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認為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是個碌碌無能之輩,他一生都被武則天牽著鼻子走,似乎是個傀儡皇帝一般,連李唐江山都被武則天奪取,真是窩囊至極。
錯了,全錯了。
面對這樣的說法,李治的心裡苦啊。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李治不僅不窩囊,還是一位極具智慧,且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甚至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不僅是正史誇贊李治,外國人對李治也有極高的評價。
然而他吃虧就吃在前有父親李世民,後有他的老婆武則天。
這兩個人太過於耀眼,將他的光芒完全掩蓋,所以他是一個被誤解千年的皇帝。
仁厚皇帝?
李治仁厚,這是李世民以及眾大臣對他的印象。
當太子李承乾和李泰爭鬥之際,李治順理成章成為了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選。
這是典型的黃雀在後。
不過李世民去世之前無意之中加強了相權,安排了李治的舅爺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來當輔政大臣。
雖然這樣安排可以使李治能夠很好地完成政權交接,但李治面臨的局面和當初隋煬帝面臨的局面相同,那就是被關隴貴族牽制。
事實也確實如此,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是關隴貴族的代表,尤其是長孫無忌更是關隴貴族的領頭人。
所以我們看史書,李治登基初期做事處處掣肘,凡事都要聽從舅爺的安排。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大臣們當初將李治推上皇位,看中的就是李治仁厚的性格。
皇帝好糊弄,那麼大臣的日子則可以悠然自得,舒舒服服。
然而大臣們哪裡能想到,看似寬仁善良的李治,其實是個不擇手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人。
何出此言?
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城府。
第一是立皇後武則天。
李世民在世的時候,李治就和她走到了一起。
李世民去世後,又將其帶入皇宮,甚至完全無視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直接立為皇後。
就問你牛不牛?
直接硬剛關隴貴族,還是在不通知的情況下。
別忘了,隋朝的隋煬帝是何等霸道之人,見到關隴貴族的人都要躲避,不然也不會多年遠離長安。
而李治毫無畏懼,直面硬剛,目的是激怒長孫無忌,然後讓武則天去對付長孫無忌。
第二是殺長孫無忌。
長孫武就是李治的舅爺,當朝宰相,關隴貴族的領頭人。
身份夠牛,背景夠強大吧。
但有人舉報他謀反後,李治以此為借口,該殺就殺,毫不手軟。
或許長孫無忌臨死的時候都無法相信,看似柔弱的外甥居然如此狠辣。
大權在握
李治一箭雙雕,不僅抱得美人歸,還除掉了絆腳石。
當然,收回權力加強了皇權,才是重中之重,不然他怎麼施展自己的抱負。
這不對啊,印象中李治能有什麼抱負?
被武則天拿捏得死死的,就是一個傀儡而已。
可別開玩笑,李治成功扳倒了長孫無忌後,到死都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且一直進行著開疆拓土的征程。
我們看史書上寫得明白:
『自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凡十六國,以其王都為都督府,以其屬部為州縣』
這些地盤之前都是西突厥的,李治吞下了。
然而這還僅是開始。
李治先後滅掉了西突厥,高句麗,百濟,完成了隋煬帝和李世民的夙願,更是將唐朝版圖擴大到了巔峰,超過了唐朝所有的皇帝。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唐軍還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戰』。
此戰重挫日本,徹底阻止了日本染指朝鮮的野心。
其實許多人並不知道,這正是李治厲害的地方,甚至讓西方人都感到恐怖。
外國人的評價
在西方,突厥人被稱之為『黃禍』,在野蠻突厥人的沖鋒之下,許多歐洲國家都遭受了苦難。
然而突厥大軍對陣唐軍時,卻毫無還手之力。
大唐甚至一路打到了黑衣大食國,在這裡建立了安西都護府。
本來突厥人就讓西方人感到恐懼了,而李治的唐軍居然可以輕松將其擊敗,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這就是外國人對他的評價。
可以說,李治在武功方面非常出色。
當然,他在文治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李治這個人本身就熱愛詩詞,他的散文《監國求賢令》字字珠璣,將那份如饑似渴想要尋求賢能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所以他是個非常重視知識,重視人才,重視讀書人的皇帝。
因此李治登基之後重建科舉,推廣科舉,增加通過科舉後起用的官員數量。
同時減弱了世襲制,讓更多讀書人可以獲得做官的機會。
李治的這項舉措算不上驚艷,但絕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中國科舉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治在經濟,文化,外交,法律等方面都很有建樹,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
其實說得越多,越是感覺李治這個人很了不起。
至於李治為何讓武則天當了皇帝,其實換做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會想到一個女人能有這麼大的膽子。
按照正常的思維來說,武則天最多也就是垂簾聽政罷了。
所以如果總拿這件事來批評李治,顯然有失公允。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