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篡周建隋過程中,北周宗室為何毫無還手之力。《網路歷史》

楊堅建立的隋朝,揮師渡江、一舉平滅偏安江左的南陳,徹底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華夏世界的大分裂局面。

這一事件是華夏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其意義之深遠堪與始皇帝混一六國相比,很多世界史學者也將楊堅視為秦始皇之後中國最偉大的君主。

不過楊堅的輝煌成就,實際上是建立在其前身北周王朝的基礎之上的: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除權臣、推均田、建府兵,不惜以滅佛這樣激烈的手段增強國家財力,最終消滅了宿敵北齊,有了更進一步的實力,可惜天不假年,年僅三十六歲就突然病逝,一番辛勞為他人做了嫁衣。

宇文邕駕崩後,其子宇文贇繼位,是為周宣帝,而宣帝的皇後姓楊,正是楊堅的嫡女。

宣帝的權謀手腕遠不及乃父,沉迷酒色、深居後宮之中不理朝政,甚至還別出心裁的禪位於幼子、以天元太上皇的身份肆意享樂,與朝臣很少接觸。

宣帝的奇葩行為不僅給了楊堅積聚實力的機會,而且導致自己也像父皇一樣早逝,此時北周的滅亡酒無可避免了。

不過宇文贇的兒子宇文闡登基為靜帝時,楊堅雖以大丞相之位輔政,但宇文皇族實力仍然很強大:外有趙、陳、越、代、滕五王擁重兵於州縣邊鎮;內有漢王宇文贊控制禁中、畢王宇文賢以雍州牧身份坐鎮長安,楊堅要想謀朝篡位,絕非易事。

那麼他又說怎樣破局成功,讓這些皇室宗藩無能為力的呢?

按照《隋書》的記載:楊堅首先對付的是外鎮五王,他趁宣帝病重眼看要駕崩的機會,矯詔謊稱要以趙王嫡女與突厥和親,這一重大國策需要召集諸王會議決定,於是五位王爺從外地紛紛趕回京城。

而回京諸王卻發現宣帝已經大行,朝政完全落入楊堅之手,而他們不僅兵權被奪,而且被軟禁了起來。

搞定了外鎮諸王後,楊堅又派黨羽劉昉來忽悠漢王宇文贊。

宇文贊是宣帝的弟弟,此時執掌宮中禁衛軍,入朝時常常與年幼的靜帝同席而坐,可謂位高權重。

劉昉先是送美女侍候贏得其信賴,然後假意說靜帝孺子、不堪為帝,作為先帝最親近的弟弟,宇文贊才有資格登基,不過應該離開禁中、回府安坐,自己會動員朝臣上書勸進。

愚蠢的宇文贊竟然聽信了如此低劣的讒言,真的離宮回府,最後自然是引頸就戮、被楊堅所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