總結。

劉邦當了皇帝後,封韓信為楚王,沒過多久,便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權。

韓信知道劉邦嫉恨他的才能,覺得在劉邦手下不會有所作為了,

實際上韓信現在最應該的就是韜光養晦養中之術,或許也真是認為他的功勞大了,不把領導人放眼裡了,

然而由於他不知道中道守中!所以才遭至後來身首異處的下場,所謂才有餘,而德不足!

於是這時候的韓信就暗中與陳豨結成同盟,密謀造反,公元前197年,陳稀舉兵反叛劉邦,劉邦親自率兵討伐,

韓信見時機成熟,便與家臣密謀,企圖趁劉邦不在京都,假傳聖旨,釋放獄中的犯人,把他們組織起來襲擊呂後和太子劉盈,

呂後得知韓信謀反的消息,立即把蕭何找來商量。

韓信本是蕭何極力向劉邦推薦的,這時他聽說韓信謀反,害怕受到牽連,就又向呂後獻了一條消滅韓信的妙計。

他們假稱陳稀已經被打死,要大家進宮祝賀。

蕭何怕韓信不去,就親自對他說:『你雖然有病,不過這樣的大事也應去慶賀一下』,韓信不知是圈套,就到了長樂宮,當即就被武士捆了起來,拉出長樂宮斬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