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在明朝建立以後官居文官第一,他的兒子娶了太祖朱元璋的女兒,他自己又幾十年兢兢業業地輔佐太祖打天下,成了明朝的開國丞相,這樣的榮耀和富貴簡直無人可此。
但是他功高蓋主、權重一時,引起了政敵的仇視,就連朱元璋也對他有些不放心。
最後,在他老態龍鐘之年,終於被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制造了一起大冤案。
1
李善長本來深受朱元璋的寵信,他的厄運來自胡惟庸一案。
胡惟庸和李善長同是淮西派官僚集團的重要人物。
他們有幾十年的交情,又有姻親關系,因此兩人關系很好。
李善長因為年老體病,不能再當丞相,他就向朱元璋大力推薦胡惟庸,頂替自己。
胡惟庸案發生以後,就有人攻擊李善長,說他是胡的死黨,建議皇帝殺掉他。
這時的朱元璋理智尚存,對李善長也還有些感情,他不為所動,反而向群臣說:『李善長在我剛起兵的時候就跟隨我,幫助我出謀劃策。
後來天下平安,我封他作韓國公,又把女兒許配給他的兒子。
他是我患難時期的心腹之交,我實在不忍心加罪他,你們不必再多說了』
因此,李善長在朱元璋對胡黨的第一次大清洗時沒有受到牽連,又安安穩穩地享了近十年的清福。
2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又有人控告李善長的兄弟李存義父子是胡黨殘餘分子,應該處死。
由於李善長的關系,朱元璋並沒有處死他們,隻是把他們遷到崇明一帶去居住。
太祖如此做,李善長卻沒有去向皇帝謝恩,所以朱元璋很不高興。
後來李善長又向湯和借了幾百名士兵,修建府第,一向猜疑心重的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又在心中暗暗疑慮。
緊接著又有人向太祖報告說,當初胡惟庸謀反,不但勾結了日本國,還與北元的蒙古人有秘密聯絡。
當時駐守邊塞的大將軍藍玉截獲了一份他們之間往來的書信,就馬上將詳情寄報給了李善長。
但是因為李善長與胡惟庸關系很好,又是姻親,就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沒有上報給皇帝。
之後,又不斷有朝臣上奏胡惟庸賄賂李善長,而人交往密切等等情況,朱元璋本來疑心病就很重,也很忌憚李善長的德高望重,在這一系列的密告之下,也不禁動了除掉李善長的心,覺得他對自己不忠不義,開始想殺了他以免除後患。
不久,有大臣面奏太祖,說近日星相將有異變,必須殺一些朝中重臣以避免災禍。
這種荒唐的說法近乎兒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另有圖謀。
朱元璋也明白,這是大臣在請求他殺掉李善長的借口。
他這時也終於下定了決心,以李善長勾結胡惟庸企圖謀反的罪名逮捕了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下旨,賜李善長自盡,他的家庭成員上下七十餘口全部被處死,唯一幸免的是兒子李祺,他娶了朱元璋的女兒,總算為李家留下了一點血脈。
其實,李善長被殺時,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行動不便的年近八十的老翁了,他又怎麼可能謀反?
再說這時距胡惟庸案已經十多年過去了,又有什麼理由非要去追究不可呢?
歸根結底,說他謀反而加以誅殺,隻是明太祖的一個借口罷了。
朱元璋殺戮功臣,為後人掃清威脅,怎能放過德高望重的李善長?
3
李善長冤案一出,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緘默,隻有一位忠厚耿直的王國用,敢於上諫直言。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他上奏太祖,一一詳細分析李善長案的原委。
奏章上說:『按常理,人們愛自己的兒子肯定超過侄子。
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隻是侄子輩的姻親關系。
而跟陛下您,是兒女的姻親。
如果他想輔助胡惟庸造反,謀求大業,成功後,李善長也就是一個開國功臣,但這一切,他不是已經得到了嗎?
他為何還要冒著全家被殺頭的風險,去造您的反呢?
如果李善長父子真要造反,那他們就不會像往常一樣從容自若,況且也沒有發現他們有任何圖謀不軌的跡象。
如果說天象表明,叛亂即將發生,朝廷中的臣子必須以死應天,那麼這種做法怎麼能令人信服呢?
李善長被殺,舉國上下都在竊竊議論,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李善長都被殺了,那殺別人不是更簡單?
我擔心這種做法國家動亂。
“
這份奏折上報後,把太祖朱元璋說得啞口無言,實在不知該用什麼話來回答他,所以隻好將奏折一直扣壓。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清楚,李善長是不會謀反的,殺他也的確沒什麼充足的理由,說他勾結胡惟庸謀反也隻是一個借口罷了,總之就是一句話,皇帝說『我要殺!』,天下又有誰能夠阻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