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破,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生前留下三副對聯道盡一生心酸。《網路歷史》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一生留下三副對聯,道盡一生坎坷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社會是一個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高無上的專制主義制度,該制度一個所謂的『君權神授』為理論基礎,用嚴格的名位等級、禮樂制度和皇位繼承來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集中凸顯皇帝個人的不可撼動的權威。

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皇權衰微,諸侯之間相互爭霸不斷,期間各種學說也開始不斷盛行,一種『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的思想開始大行其道。

正統觀念所倡導的『君權神授』思想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質疑,導致了歷朝歷代出現了很多『弒君叛逆』的行為,『弱肉強食』的大自然叢林法則成為了他們爭奪帝王寶座的座右銘。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人物就是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強行從帝位上趕下來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長子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之所以說朱允炆是次子,是因為在朱允炆之前,朱標還有一個長子虞懷王朱雄英,比較不幸的是朱雄英僅僅活了8歲便夭折了。

因此,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愛屋及烏就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選為了大明帝國的第二任繼承人。

然而,朱允炆這個大明帝國的第二任繼承人當了皇帝沒多久,就因為『削藩』和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之間爆發了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最終的結果是朱棣勝利,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後的一場皇宮大火之後神秘失蹤,至今下落成謎。

今天,我們不去討論朱允炆的下落,因為那已經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朱允炆一生留給後世的三副對聯。

古代講究文如其人,通過朱允炆留下的對聯我們似乎也能夠對朱允炆的內心世界做一個簡單的揣測,道盡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歷。

第一副對聯:『峰如巢風彩,崖似臥龍文』,這是傳說朱允炆從南京城逃亡出來之後,在湄江這個地方隱姓埋名生活了下來,一次在遊覽風景名勝『觀音崖』的時候有感而發作出的一副對聯,聯中『文』似乎暗喻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

第二副對聯:『有夢難圓,塵世著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

這副對聯是朱允炆在流亡過程中,以春秋戰國時期公子重耳為自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王者歸來,東山再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建文帝朱允炆發現大明帝國在朱棣的手裡面變得日益強大,老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就產生一種『朱棣比自己更適合當皇帝』的念頭。

從此便開始參禪打坐,將整個身心寄情山水,完全從所謂的『帝王之爭』中解脫了出來。

第三副對聯:『家從京畿而來,回首五嶽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堯舜以後,伉懷秦皇漢武,如我王孫曠古今!』這句同樣是朱允炆在遊覽湄江景色的時候,觸景生情而作下的對聯。

對聯中既是對湄江自然風光的由衷贊美,也是對自己一生坎坷命運的真實寫照和高度概括,既有對無奈現實的一種悲憤宣泄,也有對自己淒涼結局的一種豁達調侃。

從九五之尊的帝王到不名一錢的凡夫,起伏不定的人生對朱允炆來說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災難呢?