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多年秦末舞臺上,秦始皇,劉邦,項羽三個人都曾粉墨登場,成為一段時間內整個天下的主宰。
這三個梟雄,曾經很巧合地有過交集。
劉邦和項羽都見過威風凜凜的秦始皇。
對了,他們見到的不是秦始皇本人,應該是秦始皇的陣仗。
作為一統天下的帝國統治者——秦始皇,曾經威浩浩蕩蕩地帶著幾十萬大軍巡狩天下。
那時,作為泗水亭亭長的劉邦,經常押送當地的百姓到咸陽服徭役,他匍匐在咸陽的街頭,看著旌旗獵獵的巡狩隊伍,他隻有羨慕的份。
那時的劉邦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若幹年後他會榮登九五至尊,為像秦始皇那樣君臨天下。
也許就是那一天,劉邦種下了『帝王夢』,以至他屢敗屢戰,也要跟項羽死磕到底!
夢想的力量果然是無堅不推!
而項羽也是見過秦始皇巡狩陣仗的,項羽那時血氣方剛,脫口而出就是,我要取代他,取代他什麼?
項羽說要取代秦始皇。
可年紀輕輕的他想過要取代秦始皇什麼了嗎?
取代他君臨天下作威作福?
還是取代秦始皇重新對秦國一統天下的局面重新洗牌。
顯然項羽是後者。
同樣見到秦始皇陣仗,劉邦是仰慕,項羽是不屑。
劉邦和項羽對於秦始皇的態度,是當時天下萬千不管是草根還是貴族的想法。
劉邦的想法代表著平民的意願,而項羽則是六國遺緖意願的代表。
六國遺緖中許多人曾都是威風赫赫君臨一方的『王』或『侯』,可如今都成了秦始皇治下的『黔首』,一視同仁。
此時睥睨天下的秦始皇,也絕對想不對推翻自己締造的固若金湯的帝國基業,會是匍匐在地的黔首之中,兩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民。
向來都說時勢造英雄,劉邦和項羽能登上秦末的舞臺,並成為逐鹿天下的佼佼者,也是時勢造就出來。
回蕩在秦末農民起義中最多的一句話是『天下苦秦久矣!』
那秦始皇時期,民眾有沒有『苦』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據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秦滅六國初期的天下人口大約4000,到漢初天下人口隻有1500~1800萬,人口銳減近2000多萬~
這個數目是驚人的。
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統一六國,到公元前202年,項羽敗於垓下,劉邦即皇帝位,漢朝建立,不過19年。
19年,天下人口損失大半~這種斷崖式的人口銳減,原因何在?
戰爭是一方面,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爭霸,據《史記》記載,死傷幾百萬。
可是離2000多萬的人口損失數量還遠著呢。
那人口銳減的根子在哪兒?
答案隻有一個:秦帝國折騰的。
尤其是秦始皇時期,修長城、修直道、修靈渠、修陵墓、修宮殿,還有南征吳越,北逐匈奴,大量的青壯年都奔波在徭役的路上,死在服徭役的工地上。
許多家庭就剩下婦女以及老弱病殘,沒有男人,女人怎麼懷孕生子;沒有男人,家裡勞力缺失,怎麼發展生產,維持生活,怎麼養家糊口。
因為國家的繁重徭役負擔,人口在急劇消耗銳減,卻沒有一定的出生率保障,人口數自然急劇下滑。
因此說,『天下苦秦久矣』這不僅僅是一句煽動民眾造反的口號,是的的確確存在苛政。
但是苛政就會必然帶來亡國嗎?
答案是未必。
漢武帝就是一個例子。
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耗盡了漢初幾十年積聚的財富之後,先是收歸鑄幣權,再是鹽鐵專賣,最後頒佈『告緡令』,簡直直接到『民間搶』。
據記載,『告緡令』頒佈之後,漢帝國治下中等家庭以上人家基本都破產。
可是漢武帝晚年及時調轉風向,頒佈罪己詔,選好接班人,選好輔政大臣,帝國出現了『昭宣中興』。
因此,秦始皇統治期間有弊政嗎?
答案很肯定,有,而且還很嚴重。
但是,若秦始皇在劉邦和項羽能造得了反嗎?
可以造反,但一定到不了天下易主,改朝換代的局面。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昏聵無能,殘殺兄弟姐妹,殘殺忠臣良將——蒙家兄弟,丞相李斯、馮劫等都是被冤慘死。
秦二世還繼續推行更加嚴苛的法治。
造成整個秦王朝統治階級的分崩離析,南征吳越的將士拒絕回援。
即便這樣,章邯還依舊帶領秦軍一度所向披靡。
試想秦始皇若在,秦王朝統治內部會分崩離析嗎?
秦始皇一生篤行法治,雖嚴苛暴虐,但確實沒有妄殺,他統治期間,治下的百姓雖疲弊不堪,倒也是井井有條,不至於到天下黎民紛擁而起造反的地步。
即便項羽劉邦起義,憑秦始皇的文韜武略,以及君臨天下的威望,起義也會很快被鎮壓。
之後及時調整統治方略,與民休息,秦國長治久安,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劉邦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他的亭長,一步一步努力往上提拔,項羽憑他那不甘人後的性格和脾氣,估計八成淪為草寇,最後被鎮壓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