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起義失敗了,對孫中山來說卻是勝利的,但他還不是最大贏家。《網路歷史》

鎮南關

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孫中山曾組織了十次反清武裝起義。

當時的中國還處於清王朝統治時期,孫中山不過是中國國內的一名『反賊』,不具有國際影響力。

但1907年12月2日爆發了鎮南關起義,自此孫中山才成了有國際影響力的人。

一、西南雄關

    自1885年中法戰爭,中國喪失越南之後,鎮南關的地位越發重要,成了阻遏法國殖民勢力的第一道防線。

湘軍重要將領、廣西籍名將蘇元春,在中法戰爭後就留在廣西經營廣西防禦,長達18年之久,其重要措施就是加強中越邊境防線。

他以鎮南關為核心,沿中越邊境的千裡防線上新增165座炮臺,購置西方近代火炮,加強109處隘口、66個關卡的防禦能力。

經其謀劃,鎮南關在短時間內還真的成了西南屏障,對法國侵略勢力起到一定的威懾和遏制作用。

但是,1903年,清朝以『縱兵殃民,缺額扣響』為名將蘇元春下獄問罪。

其實這不過是晚清中央貴族對漢族地方實力派的一次清洗。

蘇元春的罪名,真的是可有可無,那幾乎就是晚清每一個督撫將軍都會犯的錯誤。

蘇元春的離開使得鎮南關士兵軍心動搖,極大地削弱了鎮南關軍士的戰鬥力。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1907年爆發了鎮南關起義,革命軍憑借簡陋的武器,居然險些拿下這個被蘇元春經營18年的現代化防禦工事,可見清軍已經多麼腐敗。

無法想象,憑借清軍的這種戰鬥力,能否在鎮南關對抗現代化的列強軍隊。

蘇元春

二、有綱領的起義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的反清起義有了更加明確的綱領和目標,要用武裝鬥爭來推翻清朝統治。

鎮南關起義以前,孫中山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即先占領鎮南關,然後占領憑祥,奪取水口關,占據龍州,後進軍南寧,最後光復廣西。

1907年2月,孫中山進一步提出以安南為基地,以廣西為起義重點,以鎮南關為突破口,奪取南寧,占領兩廣,揮師北上的龐大目標。

影視劇中的孫中山

1907年12月1日,在孫中山的領導下,以黃明堂為鎮南關總督,馮祥為司令,李佑清為副司令,百名革命志士繞道鎮南關山背後,爬山而上,直取鎮南關防禦體系中最高的右輔山炮臺。

右輔山炮臺下有3座炮臺,即鎮南大炮臺、鎮北大炮臺、鎮中大炮臺,這三座炮臺皆有采購自德國的克虜伯12磅大炮1門,同時有老舊的青銅炮,並配有小開花炮。

應該說火力還算強大。

但清軍自蘇元春離開後疏於訓練,對革命軍突襲竟絲毫未察覺。

很快革命軍就占領了右輔山炮臺,繳獲上述大小火炮14門,步槍400支,居高臨下,對清軍鎮南關形成火力壓制。

革命軍

革命軍人數不過百人,而廣西清軍有多少呢?

按1907年廣西巡撫給中央的奏折顯示,廣西全境有兵67隊,分前、中、左、右四路,前路為中越邊境巡防軍,共20隊,每隊400人,雖然邊防軍有將近8000人,但面對1700多裡的中越邊境,處處皆守,不禁捉襟見肘。

原則上鎮南關有800人,但考慮到清末吃空餉成風,鎮南關真正的清軍不會超過600人,其中200人在右輔山炮臺被革命軍俘虜,大多反正。

且此時是深夜,清軍不知革命軍的實際軍力,加上鎮南關守軍對蘇元春抱有同情,對清廷失望,多消極怠工,不願為清廷出力。

這種情況下,如果革命軍趁機猛攻,大概率可以穩妥地占據鎮南關。

但革命軍內成分復雜,黃明堂是反清幫會出身,如果放在古代,其性質就是『土匪草寇』;李佑清是憑祥土司,典型的封建特權階級;支隊長何伍則是武術教頭,算作江湖草莽。

革命軍領導層四分五裂,各有想法,無統一指揮,結果措施了良機。

就這樣,革命軍占據右輔山炮臺和清軍僵持,直到第二天天明。

清軍

三、孫中山到來

    12月2日,孫中山獲知起義軍占領炮臺後,當即率黃興、胡漢民、日本人池亨吉及法國友人共同趕往鎮南關。

在炮臺上,當著外國友人的面,孫中山發表了演說,對革命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全國同胞一起把滿清皇帝民賊推翻,建立新的富強的共和國,四萬萬同胞都成為國家的主人翁,享受獨立自由之幸福,外國人不敢欺侮我們了,大家都有田地耕種了』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起義陣地上公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又是在外國友人見證下的發言,所以孫中山才獲得了巨大的國際名望。

