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跟崇禎議和?削弱八旗宗室,強化君權的需要。《網路歷史》

1619年,建州衛都指揮史努爾哈赤起兵,與明朝爭奪遼東,連戰連捷,直到遇見袁崇煥。

寧遠之戰,袁崇煥嚴防死守,以一萬兵馬擊敗十三萬,努爾哈赤鬱鬱而終。

1626年,皇太極繼位,一改努爾哈赤時期的做法,主張對明朝『議和』,跟崇禎搞好關系。

1643年,皇太極病逝之前,清軍一共4次進入中原,但皇太極還是希望跟崇禎議和,還答應『借師助剿』。

清朝初年,八旗戰鬥力強悍,屢次擊敗明軍,為何皇太極還想跟崇禎議和呢?

對皇太極而言,他需要『時間』,跟時間進行賽跑。

相對努爾哈赤、多爾袞而言,皇太極雄才大略,目光長遠。

即便是後來的康熙、雍正、乾隆,也難以跟皇太極媲美。

皇太極很清楚,想跟明朝逐鹿天下,不是一兩代人就能完成。

對清朝而言,要想一統天下,開創一個盛世,前提是內部足夠穩定,皇帝要掌握大權,否則清朝將會在內鬥中走向敗亡。

1626年皇太極繼位到1643年病逝,17年時間,皇太極都想著議和,跟明朝和平共處。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皇太極需要『時間』來強化皇權,削弱八旗旗主的力量,確保清朝凝聚力。

皇太極繼位之初,表面是『大汗』,實則與一般的貝勒、旗主沒區別。

努爾哈赤時期,實行『貝勒共治』制度,大汗隻掌握正黃旗、鑲黃旗,軍國大事都要經過八旗議會討論。

1615年,努爾哈赤迫於『五大臣』的壓力,隻能丟車保帥,處死跟『五大臣』關系不好的太子褚英,這讓皇太極記憶猶新。

無論是威望,還是實力,皇太極都不如努爾哈赤。

皇太極繼位時,手中隻有正白旗,其餘『七旗』掌握在其他貝勒手中。

大貝勒代善掌握正紅旗、鑲紅旗,二貝勒阿敏掌握鑲藍旗,三貝勒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這是『三大貝勒』,可以跟皇太極一起面南而坐。

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碩托、杜度、德格類等人則是『小貝勒』,雖說不如『三大貝勒』強,卻也不容小覷。

對皇太極而言,他的主要對手不是崇禎,而是這些大貝勒、小貝勒。

如果不能削弱貝勒們的力量,清朝《後金》就無法擰成一股繩,想要跟明朝爭奪天下,隻能是個夢想。

想當年,也先統一草原,瓦剌帝國的疆域從西域抵達遼東,占據整個漠北草原和興安嶺。

結果呢?

跟明軍死磕,內部不穩定,身死國滅。

與明軍作戰,清軍可否具有壓倒性優勢呢?

答案是否定,崇禎麾下不缺乏能征慣戰的名將,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陳奇瑜、吳三桂,哪一個不是帥才?

明軍作戰失敗,除了崇禎瞎指揮,關鍵是三面作戰,力不從心。

除對付清軍,明軍還要對付中原的農民起義軍,以及東南沿海的殖民者。

如果僅僅是對付清軍,沒有農民起義軍、殖民者的襲擾,明朝也可以搞定遼東局勢,難度不是很大。

清軍內部渙散,凝聚力不強,只要遭遇幾次失敗,便不可避免瓦解,這是許多遊牧政權的特點,清朝也不例外。

清軍想要獲勝,需要凝聚力,需要強化皇權,這些都需要『時間』,皇太極需要跟時間進行賽跑。

為了削弱八旗旗主的力量,皇太極以『小貝勒』對付『大貝勒』。

此外,借助明朝之手,將代善家族、阿敏家族、莽古爾泰家族削弱。

1630年,皇太極召開八旗議事會,以放棄永平、遵化、灤州、遷安為由,囚禁阿敏。

永平等四城在關內,阿敏堅守,會被明軍打死;放棄城池,皇太極也有理由收拾他。

1632年,皇太極再次召開八旗議事會,以『禦前露刃』為由,剝奪莽古爾泰數千兵馬。

次年,莽古爾泰暴斃。

1635年,皇太極處死正藍旗將士一千餘人,暫時廢除正藍旗。

1635年,代善請姐姐莽古濟吃飯,皇太極不滿,認為他挑戰大汗權威。

八旗議事會上,皇太極直言:『君主弱小,也是君主,豈能如此』

代善手握重兵,兒孫輩能人眾多,皇太極不敢直接表態,便以退為進,主動請求辭職,不想繼續當大汗。

皇太極此舉,『小貝勒』們心知肚明,便聯名請求皇太極親政,廢了代善大貝勒爵位。

皇太極目的達到,安撫代善,保留大貝勒爵位。

此後,代善引退,也時常被打擊。

收拾了『三大貝勒』,皇太極將眼光投向『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成為勁敵,時常打擊。

1641年,松錦之戰第一階段,多爾袞被洪承疇擊敗,八旗死傷慘重。

多爾袞不敢跟明軍硬剛,朝著沈陽方向撤退。

皇太極大怒,廢了多爾袞睿親王爵位,判處死刑,後寬面,以示震懾。

1642年,松錦之戰結束,清軍獲勝,皇太極依然想著議和。

此時,明軍九邊精銳損失殆盡,關內李自成、張獻忠又屢次擊敗明軍,崇禎的處境很艱難。

單純從軍事角度看,皇太極可以不把明軍放在眼裡,但事情沒那麼簡單,皇太極也有自己的難處。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麾下兵馬眾多,對君權構成了挑戰。

為了騰出手來削弱多爾袞『三兄弟』,確保皇位在自家人中傳承,皇太極需要與明朝議和,爭取時間。

為此,皇太極多次派人與明朝聯絡,崇禎也有此意。

可惜的是,崇禎不想承擔議和的責任,不想被文官唾罵,議和沒能成功。

陳新甲做事不嚴,議和之事泄露,朝堂一片嘩然,崇禎隻能賜死陳新甲。

議和不成功,明清之間的戰鬥還在繼續,但皇太極在主帥人選上,已經冷落了多爾袞三兄弟。

1642年的入關之戰,主帥是正藍旗的阿巴泰,皇長子豪格麾下將領。

鄭親王濟爾哈朗,攻打寧遠,牽制明軍,多爾袞『三兄弟』閑居在家。

1643年,皇太極的『家天下』計劃到了關鍵時刻,皇室擁有117牛錄,在八旗中首屈一指。

但是,多爾袞『三兄弟』擁有98牛錄,也不容小覷。

如果能收拾多爾袞『三兄弟』,瓦解正白旗、鑲白旗,皇太極的『家天下』計劃就成功了。

可惜,皇太極沒有『時間』了。

1643年,皇太極病逝,多爾袞實力雄厚,對皇位躍躍欲試,但正黃旗、鑲黃旗不同意,隻能作罷。

參考書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