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諸葛亮可以說是『智多近似妖』的謀士,雖然沒有高強的武力,也沒有上陣打仗過,但是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他即使是不出茅廬,南陽耕地,也能夠窺探知天下三分的機密。
有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軍事奇才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仗時幾乎是百戰百勝,但為什麼在最後的北伐中,蜀漢一方總是功虧一簣,接連失敗?
大家都聽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這句話,從中能知道青年對一個國家來說多麼的重要。
青年人是一個國家的主要的戰鬥力兼中堅力量,但當時蜀國在北伐之前打過許多次仗,過度消耗兵力導致很多青年死亡,最後隻剩老幼婦孺。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蜀國連最基本的戰鬥力都稀缺,沒有強壯的兵力又如何能打勝仗?
與之相反,當時魏國兵力強大,天時地利人和都眷顧著他們。
因此,面對如此強壯的北方,蜀國根本不堪一擊,如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其次,當時蜀國的地理位置偏遠,道路崎嶇,所以運輸糧食十分困難,導致將士們吃不飽,喝不足。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而戰士們吃上頓沒下頓又怎麼能好好戰鬥呢?
面對這樣的絕對實力差距面前,即使諸葛亮滿腹智慧,也不能瞬間提升蜀漢的軟實力,達到與魏國抗衡的水平。
所以說諸葛亮北伐失敗並不是巧合,就算他能夠活得再久,蜀漢實力提不上,他就永遠不能興復漢室。
小編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加持。
然而在北伐戰爭中,諸葛亮一樣都不占,註定著要失敗。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但是多次戰爭下來,百姓早已對劉備懷有抱怨,蜀國內部早已人心渙散。
同時,蜀漢沒有強大的後援力量,外部力量又敵不過魏國,連『人和』都沒有,更別說天時與地利了。
也許諸葛亮智慧超乎常人,擅長用計謀,但打仗不光要有好計謀,還需要好兵,缺一不可。
沒有強壯的兵力,再怎麼擁有好計策,也沒辦法實施行動,一切也隻能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諸葛亮的北伐就像在建房子,地基不打牢,房子又怎麼能建得穩定?
所以基礎很重要,但是諸葛亮沒有好兵力,這也就註定了北伐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