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缺乏領軍經驗,為何韓信成了『戰神』,而趙括馬謖成了『戰渣。《網路歷史》

首先韓信雖然沒有獨立帶兵過,但是早在項梁時期,韓信就已經在項羽軍中《雖然地位很低》,所以不是什麼新人,也是經歷過戰場生死的,也曾參與軍機。

其次,趙括確實是沒有打仗的實際經驗,初次上戰場就統領四十萬趙軍。

最後,馬謖其實也不是沒有經驗的,馬謖此前一直都是跟隨在諸葛亮軍營中做參謀的。

所以筆者認為不要太刻意強調他們是不是缺乏領軍經驗,而是要從實際戰鬥案例來分析他們。

我們分別去分析韓信、趙括、馬謖三個人的事例。

韓信的事跡

東取三秦的戰略,是韓信給劉邦制定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為了擊敗雍王章邯的戰術。

用一萬多新招募的士兵,背水一戰抵擋二十萬趙軍,並用2000精銳騎兵奔襲趙軍大營,前後夾擊一舉消滅趙軍,進而滅了趙國。

這場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鬥,可以算是千古傳誦。

劉邦令韓信攻滅齊國,又令酈食其說服了齊國投降。

韓信在沒有接到劉邦下令退軍的情況下,一舉殲滅毫無防備的齊軍,滅掉了齊國。

濰水一戰,利用水淹的戰術,一舉消滅了楚將龍且的二十萬楚軍,楚軍主力在此戰中基本覆滅。

這些案例隻是韓信的較為大型的以少勝多的情況,還有不少戰鬥,形勢還算良好,然後可以大獲全勝的,比如消滅魏豹的戰鬥,還有徹底消滅項羽的垓下之戰。

趙括的事跡

趙括有豐富的分析和謀劃軍事的經驗,連他的父親,名將趙奢也不是他的對手。

實際上談得上是一個有潛力的帥才。

至少也是一個優秀的軍師,真不能說他是渣。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身死而四十萬趙軍覆滅,此事成為他的歷史污點,被冠上紙上談兵的成語,實則,也有很多對他不公的地方,雖然他確實敗了,但是非常的情有可原。

首先,當時秦國的國力確實比趙國強,單兵素質,秦兵比趙兵強;糧草供給,秦國的糧食比趙國遠遠要多;軍隊數量,秦耗盡國力,前後投入兵力高達45萬,抽調舉國之兵壓制趙括被圍後的反擊。

可以說,全方位角度,秦投入的戰鬥力都是強於趙的。

其次,新手出道的趙括,遇到的對手主帥是殺神白起,這也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較量,更甚於趙國情報失敗,不知道對方是白起領兵,而白起卻能知道對方是趙括。

最後,趙括雖然死了,也敗了。

但是秦軍在此戰中,整整戰死了25萬人《後來邯鄲之戰秦軍又戰死了30多萬人,等於前後秦國死了六十萬兵力》。

這雖然是一次秦勝趙敗的戰爭,但是秦也遭到了趙括臨死反撲的反噬。

隻不過後人在嘲笑趙括無能,但是實際上趙國國內並不這麼認為,趙括終究是戰死沙場,舍身成仁的將軍。

趙國雖然敗了,但是秦國也元氣大傷無力滅趙。

馬謖的事跡

馬謖曾經是諸葛亮的參軍,一直都是以謀士的身份在軍中。

與其說是馬謖想要在街亭之戰中有所表現,不如說說諸葛亮想要培養和扶持馬謖,給他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因為雖然馬謖是主動請戰的,但是當時還有魏延,王平等其他將軍也請戰去街亭狙擊魏軍。

所有說馬謖的敗亡,確實有馬謖缺乏自知之明,要出戰的成分,但是實際上北伐的統帥諸葛亮才是真正背負主要責任的人。

因為識人和用人都錯了。

這也是為了此戰之後諸葛亮主動請求降級三個級別的原因。

現在也有很多人會分析,說街亭之戰,如果是其他將軍去狙擊魏軍,是否能擋住。

筆者有了解過。

其實以兩萬多的蜀軍,在沒有天險和城池,也沒有充足時間佈防的情況下,確實不會有太大勝算。

但是馬謖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他敗的實在太快了。

完全沒有做到阻擋魏軍的作用。

筆者相信,如果是魏延領兩萬多兵馬去狙擊張合司馬懿,因為當時魏軍僅僅隻是前鋒騎兵張合部,就把馬謖給幹了,後面連主力部隊都還沒上。

筆者覺得如果是魏延,應該至少可以拖住這支張合的騎兵部隊,直到司馬懿的後續主力趕到,魏延肯定會抵擋不住,開始各種遊擊和撤退,雖然不可能打贏,但是肯定會拖延魏軍步伐。

總的來分析,馬謖確實有太多言過其實的地方,總體最大的責任是主帥的用人不對,諸葛亮責任最大。

總結

筆者覺得,韓信無愧為兵仙。

趙括其實也是個能人,隻可惜生不逢時,含恨戰死。

馬謖則是真正的誇誇其談,名不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