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鉞:建文忠臣,不肯效忠朱棣選擇投井而死,家屬因此而得免!。《網路歷史》

黃鉞是明朝建文年間的一個忠臣,出生在常熟,從小就比較喜歡讀書。

然而,黃鉞的家裡並不算特別富裕,需要他出來幫忙賺錢的。

當時他家在葛澤陂一帶有一塊田,沒有人去耕種,老父親便命令他每天都要按時去耕種。

可對於黃鉞來說,他更想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讀書上,而不是拿去種田。

為了平衡好種田和讀書的時間,黃鉞隻能頻繁地找友人借書,在耕種之餘,擠出時間來看出。

終究皇天不負有心人,長大後的黃鉞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才子,成功被當地知縣以賢良之名義舉薦給朝廷,讓其獲得了一個宜章典史的小官當當。

在建文元年的一個湖廣鄉試中,黃鉞脫穎而出,第二年被稱為了進士,被朝廷提拔為刑科給事中。

然而恰好就在這個時候,黃鉞的父親去世了,按照古代的習俗,黃鉞需要返回老家守喪三年。

而在這三年的丁憂期裡,燕王朱棣的軍隊和朝廷軍打得十分火熱,燕軍逐漸取得了優勢,戰局對朝廷很是不妙。

就在這個緊急關頭,方孝孺特意跑到黃鉞的老家,吊祭一番後,便對黃鉞表示:『如今燕王朱棣的軍隊日漸南下,而蘇州、常州、鎮江這三座城市又是南京城的重要屏障。

你就是吳地人,又是朝廷的近臣,想必應該可以給我指點一下,這三座城市哪一座最為關鍵!』

黃鉞當即表示:『在這三座城市中,鎮江的地理位置最為要害,必須要派一個有能力且信得過的人!然而目前負責在鎮江駐守的指揮童俊是一個狡猾的人,心底裡的城府深不可測,這樣的人是信任不過的!』

『此外負責在蘇州駐守的知府姚善,雖然是一個很忠義,有國士的風范。

然而他仁有餘而禦下寬,要想指望他去平定燕王朱棣的叛亂,也是不理想的』

後來燕軍到了江邊的時候,當時朝廷還準備博一下,下招讓蘇州知府姚善去四處招募兵馬,準備進京勤王。

然而此時黃越一眼就看出,這隻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根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是。

黃鉞的判斷是正確的,鎮江指揮童俊確實直接投降了,而姚善的勤王軍隊也還沒弄好,南京城就淪陷了。

聽聞此消息的黃鉞為求自保決定杜門不出。

等到第二年,朱棣派人要征召他去戶部當左給事中,黃鉞不肯,便隻能選擇在前往京城的過程中跳水自盡了。

朱棣見他在靖難之役中,沒有為朱允炆出太多的力,便不再追究,他的家人可以避免遭到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