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的部將武臣稱趙王,進兵路線是怎樣的?《網路歷史》

公元前209年七月末,陳勝攻克陳城,稱張楚王後,便坐鎮陳都,兵分八路。

趙國方向,張楚王陳勝以武臣為將軍,張耳和陳馀為左右校尉,邵騷為護軍都尉,率三千兵北上進攻趙國舊地。

武臣是商王武丁之後,是陳城的豪族。

周滅商之後,商朝後裔建立宋國,武氏以宋國都城商丘為中心,主要活動范圍大致是淮河與黃河之間,歷史上武氏最有名的人物當屬武則天。

為了籠絡武臣和武氏,陳勝以武臣為主將起兵。

為了分武臣兵權,又派張耳和陳馀為校尉,邵騷為護軍都尉做監軍。

楚國三大氏是昭、屈、景,邵氏是昭氏分支,正如項氏是景氏分支。

邵騷是楚國宗親,監察以上三位帶兵將校。

趙魏二國都在陳城北方,魏國大梁比較近,水路走鴻溝就能到,趙國邯鄲比較遠,要渡過黃河、漳水兩條大河。

攻趙與攻魏的兩路軍隊,一開始走的是同一條路,先水路並進來到秦朝碭郡,周市的軍隊沿濟水攻擊大梁、臨濟一線,武臣則率軍北上。

武臣軍從東郡白馬津渡過黃河,進入邯鄲郡。

三千兵力實在太少,張耳、陳馀親往諸縣勸諭豪族,曉以利害。

秦朝在東方郡縣,太守、縣令一般都用秦人,因此各城縣令必然嚴防死守。

張耳、陳馀說服了一些地方豪族起兵,殺了縣令和其他秦人官吏,占據邯鄲郡、巨鹿郡十座城邑。

此時武臣麾下有數萬人馬,自稱武信君,實力迅速膨脹。

此前各城守軍猝不及防,現在大部分城邑守將警戒心大為增強,進出城邑都要嚴查,城外的人馬很難奪城,趙國舊地大部分城邑仍在秦人手中。

一日,廣陽郡范陽縣人蒯徹來到武臣軍中,為其獻出一策。

蒯徹為人利口,巧於言語,學得戰國縱橫之術,便想顯其才能。

蒯徹認為范陽縣令徐公雖然是秦人,但徐公貪生怕死,又貪戀祿位,隻需曉以利害便可拿下。

范陽位於廣陽郡,也就是燕國境內,靠近趙國。

正常來說武臣不會把范陽作為目標,但武臣雖然賬面上有幾萬兵,十個城邑卻全都是張耳陳馀拿下的,武臣必須快速建立軍功。

於是武臣率軍北上來到廣陽郡范陽縣,蒯徹持侯印入城,對徐公說:『秦法嚴苛,足下任范陽令已十餘年,殺人父,孤人子,斷人足,黔人首,已不可勝數。

一旦敵臨城下,百姓必乘機報仇,不如降武信君以封侯,豈不美哉』

徐公不敢投降是怕百姓報復,既然武臣願封他為侯,便一口應允。

於是武臣封徐公為侯,贈一輛朱輪華轂[gū]駟馬之車。

趙地各城秦人縣令聞此消息,紛紛派人與武臣談判,獲承諾不殺且封侯,便開城投降。

武臣不費一箭,不殺一人,竟得三十餘城,大致是趙國邯鄲郡和巨鹿郡大部分城邑。

張耳、陳馀初期結交趙國豪族,實力蓋過武臣,他們怎會甘心屈居武臣之下,隻等時機取而代之。

誰料憑空出來一個蒯徹,幫武臣迅速招安趙地,張耳、陳馀的實力還是稍遜一籌。

比起武臣來,陳勝的傲慢無禮,故意將他二人從魏國支走,屈居武臣之下,更令張耳、陳馀氣憤。

於是張耳勸諫武臣道:『將軍以三千兵,橫掃趙地數十城,非稱王不能鎮撫。

願將軍趁此時機,南面稱王,建蓋世功業』

八月,武臣從陳城出兵僅一個月,便稱孤道寡,自立為趙王,定都邯鄲。

拜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馀為大將軍。

武臣是張楚國第三個王,此後『兵強馬壯者當為王』的風潮席卷天下。

趙王武臣的戰略也從滅秦,變成『北定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

陳勝得知武臣稱趙王,勃然大怒,便欲將武臣、張耳、邵騷、陳馀等諸人家族盡行殺死,再發兵攻趙。

上柱國蔡賜諫道:『現在暴秦未滅,若殺武臣等家族,是又生出一強敵。

不如遣使賀之,令其從速引兵攻秦』

陳勝依言,聽從上柱國蔡賜所言,遣使者賀趙王即位,促其發兵入關中。

不過陳勝仍將武臣等人家族移入宮中軟禁起來,並封張耳子張敖為成都君。

算上之前控制的魏咎魏豹兄弟,陳勝的陳都,某種程度上是麾下將士人質大本營。

張耳向趙王武臣道:『今張楚王遣使來賀,並促我等攻秦,乃是借刀殺人之計。

大王據趙自立,切勿發兵,先行招安燕、代,收取河內之地。

若能南據大河,北控燕、代,秦楚都不能制趙。

趙國中立於秦楚之間,乘機觀變,可以得志』

武臣聞言大贊:『善!』便依二人之計,自己坐鎮邯鄲,然後分兵三路,令張黶[yǎn]領軍西擊上黨郡,李良領軍北略恒山郡,韓廣領軍北攻燕國,獨不遣一卒入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