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皇帝:武則天的兒子唐睿宗為何頻繁讓位?《網路歷史》

在激烈的唐朝宮廷鬥爭之中,動輒就會有殺身之禍。

可是李旦卻憑借他自身的智慧贏得了生存的權利。

他的一生足以稱得上是一個傳奇,

他的『三讓天下』至今仍讓人們津津樂道。

皇位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存在,它是封建社會中至高權力象征,

而李旦卻三次讓位於他人。

第一次,他讓給了自己的母親武則天;

第二次,他讓給了自己的哥哥唐中宗;

第三次,他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的每一次讓位都充滿了強烈的求生欲望

第一次讓位屬實是形勢所逼

讓則生,不讓則死。

他的父親唐高宗還在世時,母親武則天就已經代理朝政。

唐高宗死後,李旦的哥哥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不過武則天嫌唐中宗不夠聽話就廢了他,

隨後又扶小兒子李旦上位,是為唐睿宗。

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旦雖貴為天子,但也隻是個提線木偶任由他母親擺佈。

李旦平時都深居宮中,朝中的事務皆由武則天一手操辦。

李旦心裡很清楚,

武則天一直沒有取代自己,是因為她的實力還不夠強大。

在公元689年,武則天就開始使用周歷,同時改元為載初元年。

她利用鐵血手腕消滅了所有反對自己的敵人,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武則天稱帝已經勢不可擋。

這時候,李旦站了出來。

他請求母親當皇帝,並表示自己願意讓出皇位。

如果他沒有表示,那麼武則天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幹掉他。

雖說虎毒不食子,但在至高權力面前,

武則天這隻母老虎早就沒有了親情。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李旦降為皇嗣。

公元698年,武則天在大臣們的壓力下答應將政權還給李家人。

李顯被接回了洛陽,

而李旦卻數次稱病不願回去,並請求將儲君的位置讓給哥哥。

次年,李顯就被立為了太子。

李旦顯然沒有病,他隻是不願意再次陷入皇權的爭鬥之中。

畢竟稍有不慎就性命不保。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和其他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帶著禁軍500餘人沖入宮中,

武則天隨即迎來了她的末日。

之後,唐中宗李顯又坐回了他的皇帝寶座,

不過他的這個皇帝卻也沒能坐穩。

唐中宗昏弱無能,他對妻子韋皇後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公元710年,唐中宗被自己的妻子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聯合毒殺

後宮的女人狠起來真的是連自己都害怕。

韋後想效仿武則天獨攬朝政,不過很顯然她的能力還遠遠比不上武則天。

韋後倒行逆施,這回李家人說啥也不幹了。

李氏族人在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帶領下,率上萬禁軍沖入皇宮。

韋後及其黨羽被滅得一幹二凈,李旦再次登上了皇位

按說即位之後正是李旦一展抱負的時候,不過他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再次『禪讓』。

理由很簡單,

這回能奪回李氏的江山,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功不可沒

唐睿宗即位後就把三兒子李隆基立為了太子,而太平公主在朝中也擁有著巨大的權力,

李旦根本駕馭不了他們。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底下的人讓唐睿宗做決定,他必須要問兩句話。

第一句:『嘗與太平議否?

』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

第二句:『嘗與三郎議否

』這件事跟三兒子李隆基商量過了嗎?

要是這兩個人間意見不合,這大唐又該翻江倒海。

與其跟他們內耗,倒不如確立一個人來發號施令。

而那個人當然不可能是太平公主,

經過深思熟慮後,李旦決定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這一讓,便讓出了一個『開元盛世』。

縱觀唐睿宗的三次讓位,第一次是逼不得已,第二次是情非得已,第三次實屬無奈。

正是這三次讓位使他有驚無險地保全了性命,

在至高權力面前能夠拿得起放得下,這些足以證明李旦還是有大智慧的。

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病逝於百福殿,相比於那些死於非命的皇帝來說,李旦可以說是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