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一統六國的過程中,哪一位君主的作用最大?答案不是秦始皇!。《網路歷史》

眾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而秦始皇嬴政之所以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因為他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

公元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執掌大權。

到了戰國末期,秦王嬴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徹底結束了春秋戰國時代,並建立了秦朝。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秦朝的建立,顯然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特別是秦國一統六國,更是一個歷時長達百年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秦始皇嬴政發揮了收尾的作用,之前的秦國君主,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麼,問題來了,秦國一統六國的過程中,哪一位君主的作用最大?

對此,在筆者看來,最後的答案,顯然不是秦始皇嬴政。

首先,雖然秦始皇嬴政最終完成了一統六國的目標,不過,秦王嬴政即位之後,山東六國的整體實力,無疑是明顯弱於秦國的。

換而言之,此時的山東六國,都是比較虛弱的。

比如秦國在消滅韓國等諸侯國的時候,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

換而言之,秦始皇嬴政是『奮六世之餘烈』,這才順利完成了一統六國這一目標。

在此基礎上,在筆者看來,在秦國一統六國的過程中,秦昭襄王這位君主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也即超過了秦王嬴政、秦孝公、秦武王、秦惠文王等秦國君主。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

嬴姓,趙氏, 一說秦氏,名則,一名稷。

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間。

眾所周知,在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趙國,齊國,楚國都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甚至可以說是具備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

比如在長平之戰前,趙國不僅在閼與之戰中擊敗了秦國,還有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實力和野心。

至於齊國和楚國,在巔峰時期,同樣是不輸秦國的強國。

但是,對於這三大強國,恰恰都是秦昭襄王一手削弱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秦昭襄王在秦國一統六國的過程中,自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就削弱趙國來說,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這就是被載入史冊的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占了南陽《河南焦作修武縣以西》,占領並斷絕了太行山道。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國的左庶長王齕攻打趙國,攻占了上黨《山西長治長子》,趙國的大將廉頗心裡知道不能主動出擊,隻能嚴密的守壘相互對峙,等待機會進攻。

秦國深深的感到廉頗對於秦國是個憂患,於是用離間計揚言秦國不怕廉頗,隻怕趙括。

趙國果然任命趙括代替廉頗,秦人聽聞了這個消息,大喜如狂,秘密派遣大將白起代替了王齕。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朝的建立隻是時間問題。

此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讓趙國損失了40多萬的精銳士卒。

另一方面,在重創楚國上,則是以鄢郢之戰為代表。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大將白起攻打楚,攻占了鄢城《湖北襄樊市宜城縣》、鄧縣《湖北襄樊市》、西陵《湖北宜昌市》。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攻占了楚國國都郢都《湖北荊州江陵市》,燒了楚國的先王墳墓彝陵《湖北宜昌市》,楚國的兵力潰散,不能復戰,遷都到陳丘《故陳國,河南周口淮陽》。

鄢郢之戰,秦國大獲全勝。

此戰,秦國占領了楚國西部長江以北《江漢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區》大片土地,並在此設立南郡,白起因戰功卓著被秦昭王封為武安君。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楚國歷史上,一共有三次都城被攻破的情況,第一次發生在春秋末期,也即吳國攻破了楚國都城,這讓楚國在春秋末期走向了衰落,而第二次就是秦昭襄王在位時發動的鄢郢之戰。

至於第三次,自然是秦滅六國之戰中了。

正是秦昭襄王的步步蠶食,讓楚國在戰國中後期就丟失了大片土地,這才為秦王嬴政消滅楚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後,在對付齊國上,秦昭襄王則是大力支持並參加了五國伐齊。

五國伐齊,也被稱之為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戰爭開始後楚也加入聯軍》。

激戰於濟西,大敗齊軍。

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

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

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

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當時齊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

雖然齊國最後由田單成功復國,不過,齊國還是從此一蹶不振。

在秦王嬴政一統六國的時候,齊國更是成為唯一不戰而降的諸侯國。

在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不僅參加了樂毅指揮的五國伐齊,還在公元前284年之前,主動孤立齊國,為五國伐齊創造良好的條件。

比如在公元前288年,秦國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王稱帝,秦昭襄王為了抬高自己,同時也為了打擊鄰國,離間齊國與東方各國的關系,接受了這個建議,於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齊國,說服齊閔王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

齊閔王答應了,於是秦、齊正式稱帝,是為東帝與西帝。

雖然秦昭襄王和齊閔王最終都取消了帝號,但是,秦昭襄王的種種行為,還是讓齊國日益膨脹,乃至於引起了戰國七雄的猜忌,從而最終爆發了五國伐齊之戰。

總的來說,秦昭襄王這位君主在位期間,重創了齊國、趙國、楚國這三個大國。

自此之後,秦國一統天下隻是時間上的早晚問題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