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辛亥革命元勛,孫中山的親密戰友,為什麼會和孫中山發生三次分歧?《網路歷史》

凌雲

摘要:黃興,是辛亥革命元勛之一,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廣州黃花崗起義總指揮,武昌起義後擔任民軍的實際總指揮,在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大潮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會和孫中山發生三次重大分歧?

【本號原來關聯公眾號『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凍,現已開新公眾號『老周深度君事28』,敬請繼續關注支持】

黃興,是辛亥革命元勛之一,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廣州黃花崗起義總指揮,武昌起義後擔任民軍的實際總指揮,在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大潮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會和孫中山發生三次重大分歧?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黃軫,後來改名黃興,字克強,又字廑午,號慶午、競武。

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鄉》人。

『為人厚道,篤信無我』的黃興是出身富家,家境富裕,自幼受過良好教育。

他可以走仕途的道路,從秀才舉人,走最傳統的科舉,最後當個一官半職。

也可以留學出洋,或者繼承家庭產業,一句話,他的選擇很多。

但他最終卻選擇了投身推翻清朝的革命道路。

我們總是用時代的一粒塵埃來形容自己的渺小和無力,那麼就用沙塵暴來形容黃興的偉岸和光輝。

是的,黃興就是滿清時代的沙塵暴,龍卷風;他卷起了滿清大臣的恐懼,掀起了革命的浪潮。

滿清最後的覆滅,離不開三個人:袁世凱、孫中山和黃興!孫中山曾經被袁世凱輕蔑地叫作孫大炮,意思是他都是嘴上功夫,實事啥也幹不成,正事啥也做不好,這自然是袁世凱對孫中山的詆毀之言。

不過,在孫中山遇到黃興之前,也確實是屢敗屢戰。

直到遇到了黃興,黃興出現以後,使得當時的很多滿清官員貴族都不敢輕易出門。

為什麼?

因為黃興策劃組織的暗殺極具威懾。

 至此,黃興成了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

隻有革命理想不行,必須有鐮刀和斧頭,必須有理論和實際,也就是有文有武。

如果說宋教仁是同盟會的文,那麼黃興就是同盟會的武。

黃興是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共和的見證者和實踐者。

他區別於譚嗣同《保皇派》,更區別於梁啟超《君主立憲的支持者》;他更貼近群眾,走向群眾,走向共和,並且拋棄榮華,為之奮鬥終生。

誰說富家子弟隻會吃喝玩樂?

這些不是黃興要的,黃興使得滿清的官員們不敢貿然出門,出門都是心驚膽戰,就怕心革命黨人綁著炸彈沖上來與其同歸於盡。

然而黃興並非職業軍人,經常有人說他是職業軍人,這誤會有點大。

其實黃興在日本留學時專業是師范,畢業回國後當了一年體育老師,同時還代課語文老師。

在學校期間他總往化學實驗室跑,自學炸彈的制造——黃興有一句名言,大丈夫當不為情死,不為病死,當乎殺國仇以死。

之所以讓大家產生黃興是職業軍人的誤解很大程度上源自黃興留學時與日本軍校關系密切,聯絡他們組織拒俄義勇隊。

自學了槍支制造與射擊,各種武術技能,劍道,槍法也都讓軍校畢業生刮目相看。

黃興在日本留學,留下一系列傳說,例如黃興在日本時曾單挑現代柔道開創者嘉納治五郎,後來黃興在夏陽戰役中曾刀劈敵兵,可以說身手相當厲害。

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為日後聯絡大批留日清朝軍官生加入同盟會奠定了基礎,黃興雖然不是軍人,卻是留日軍人們的偶像。

偶像做事是有性格的, 這個來源既有內在,也來源於信念。

如何看出黃興的信念,看他與孫中山的關系就知道。

1907年,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推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

最終光復會退出中國同盟會。

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進行抵制。

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

眾所周知,以黃興為首的兩湖志士一直是維護孫中山領袖地位的。

正是黃興,在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上首先提議『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也是黃興。

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迭次掀起倒孫風潮的危難時刻,拒絕受任同盟會總理,還是黃興。

在武昌起義後,謝絕革命黨人的推舉,遲遲不肯赴南京就任,翹首以待孫中山;使孫回國後順利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又是黃興。

在孫中山籌組中華革命黨時,不少人勸他另外組黨,並擁戴他為領袖,但他毅然決然地加以拒絕。

黃興就是這樣一如既往地捍衛孫中山領袖地位的。

當然,在孫、黃之間也有過三次較大的爭論,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如果不是黃興克制自己,作出讓步,竭盡全力地維護孫中山領袖地位,那麼,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三次分歧:

