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武則天在政治舞臺上活躍了近半個世紀。
看到這個名字,諸位腦海中負面標簽還是占到了大多數,比如殘忍。
一個連自己親兒子都要殺的人,你指望他能有什麼樣的造化?
有因必果,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之處,才成就了後來的女皇之位。
雖然自身有不足,但對於國家朝廷的大事,她總是能客觀地分析和判斷,最終締造出了一個穩定又強盛的繁榮大唐。
這段盛世時期,也被後人稱之為『貞觀遺風』。
強者自有他人依偎,同時期的周邊小國紛紛選擇臣服,多次上演『萬國來朝』的壯觀情景。
俯首稱臣的背後,自然有著屬於自己的『小算盤』,其中有一位國家使臣來到這裡,希望可以更改自己的國號。
這已經不是他們的第一次請求,隻不過在之前均遭到了拒絕。
醉酒之後的武則天同意了使臣們的請求,讓他們使用這個新的名字,沒想到國名不僅沿用至今,後者還成為了發達國家,這確實有點說頭。
附屬小國
這段歷史起初並沒有被很多人得知,而是歸於一枚金印的出土。
17世紀末期,有位老農在自家田地耕作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硬硬的東西。
拿出來清洗後,他發現這是一塊金疙瘩,因為自己不識字,但能肯定其價值不菲,便將其收藏保留。
幾代之後,這枚金印也被貼上了一個新的標簽——傳家寶。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越來越高,關於歷史文化的追溯也被提上日程。
為了最大限度地呈現過去的歷史,持寶人決定將這枚金印上交,經過相關研究的深入,這段歷史才慢慢被揭開。
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五個大字:漢委奴國王,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代表的是誰。
這裡的『倭』代表的是倭國,由東漢皇帝親自賜名,在當時代表的是『順從』之意,足以見得兩個民族在當時關系是多麼要好,但這也改變不了他們『附屬國』的地位。
時間慢慢流逝,『倭』字的含義也慢慢發生了變化,比如人們過去常說的『倭寇』。
這個詞語並不是單單地說他們行為不端和心術不正,字裡行間還帶有一些蔑視,比如身材矮小。
外界的傳言如此,自己國家的百姓當然不樂意,他們也有了更名的打算。
最初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大唐在朝皇帝為李世民,就常人去看,太宗還算是比較好說話的那位,但倭國的提議惹得李世民大怒。
倭國在提出改名請求之餘,也想到了新的名號,即日本。
字面意思理解,日出之地,向陽本生。
表面上看是崇尚太陽文化,歷史的發展也為人們交出了答案,他們有著相當的野心。
在太宗看來,你一個小小的附屬國,怎麼能叫這樣的名字?
當場拒絕了使者們的建議。
從這個時候開始,改名一事就被擱置,雙方之間的關系也逐漸生疏。
因為朝廷事務眾多,太宗根本沒有心思管這些事兒,直到武則天即位後,倭國也重新將此事拿到明面上來說。
重新改名
最初是作為臣服小國的存在,他們可以從大唐獲得先進的知識和經驗,但疏遠後這些東西都不復存在,倭國自己也嘗到了苦楚。
武則天即位後,倭國專門派出使者,帶來了朝貢品,嘗試恢復兩國的關系。
一方面是為了個人實力的拉攏,另一方面也是大國必有的格局,武則天專門設宴對倭國使者的到來表示歡迎,武則天更是在這場宴會中喝得大醉。
戰事要乘勝追擊,辦事要趁熱打鐵,倭國趁機提出了改名的請求。
武則天根本沒有思索,直接同意了他們的提議,在場的大臣紛紛不解。
你說這是對大唐列祖們的愧對嗎?
並不是。
武則天的即位歷程有些艱辛,她希望借此能夠壯大個人勢力,為維護個人統治做好準備。
倭國使者見狀,連忙給武則天敬酒,隨即派人把消息傳到國內進行改名,免得因為耽誤時間導致反悔。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國名正式得到應用。
外界條件既然這樣充足,自身更是需要努力,隨後他們派出大量的使者,不斷效仿歷代王朝們的制度和文化,為自己國家的發展鋪路,這個名字一直被他們沿用至今。
事實證明了日本選擇的重要性,明治維新後日本快速崛起,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他們已經步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還是謙卑好學。
從『倭國』到『日本』,幾代人都為之付出著努力,這是歷史的見證。
殊不知,日本在不斷強大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在上個世紀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國家的形象重新進行了塑造。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出類拔萃的人,自然有他們的優點,我們在看到他人優點的同時,要將其變為己有,畢竟學習是我們終身的益行。
在這個過程中,切勿迷失自己,永遠保持沉浸在真正的喜悅中。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