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九年《613年》正月剛過,楊廣詔令修築遼東古城,以便存儲軍糧,同時詔令征發天下之兵,招募百姓訓練為驍果,集中於涿郡。
所謂”驍果”是指能征善戰的士兵,與當時的府兵不同。
府兵是指宿衛的義務兵役制,而驍果是募兵制,是向社會廣泛招募的士兵。
楊廣出臺這個政策,一方面是征討高句麗需要大量軍隊,另一方面由於一征高句麗損失慘重,府兵暫時入不敷出,需要在短時間內征得兵員,不過這個政策的出臺,標志著隋朝兵役制度的變化。
為了適應新兵役制度的管理,楊廣詔令設置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將領,招募來的驍果分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將、武勇郎將為正副長官,上屬左右備身府管轄,其中挑選出精練的兵員作為皇家禁衛軍。
為了讓募兵制能夠更好地實施,楊廣下詔免除錄用驍果家庭的賦役,增加領驍果郎將的待遇,從而吸引了不少富家子弟前來應募。
正月二十三日,楊廣宣佈大赦天下,為二征高句麗討一個好彩頭。
他任命刑部侍郎衛文升為京兆內使輔佐代王楊侑留守長安,給予其”便宜從事”之權。
三月征發丁男修復加固大興城,這些措施都是在為二征高句麗做準備。
為了讓這次征討有備無患,楊廣赦免了宇文述等人的罪過,讓他們繼續擔任征討高句麗的將領來將功補過。
楊廣這次征討高句麗依舊信心十足,從他對大臣們所說的話就可以看出,他依舊沒把高句麗放在眼裡∶”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移山,猶望克果,況此虜乎。
“
楊廣的話雖然是為出征的人吃下定心丸,但大臣們卻心存疑慮,例如左光祿大夫郭榮就認為,目前全國上下十分疲憊,不能輕易再開啟戰端,他勸楊廣雖然高句麗不盡人臣之禮,但也不必動用全國之力,皇帝禦駕親征前去問罪。
上一次不主張出兵的庾質也依舊持反對意見,很多大臣都認為楊廣沒有必要禦駕親征,但楊廣自視甚高,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一切都必須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三月十六日,楊廣帶領人馬出征,任命民部尚書樊子蓋等人輔佐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隨後便帶領大軍兼程北上,四月二十七日渡過遼水,第二次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就此開始。
楊廣二征高句麗的戰術沒有什麼創新,部署幾乎和第一次一樣,依舊是水陸兩軍並進。
陸軍由宇文述掛帥,楊義臣為副帥,帶領大軍從鴨綠江直奔平壤。
水路依舊由來護兒統領,從東萊《膠東半島》海路進發,兩路大軍在平壤外圍會合後,一同進攻平壤。
楊廣依舊坐鎮後方全盤指揮,各路人馬分道進擊,攻下高句麗沿途城池。
和上次不同的是,楊廣這次沒有下詔要求軍事行動必須要得到自己的批準才行,不再設置招降宣慰使,但仍設有監軍,例如王仁恭帶領人馬出扶餘道,房顏謙監扶餘道軍。
王仁恭作戰十分勇猛,帶兵攻打新城《今遼寧撫順》,數萬高句麗軍隊背城列陣,王仁恭率領一千騎兵猛撲敵軍戰陣,將敵軍沖垮。
高句麗軍隊退回城中防守,王仁恭繼續指揮後續大軍四面圍攻,進攻態勢十分猛烈,消息傳到楊廣那裡,楊廣十分高興,派專使前往王仁恭大營進行慰問,賜予其很多珍寶。
高句麗方面看到隋軍進攻猛烈,采取堅壁清野、據城堅守。
楊廣親自統率後路大軍來到遼東城《今遼寧省遼陽市》,重新佈置圍攻。
當時雙方攻防戰打得十分激烈,隋軍將領郭榮為了攻城立功,親自為士兵遞送箭矢,將近一百天沒有卸掉身上的甲胄,楊廣看到隋軍猛攻不克,也是十分著急,不僅督促眾將要加緊圍攻,而且他自己也經常親臨戰場督戰,對那些作戰勇猛的將領或士兵加以賞賜。
在遼東城下,隋軍用飛樓、橦、雲梯、地道等各種方式圍攻,但高句麗隨機應變頑強抵抗,一直攻了二十多天,依舊沒能攻下。
楊廣於是命令士兵造佈囊百餘萬個,都裝滿土堆成寬三十步、與城同高的魚梁大道,讓士兵可以登城進攻,又讓工匠趕造八輪樓車,高出城墻數米,可以俯射遼東城內。
隋軍在城外包圍了一層又一層,用人海戰術連續進攻,可謂是勢在必得,一時間高句麗軍隊傷亡巨大。
在圍攻遼東城的同時,隋軍其他各路大軍也在按計劃向縱深推進,宇文述、楊義臣等率軍再次進至鴨綠江邊。
來護兒的水軍也集齊東萊海角,準備渡海待發。
高句麗在隋軍數路大軍的猛烈圍攻下,形勢已經極為嚴峻,國家甚至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際,但是就在這緊要關頭,形勢突然發生逆轉。
大業九年《613年》六月,在後方督運糧草的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北浚縣》舉兵造反,並進至東都洛陽,這是楊廣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
為應對楊玄感的反叛,楊廣不得不馬上停止對高句麗的全面進攻,讓各路人馬立即返回。
當然退兵是秘密進行的,六月二十八日夜晚時分,楊廣密詔眾將,讓各引兵速回,軍資、器械堆積如山,營壘、帳幕全部棄之而去,而且撤退時散亂成一團,諸道人馬分散不成體系,高句麗人在城頭上看見後都認為是一大奇觀,但也沒有貿然出動,當楊廣的禦營全部渡過遼水後,高句麗才敢進逼隋軍後軍,殲滅走在最後方的隋軍士兵數千人。
在東萊尚未出海的來護兒得知楊玄感造反後,自動放棄了出海進攻高句麗的計劃,迅速返回援救東都洛陽。
由於自家後院起火,百萬隋軍又一次狼狽退回,楊廣二征高句麗就這樣草草收場,不僅一無所獲,還損失了很多人馬,更讓楊廣的權威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