法國《時代》雜志在鎮南關起義後對孫中山進行了專門采訪,法國甚至將鎮南關起義和法國大革命等同視之,可見鎮南關起義帶來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友人

    孫中山的公開演講,同樣懾住了清廷,『入手即據炮臺,其志實在不小』。

但此刻孫中山犯了中國資產階級軟弱性、妥協性的通病,沒有趁機奪取鎮南關,而是寄希望於清朝廣西憑祥將軍陸榮廷的反正。

四、起義失敗

1906年,孫中山和陸榮廷在日本曾有過一次會見,有傳言甚至說陸榮廷也加入了同盟會,此事真假難辨。

但鎮南關起義前後,孫中山一定聯系過陸榮廷,而陸廷榮也給孫中山放了煙霧彈,給了孫中山幻想。

陸榮廷是遊勇草寇出身,被清廷招安後,在清廷和同盟會之間左右逢源,逐漸成了廣西憑祥將軍,麾下有4000人,投機性極強。

鎮南關起義後,他沒有第一時間集合軍隊,反而處於觀望狀態。

陸榮廷的駐地憑祥,距鎮南關不過40裡,清軍一日行軍該有30裡。

12月2日起義爆發,最遲12月4日,清軍就應該殺到鎮南關,阻擊革命軍。

但陸廷榮拒不出兵。

清朝督撫

清廷嚴令陸榮廷7天內必須奪回右輔山炮臺。

迫於清廷嚴令,陸榮廷隻得假意和孫中山聯絡,拖延起義軍步伐,背地裡集合軍隊準備鎮壓。

在陸榮廷集合軍隊的時候,孫中山相信了他的話,沒有進攻清軍,反而是開始訪問鄉民,收攏人心。

結果到12月8日,憑祥陸榮廷4000人和龍州清軍龍濟光的大隊已經三面包圍了右輔山炮臺,革命軍和清軍旋即爆發大戰,但革命軍人數太少,彈藥也不足,同日革命軍撤退,孫中山等主要成員由小路逃亡越南,鎮南關起義失敗。

縱觀起義前後,陸榮廷是最大贏家。

草寇出身的陸榮廷憑借鎮壓鎮南關起義的功勞,獲清廷冊封『巴圖魯』稱號,並獲賞銀2萬兩。

此後,陸榮廷在廣西地位愈加鞏固,這成了他日後割據廣西、組建舊桂系軍閥,進而成為兩廣王的重要資本。

陸榮廷

文史君說

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對革命黨有著重大影響。

首先,鎮南關起義進一步暴露了清軍的虛弱。

鎮南關為中越邊境上的一處雄關,按道理如此重要的戰略關隘該有精銳長年把守,但革命黨區區百人就攻下鎮南關重要炮臺,和清軍對峙6天。

若不是清軍大隊趕到,憑借碾壓性人數優勢鎮壓了起義,隻依靠鎮南關守軍根本無力抵抗革命軍。

所以清軍戰鬥力實在是虛弱不堪。

正如孫中山在起義後所說,雖然起義失敗了,但是『經此役之後,無論廣西各營兵,聞風膽寒』,『多暗約來降』,這也為下一次兩廣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鎮南關起義擴大了革命黨的國際影響力。

孫中山在鎮南關陣地上的公開宣言,使革命黨國際形象大增。

法國、日本的報紙都對孫中山的事跡進行了報道,『華僑同志聞捷音而送至之慶賀禮物已盈室』。

總的來看,鎮南關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卻是武昌起義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一次,對此後孫中山的反清事業有巨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沈奕巨:《清末廣西的邊防炮臺建設》,《廣西地方志》2006年第1期。

李鶴群:《從鎮南關起義看清末廣西邊防》,《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