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為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網路歷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古文叫做《陳涉世家》,出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講述了陳勝、吳廣一怒之下發起農民起義的故事,一句『等死,死國可乎?

』深深揭露了當時的百姓苦於暴政久矣的遭遇。

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在事成之後陳勝卻除掉了吳廣?

明明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為何之後反目成仇呢?

對此,司馬遷在《史記》裡已經說出了原因,而年輕人尤其要牢記起來。

秦二世高壓暴政,陳勝吳廣憤而起義

秦始皇駕崩後,嬴胡亥和趙高假造遺詔,稱秦始皇命嬴胡亥繼位,並且還假傳聖旨除掉了嬴扶蘇和將軍蒙恬,掃除了一切障礙後,秦二世嬴胡亥順利登基。

嬴胡亥用這樣的手段登基,可見他完全不是什麼良善之輩,所以,他上位後治國的手段也是非常的簡單粗暴,動不動就殺人了事,百姓的命在他眼裡簡直是如同草芥一般,這也使得嬴胡亥在民間絲毫沒有好名聲,但是廣大百姓畢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和勢力,也隻能繼續忍受這樣的暴政。

而陳勝吳廣之所以會起義,就是因為長期處在這種高壓之下,而一次險些被殺頭的遭遇,更像導火索一般點燃了二人積攢的不滿。

陳勝和吳廣被下令押去戍邊,日夜趕路,因為上頭下令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連日的奔波讓人疲憊不堪,身體和精神都非常的勞累。

然而,當這批隊伍走到大澤鄉時,遭遇了一場大雨,連續幾天都沒有停止,隊伍根本不能順利前進,眼看著規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陳勝吳廣二人知道自己不可能按時抵達了,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如果延誤了時機那就是格殺勿論,可見秦二世的法律完全沒有人情味可言。

既然已經是必死無疑,陳勝吳廣覺得索性豁出去了,在起義中死去也比被這樣冤屈地處死強,所以就開始籌備起義的事宜。

大家都知道,古人比較迷信,越是那些看上去無法解釋的事情越能唬住人,陳勝吳廣就是抓住大家的這個心理,準備了一些寫著『大楚興,陳勝王』的佈條塞進魚肚子裡,還在夜裡讓人捏著嗓子學著狐貍的聲音在周圍喊『大楚興,陳勝王』,這些奇怪的事情一發生,大家雖然明面上沒有表現出什麼,但是心裡都開始犯嘀咕:難道這陳勝真的有稱王的命?

不知不覺地,陳勝的地位就高了起來。

看到時機慢慢成熟,陳勝吳廣就開始找機會挑起事端,他們故意說自己不願被處死、準備逃跑,負責押解的軍官果然被激怒了,上前打了吳廣,這就點燃了大家的情緒,陳勝吳廣就趁勢殺了軍官,對著大家發出了起義的邀請,那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就是出自這裡。

前文說到,由於秦二世暴政,天下的百姓本來就苦不堪言、渴望江山能易主,而陳勝吳廣是佈衣出身,在百姓眼裡非常親切,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場農民起義便如星火燎原一般擴大了,接連攻打下了幾座城鎮。

被勝利沖昏頭腦,兄弟情分崩離析

得到了百姓支持和擁護的陳勝吳廣,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勝利的接踵而至,慢慢也沖昏了二人的頭腦,危機便開始慢慢浮現了。

先說陳勝,陳勝覺得自己得勢之後,野心就膨脹起來,一心想要稱王,而周圍的人就來反對,認為如果此時稱王,會樹大招風,萬一引來秦二世派兵攻打就不好了,此時應該抓緊時間擴大優勢才對,但是陳勝卻不予理會,堅持要稱王,還取了個國號叫做『張楚』。

也許陳勝骨子裡就帶著一些狠厲薄情,聽說陳勝現在出息了、稱王了,一位過去的朋友就來找他,見面以後免不了談及一些以前一起玩的糗事,也沒對陳勝表現出敬畏的樣子,這在陳勝看來就是在打自己的臉,竟然找機會把這個人給殺了。

可見,那個曾經說出『茍富貴,勿相忘』的陳勝早已經消失不見了,如今的陳勝已然被野心和驕傲填滿了。

而吳廣呢,在起義成功之後也得到了一個『假王』的稱號,這就是僅次於陳勝的頭銜,得勢後的他難免也有些自大起來,原本的『素愛人』的性格也變得剛愎自用,對部下的態度也不怎麼好,這導致吳廣在攻打滎陽的過程中被部下田臧給殺了。

表面來看,這是吳廣和部下的矛盾,但是《史記》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原來,田臧在殺了吳廣之後,還把他的首級拿去找陳勝邀功,可見,吳廣的死恐怕和陳勝是脫不了幹系的。

那麼,曾經一起揭竿而起的兄弟,為何在大業未成的時候就反目成仇了呢?

正如前文所說,陳勝在稱王以後,心理已經發生了變化,他想要的是更多的權力和威名,根本不願意讓吳廣來分走自己的利益,再加上自己能稱王少不了吳廣的功勞,而且吳廣還知道很多自己的底細,陳勝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把吳廣看作是一個心頭大患而不再是兄弟,生怕他來搶奪自己的王位,於是就想辦法把吳廣給殺掉了。

隻可惜,陳勝雖然驕傲氣盛,但是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勢力,面對秦軍的追殺可以說是節節敗退,最後也是落得一個被殺的下場。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感慨,假如陳勝能夠沉穩一點,不要太早稱王,而是抓緊時間擴大勢力,也許結局就會不一樣。

隻可惜,稱王後就把殺心放在身邊人身上的陳勝沒有這樣的遠見,這也許就是農民起義的一種局限性的體現吧。

結語:

陳勝和吳廣,原本是一起起義、同生共死的兄弟,卻也在權力面前成為了仇人,陳勝更是對幫助自己起義成功、順利稱王的吳廣痛下殺手。

可見,『驕兵必敗』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一定要牢記什麼時候都不能得意忘形,這也是品讀歷史的魅力所在,以史為鑒,總能讓我們學到很多。

以上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了,你是否也從中學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