第一次:1906年,在討論民國國旗時,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

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認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並認為與日本的太陽旗相近,有日本並華之嫌。

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堅持己見,黃興力爭不得,甚至誓言要脫離同盟會籍。

章太炎.劉揆一則從中調解,暫時擱置議案。

這是辛亥革命以前孫黃最大的一次分歧。

當然後來廣州軍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都是采用了青天白日滿地紅作為國旗。

第二次:宋教仁遇刺後,孫中山傾向於武力討袁,黃興傾向於法律解決。

這一分歧確實存在,但不宜誇大。

因為黃興當時反對用兵,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革命黨絕少勝算。

當袁世凱武力鎮壓意圖顯露之後,黃興主動擔起了『二次革命』武力討袁的指揮重任。

隨即見孫中山先生,說他自己願赴南京舉兵討袁,請孫先生在初舉義旗時暫勿赴南京,俟創立一個局面後再請孫先生前往主持。

並言南京獨立後,須有上海方面的兵力、財力的支援,請孫先生在滬督促陳其美趕快占領上海。

第三次,小編認為這是他倆真正的沖突,也是最大的沖突!這次發生在武力討袁失敗之後。

當時,孫.黃流亡日本。

孫一方面指責黃延緩用兵,導致錯失戰機;另一方面建立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按指模,並宣誓『效忠孫先生』。

黃興對按指模向個人宣誓效忠之要求極為不滿,更不同意黨員『服從黨魁一人』.『在誓約上用中指按上指印,以起矢忠』。

黃興認為這與革命黨人追求的民主共和的理想存在原則性沖突,堅決不願意加入『中華革命黨』。

當時支持黃興這種想法的『不肯附和』者,所在多有,張繼.鄧澤如.李烈鈞、譚人鳳、柏文蔚、胡漢民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過反對;甚至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一樣極力反對。

盡管黃興苦口婆心地加以規勸,但並沒有使孫中山改變態度,他無可奈何,隻得接受孫中山勸他『靜養兩年』.『此後彼此可不談公事』的意見,被迫遠赴國外,繼續從事反袁鬥爭。

黃興的立場,曾招致陳其美等人刊文攻擊。

因陳的文章中頗多過激之辭,令黃興極為不快;故在給張繼的信函中,黃興對『中華革命黨』也有著非常激烈的批評:『今日之中華革命黨有包辦公司之性質,非該公司之人俱當視為仇敵,……該黨中之手段其陰險處,較趙秉鈞尤甚,其專制處較袁世凱尤甚,……是誠不知其用心,隻可謂之發狂,想以後更狂而亂噬,直至自殺而後已。

政治革命之希望均被此等狂徒打消,誠可痛也。

……袁賊賣國,黨人亂動,國亡無日』

不過,縱使棄孫而去,黃興也從未公開表示過對孫中山的怨懟。

李根、程潛、柏文蔚等『黃派軍人』組織歐事研究會,『別樹一幟,與孫對抗』。

他們想推舉黃興為領袖時,黃興拒絕道:『黨隻有國民黨,領袖惟孫中山,其他不知也』。

早在1905年,黃興在日本結識孫中山時,黃興領導的華興會和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改組為中國同盟會。

就在選舉總理時,黃興便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 這樣孫中山才順利當上總理》從這裡可以看出,黃興的無私,有別與蔣介石等人《蔣介石那時候和黃沒法比》。

他生於榮華,可不茍且於眼前的虛;他可以騎在人民的頭上,他的終生事業都是為人民走向共和而努力。

因而,黃興當年以字克強聞名當時,孫中山和黃興領導的革命大業,又稱孫黃革命。

馮自由曾評價說『世稱孫、黃為開國二傑,克強誠當之無愧矣』

世人一般認為,孫中山是先行者,黃興是實幹家;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親自參與。

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統治.開創民國的元勛。

革命時雖然與孫中山有所分歧,但並未奪權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

由於他的派系人馬在北伐後備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貢獻幾乎別一筆帶過。

更重要的一點是黃興於1916年10月31日病逝,而蔣介石則是1887年10月31日出生。

所以黃興的祭日,正好是蔣介石的誕辰。

這個對蔣介石來說忌諱可是太大了,所以蔣介石統治時期,關於黃興幾乎很少有悼念活動。

可是,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這正是黃興的偉大之處,此黃興,非彼皇興;我以為,黃興一樣可以稱之為人民的大救興《星》。

他不會等人民覺醒再行動,但以自身最大的努力,為了國家的興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