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為何對戚夫人如此殘忍?聽了她唱的歌,換做是你也會這麼做。《網路歷史》

古代史書雖多為男人立傳,但同時也將不少女性附帶寫入史書中。

自古紅顏多薄命,而漢高帝的寵妃戚夫人,或許是其中最悲慘的一個。

因為她招惹了剛毅殘忍的呂後,最終被慘無人道地制成了『人彘』。

然而,戚夫人固然值得同情。

但從史書中看,戚夫人的命運很大程度都是因為她咎由自取。

呂後,是劉邦的發妻。

劉邦起事之前,她含辛茹苦地哺育兒女,孝敬公婆。

作為一個曾經大小姐,呂雉學會了做農活,縫補衣服。

在家中,她養育兒女,孝敬公婆,是個完美的媳婦。

而劉邦呢?

雖然結了婚,卻仍然惡習不改,腳不沾家,三天兩頭在外面鬼混。

劉邦斬白蛇起義後,呂後又成為他最好的賢內助。

根據史書記載:

『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

也就是說,在攻取天下的過程中,呂後出了很多力。

而她的族人更是赤膊上陣,幫助劉邦打天下。

其中呂後的哥哥呂澤,更是『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根據學者考證,漢軍中的很多重要將領如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又作蟲達)、趙國晉陽人郭亭、郭蒙、朱軫等與呂澤有很深的淵源。

實際上,呂澤的功勞,是完全足以封王的。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楚漢戰爭爆發後,劉邦慘敗於彭城。

而項羽騎兵則突襲豐邑,將呂後和她公公——劉太公一並俘虜。

在楚軍陣營,呂後渡過了三年擔驚受怕的日子。

作為一個女人卻深陷敵營,呂雉雖然不會被殺,但是所受到的威脅和凌辱絕對少不了。

隨著戰事的焦灼,項羽甚至屢次威脅要殺掉劉太公和呂雉。

在項羽陣營,呂後顛沛流離、飽受辛苦,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經過三年的戰爭,項羽與劉邦簽訂了鴻溝之盟。

按照約定,呂後和劉太公回到了漢軍陣營。

但是可悲的是,呂後並沒有迎來夫君溫暖的擁抱。

原來人老珠黃、色衰愛馳的自己,在劉邦身邊早就沒了位置。

取代她的,是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愛屋及烏,劉邦寵愛戚夫人,自然也鐘愛其所生的兒子——劉如意。

相比之下,劉邦對於軟弱的太子劉盈,就沒有那麼滿意了。

戚夫人察覺到劉邦的態度,逐漸對皇後之位產生了非分之想。

於是她多次攛掇劉邦,希望能將劉如意取代劉盈,成為漢帝國的太子。

呂後深知,自古以來,廢後和廢太子的下場都是淒慘的。

一旦劉如意當了太子,呂後和劉盈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劉盈一向軟弱,派不上什麼用場。

因此,呂後必須自己變得剛強,必須戰勝小三。

如果自己輸了,劉盈、魯元公主和呂氏一族,都將成為戚夫人母子的俎上魚肉。

因此,呂後開始了她的行動。

一方面,呂後積極證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

當時劉邦常駐於洛陽,而呂後則鎮守於長安。

在呂後的強力統治下,功臣們都治理得服服帖帖。

同時,呂後還盡顯狠辣手段,先後殺死了韓信和彭越,向劉邦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即:我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而不是像戚夫人一樣,隻是一個花瓶;

另一方面,呂後到處拉攏能夠幫助自己的政治勢力,並拉來張良作為自己的盟友。

在張良獻計下,呂後又幫劉盈找來了隱居已久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的出現,讓曾經執意廢黜的劉邦明白,呂後和太子的勢力已經到了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程度。

如果執意廢掉太子,漢帝國的根基都可能完全崩潰。

由此,劉邦打消了廢黜太子的打算。

因此他悲哀地對戚夫人說:

『呂後真而主矣』

也就是說,你鬥不過呂後了。

正所謂『楚舞悲歌淚滿巾,娥姁而主切辛酸 。

可憐三尺夷秦項 ,身後難存一婦人』。

劉邦英雄一世,卻保不住自己最愛的女人。

都說『愛情使人盲目』,劉邦政略過人,卻在更易太子方面犯了糊塗。

在戚夫人的攛掇下,他將牽扯甚多的易儲之事看得太過簡單。

政治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遊戲,參與者隻能贏,不能輸,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決不可主動挑起鬥爭。

而戚夫人呢?

她既沒有功勞,也沒有能力,既不懂謀略,也不懂政治。

她滿以為皇帝一言九鼎,易儲乃是區區小事。

因此,她隻懂依靠劉邦,從不主動為自己和兒子經營。

她唯一的作為就是哭哭啼啼,在劉邦面前吹枕頭風《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戚夫人愚蠢、頭腦簡單也就算了,她偏偏野心還大。

她仗著劉邦的寵愛,整天和呂後叫板。

呂後雖然退縮於一時。

但劉邦一旦逝世,戚夫人又哪有立足之地呢?

與呂後相比,戚夫人真叫做以卵擊石,自取其辱,其沒有頭腦和實力的野心,最終造就了她的滅亡。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呂後一開始並不想殺死戚夫人。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

『高祖崩 ,惠帝立 , 呂後為皇太後 ,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 ,衣赭衣 ,令舂』

由此看出,呂後隻是將戚夫人當做犯人看押了起來,剃掉她的頭發,穿上犯人的赭衣,並指使她每天舂米。

說白了,呂後一開始隻是想羞辱她而已。

如果戚夫人懂得隱忍,韜光養晦,學會對呂後低眉順眼,說不定還能保住自己和兒子的性命。

然而戚夫人呢?

她早年得志,受盡了劉邦的寵愛和嬌慣,哪懂得什麼韜光養晦。

因此,她一邊舂米,一邊唱道:

『子為王。

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

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裡,當誰使告汝(通『女)?

當時,劉如意正在趙國當王,而劉邦將耿直忠誠的周昌派去給他當國相。

呂後屢次招劉如意入朝,都被周昌頂了回來。

等劉如意長大,有了趙國為依托,呂後未必敢拿戚夫人怎麼樣。

然而戚夫人卻偏偏作死地唱道:『兒子當王,母親卻當犯人,日夜都在舂米,母子相離三千裡,誰能告訴你為娘的苦?

如果戚夫人是合格的政治人物,最需要做得就是謹言慎行,保住自己的兒子。

兒子不死,自己就無恙。

但是戚夫人的歌,一下子驚醒了呂後,觸破了她最後的底線。

最終,呂後不顧一切地調離了周昌,並將劉如意招入朝中。

劉邦臨終前,或許曾囑咐劉盈,讓他保護自己的弟弟。

而善良的劉盈也確實這麼做了,劉如意進入長安後,他日夜和弟弟待在一起。

但是百密一疏,呂後最終還是找到一個機會,毒死了劉如意。

劉如意死後,戚夫人再無保護。

而呂後則狂性大發,將戚夫人制成了人彘。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大家在同情戚夫人之餘,也應注意到她那愚蠢而自不量力的野心。

戚夫人的死,很大程度是她自己『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