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被世界認可的中國王朝,比漢朝壽命長,國號是中國人代名詞。《網路歷史》

我們經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但在外國學者眼中,中國的歷史頂多就3000年,從商朝開始算起,中國才有了被外國史學家認可、真正具備同時期文字記載的文明。

甚至在河南安陽殷墟文物和甲骨文獲得關注、且被證明符合《史記·殷本紀》等史料記載前,外國學者也不承認商朝文明的存在。

如今商朝的歷史已經被考古文物所證實,但商朝之前的朝代——夏朝,卻依然籠罩著許多謎團,至今得不到國際史學界廣泛認可。

甚至產生了這樣一種說法:夏朝的存在是周朝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周代商』的歷史合理性。

我們在教科書上學到的夏朝歷史很簡單,夏朝的建立者大禹,在部落聯盟時期因為治理洪水有功而獲得了大量支持,從賢君舜的手中接過首領之位。

而夏的兒子啟將禪讓制徹底變成世襲制,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家天下』宗族傳承制度。

啟在繼承父親基業之前還經歷了一番坎坷,大禹本想傳位給自己的好助手皋陶,不料皋陶先走一步,隻好改傳給東夷首領伯益。

按照古書《竹書紀年》等資料的記載,啟在接替父親的位置前經歷了一番爭鬥,擊敗東夷聯盟、有扈氏,取得了自己在部落聯盟中絕對的首領地位。

夏朝大約開創於公元前2070年,滅亡於公元前1600年,延續約471年,比漢朝的國祚更長。

在『漢人』這一族群名稱出現前,華夏族《即早期的漢族》是黃河流域最早的居民,大禹治水很可能就是因為遠古時期黃河泛濫,如果不進行治理,先民的生存就會遭遇嚴重威脅。

實際上史書記載的早期大洪水不光中國有,外國也有,但隻有中國人依靠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洪水,沒有四處搬遷,而是長期在黃河流域定居、繁衍生息。

夏朝的國號『夏』甚至在歷史發展中成為了中國人的代名詞,《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的『夏』意為『中國之人』,我們如今也自稱華夏子孫,或者炎黃子孫。

隻不過,夏朝的存在缺少像商朝那樣有力的考古證物,雖然殷墟和甲骨文已經證明了中國古代史書有可信度,並非全盤神話,但目前被認為是夏王朝文明遺留的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卻備受爭議,西方學者索普就認為二裡頭遺址裡沒有出現像商朝那樣的系統文字,墓葬規模也不大,且宮殿結構單一,不像宮殿,更像宗廟建築。

其實,《史記·夏本紀》、《竹書紀年》都提到夏朝的統治中心斟鄩在伊洛平原地區,符合二裡頭遺址的事實,在上古三代中原王朝夏商周統治中心地區發掘出這樣規模的都城和文明遺跡,如果不是史書上記載的夏朝所留,憑空冒出另一個王朝來『認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且二裡頭遺址經碳14測定,可以判斷年代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也符合史書記載的夏朝歷史。

因此,中國考古學家大多肯定二裡頭遺址與夏朝的聯系,肯定夏朝的存在,認為西方學者以西方考古定義的『文明』來限制中國文明歷史,非常不科學。

至於說還沒有發現系統文字這點,也許隨著更多的考古發現問世,夏朝的歷史終究會得到國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