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門下有學生三千,是知識界的領袖,卻被一個七歲小孩打敗了。《網路歷史》

『少正卯與孔子同時。

孔子之門人三贏三虛。

孔子為大司寇,戮之於兩觀之下』這段話記載於《史記》。

既然孔子殺少正卯這樁公案已經上了《史記》,估計這事八九不離十真實存在。

據說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名人,兩人都興辦私學,都是名噪一時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這些大家在魯國傳經佈道,應該培養出多少人才啊!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少正卯和孔子是競爭對手。

據說孔子的門人除了顏回,都曾經改弦易轍,拜倒在少正卯的門下。

可見少正卯的學識必有過人之處,不然為啥連孔子也招架不住呢?

在現代人看來,孔子的門生們改換門庭也是件好事,民辦教育允許自由競爭嘛,沒有生源,關門歇業就行了。

可是孔子不幹了,在那個沒有報紙、網絡的時代,思想的傳播都是通過開館授徒完成的。

沒有了生源,等於敲掉孔子的飯碗,畢竟孔子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收徒要收幹肉作為見面禮。

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門徒,就讓聖人的言論失去傳播的渠道,如此一來,孔子的言論就失去影響力了。

這簡直就是要了孔子的命,孔子當然嫉恨在心了。

於是趁著自己當上魯國司寇的時機,僅僅上任七天,就借公權力殺掉了少正卯,開了以言論治罪的先河。

文人相輕,自古亦然啊!

要說孔子沒有容人的雅量,也不盡然,這要看遇見的是誰了。

一次孔子帶著眾弟子郊遊,忽然看見一群孩子在那裡玩。

孔子便乘著馬車慢慢地駛過去,別的孩子全躲開了,唯有一個小孩站在路中一動也不動。

這個孩子就是項橐,魯國的神童。

當子路前去訓斥他時,他反而岔開雙腿,告訴孔子:『我這裡有個城池,你的車馬怎麼過去啊?

』所謂的城池,就是他岔開的雙腿以及腳下的一些小石塊砌成的『城墻』。

孔子急於趕路,隻得請教項橐自己該怎麼過去。

項橐說:『到底是城躲車馬,還是車馬應該繞城而走呢?

』孔子沒辦法,隻能讓車馬從他旁邊過去了。

孔子當時已經學有大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弟子3000,已經算是一個知識界的領袖了。

可是他卻栽在一個七歲的小孩子面前,而且是當著眾弟子的面讓項橐反駁了一通,算是顏面盡失。

然而孔子卻沒有生氣,反而成就了『昔仲尼,師項橐』的佳話。

少正卯和項橐的不同境遇,說明孔子對人也是有雙重標準的。

只要不威脅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大可以泰然處之,反之則會遭到秋後算賬。

這就是孔子的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