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能夠延續三百年,可以說完全是一個奇跡。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其實都算是一種偏居南方的狀態。
古代偏居南方的國家,很難保持長久。
除了宋朝以外,像東吳、南北朝的宋齊梁陳、南唐、後蜀、南明、太平天國等等一系列南方國家,都不長久。
但宋朝卻挺了三百多年。
《南宋區位圖》
為什麼偏居的這些朝代很難長久呢?
最主要的是因為邊防得不到保證。
由於眾多的崇山峻嶺及邊防軍事設施都在北方,因此如果王朝偏居南方的話,就沒有這樣的軍事設施,沒有崇山峻嶺阻擋。
北方南下,一馬平川,很快就會攻到南方的核心腹地。
如果南方無法應對,國家很容易就滅亡了。
就算是生活在蜀地的國家,雖說蜀地周圍崇山峻嶺多,但是蜀地是盆地,一旦攻進去,也就是甕中捉鱉。
還有一點是南方基本上沒有什麼縱深。
如果北方打下來,打不過也沒有什麼好的地方躲藏,最多也就是去大海裡飄蕩,或者到東南亞這樣一些不毛之地。
這顯然並不是長久的辦法。
其實,相對於其他南方政權來說,宋朝在防護上更差。
為什麼呢?
因為宋朝由於害怕武將做大造反,害怕邊防軍隊反叛,因此采用了一種守內虛外的辦法。
也就是在中央囤積的是大量的實力強勁的軍隊,在邊關囤積的則是少量的相對來說比較弱小的軍隊。
宋朝缺乏邊防設置,缺乏山川之險,邊關又沒有囤積什麼軍隊,而且國內由於地盤小,也缺乏戰略縱深。
可是為什麼,宋朝卻能夠延續三百年的時間呢?
其中的原因當然是非常多的,宋朝自身內部的強大和團結各方面,都值得研究。
不過,我覺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實更值得注意。
《進擊的匈奴》
事實上,如果從中華民族的整個發展史來說,北方的少數民族和南方的漢民族國家,實際上是一體的。
《史記》裡面也早就有記載,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後裔,而匈奴人實際上孕育了後來的很多民族。
南方漢民族,顯然也是夏朝人的後裔。
也就是說,北方和南方,實際上是同根同源的。
雖然是同根同源的,但是北方和南方,卻從分離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就在打仗,然後又一直在和解,一直在融合。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北方和南方為什麼要一直打仗啊?
根本的原因,是北方的生存條件太惡劣了,種不出莊稼。
如果不依賴南方,北方是根本就無法生存的。
正是因為如此,北方才會南下侵略。
尤其是在南方莊稼成熟的時候,帶著軍隊到南方來搶割。
說起來,北方的這種做法,也還是比較可能的。
因為南方人肯定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一旦發現了這種情況,必然會給予北方沉重的打擊。
很多時候,北方會在丟下幾具屍體以後,就倉皇逃走,什麼也沒有得到。
《澶淵之盟》
如果南方想和北方保持平衡,一般在兩種情況下可能實現。
一種是南方十分強大,同時對北方實行恩威並施。
比如漢朝、唐朝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北方對南方就會表示臣服,奉南方為宗主國。
這樣的話,南方就會賞賜一些糧食和佈匹給北方。
北方有了糧食和佈匹,他們南下的欲望就變得很低了。
不過,就算南方會賞賜北方糧食和佈匹,但也是極少的。
而且隻有王公貴族才可能享受。
一般的黎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
還有一種就是北方擁有了可以自己耕種的土地,或者比較穩定的糧食佈匹等來源。
當他們有了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南下去搶奪了。
而宋朝的時候,恰好就可以提供這一點。
北宋的時候,雖然北宋占據了中原地區,以及南方一大片土地。
但是燕雲十六州在北方手裡。
這些地方,也是出產莊稼的。
北方就可以利用這一片生產莊稼,多多少少滿足一些他們的生活所需。
除此以外,當年契丹還和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
這個澶淵之盟,讓南方能夠每年固定地給北方一些糧食佈匹和銀錢。
北方有了這筆錢,再加上燕雲十六州的出產,因此北方就不需要南下抄掠了。
南宋的時候,更是把包括中原地區在內的一大片可耕地都給了北方,而且還有給北方類似澶淵之盟這樣的『紹興和議』,每年都要給北方提供足夠的支出。
他們哪裡還用得著南下抄掠呢!
恐怕這就是宋朝能夠堅挺300年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